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分析及货币、财政政策展望

范建军 | 2013-05-15 15:01 3324

  2013年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分析  (一)2013年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长期看,我国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问题,包括城乡结构

  2013年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分析

  (一)2013年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长期看,我国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问题,包括城乡结构问题、地区结构问题、收入分配结构问题、投资消费结构问题、产业结构问题等等。结构性问题从广义上讲是制度层面的问题,从狭义上讲则是价格层面的问题。如果不通过改革完善制度,理顺定价机制(尤其是土地、资源、能源、资金、外汇等生产要素的定价机制),仅仅依靠行政命令和短期政策,是无法解决我国经济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解决结构性问题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从短期看,我国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总量问题,即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匹配问题。从过去一年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持续负增长、制造业投资增速持续下滑来看,总量问题依然是产能相对过剩、需求相对不足的问题。因此,2013年政府的首要任务仍然是稳增长,即通过适度扩大总需求,以使之尽快与总供给(实际产能)相匹配。根据定义,经济中的总需求通常指名义总需求,它在数量上等于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由于货币流通速度通常保持稳定,因此,适度扩张总需求在政策操作上等同于适度提高货币供应量增速。(来源:《中国发展观察》2013年第五期)

  (二)CPI涨幅将会有所扩大,但物价全面性上涨压力不大

  预计2013年物价将呈稳中趋升的平稳走势。与2012年相比,2013年翘尾因素对物价的影响有所减弱,而且全年翘尾呈现前低-中高-后低的特点。根据2012年各月的CPI环比数据粗略计算,2013年CPI同比涨幅受翘尾因素影响最强的月份是6月和7月,影响幅度分别为1.7个点和1.8个点。尽管2013年翘尾因素对物价的影响弱于2012年,但预计2013年的新涨价因素将明显强于2012年,各月CPI同比涨幅将围绕3%上下窄幅波动,全年涨幅大约在3.2%左右,较2012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尽管我们判断2013年CPI涨幅高于2012年,但这并不意味着2013年我国物价将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理由是2013年CPI的上涨将主要体现为食品价格的结构性上涨,而非由流动性或输入性通胀推动的全面性物价上涨。

  首先,我们认为2013年农民工工资涨幅将高于2012年,因此2013年食品价格涨幅也将高于2012年。从最近几年的情况看,农民工资上涨已成为推动CPI结构性上涨(即食品价格上涨)的最为重要的因素。2012年CPI涨幅之所以明显回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2012年农民工资涨幅(同比上涨11.5%)较2011年(同比上涨14.4%)明显回落,食品价格涨幅明显缩小所致(2012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8%,涨幅较2011年回落7个百分点)。考虑到我国劳动人口在2012年已首次出现绝对额负增长,而且2013年产能过剩问题相比2012年将会有较明显的改善,因此,我们判断2013年农民工工资涨幅将出现回升。如果2013年农民工工资涨幅由2012年的11.5%回升至13%,那么2013年食品价格涨幅将很可能因此被推高至6.5%左右,假设2013年非食品价格涨幅与2012年持平,那么全年CPI涨幅大致在3.2%左右。

  其次,2013年因流动性过量增长而出现物价全面性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主要基于两点理由:一是国务院已将2013年广义货币M2增速的调控目标设定为13%,低于2012年的货币增速0.8个百分点,因此,2013年货币供应量出现超预期增长的可能性不大。二是我国宏观经济的总量矛盾在2013年将依然体现为总需求相对不足与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因此,2013年因流动性(货币)过量增长而导致物价全面性上涨的压力不大。

  第三,发达经济体货币宽松≠我国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大。当前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央行都在执行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很多人由此推断,2013年中国经济将面临较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对于这种观点,笔者持否定态度,理由如下:(1)当前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央行之所以执行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各自经济体内普遍存在的通货紧缩倾向和流动性陷阱问题,其政策外溢的可能性不大。(2)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是由全球美元储备增速(等价于全球美元供应量增速)以及全球大宗商品供给能力决定的,而不是由国际货币发行国的货币政策决定的。换句话说,在全球大宗商品供给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决定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水平的因素不是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而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高外汇储备国)的外汇储备政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经济体几乎无一例外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主权债务问题,这促使包括中国在内的高外汇储备持有国纷纷调整其外汇储备政策,通过扩大对外投资、本币升值及其他降低国际收支顺差的措施,减少外汇储备的存量和增量。因此可以预期,未来几年全球外汇储备增速(或者说全球美元供应量增速)将保持在低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压力不大。(3)目前人民币汇率已趋近均衡汇率水平,即使将来面临较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人民币汇率的自动调整(即人民币即时小幅升值)而不是通过国内物价的上涨来消化。

  综合上述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尽管2013年CPI涨幅将会比2012年有所扩大,但涨幅扩大的动力主要来自食品价格的结构性上涨,而非由流动性(货币)或由输入性通胀推动的全面性物价上涨。

  (三)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小幅回升至23%左右的水平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包括三大块:一是制造业投资,约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34%。二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约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20%。三是基础设施投资,约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21%。

  首先看房地产投资。从2010年3季度初至2012年3季度末,国内房地产投资增速一直处于回落状态,由最高38%以上的增速水平大幅回落至最低15.4%的增速水平。从2012年4季度起,房地产投资增速开始企稳反弹,至今年1~2月,房地产投资增速已回升至22.8%的较高水平。2013年2月,房地产调控新国五条出台,除继续强化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的相关政策外,一个很大的变化是开始强调增加房屋的供给,尤其是普通商品房及其用地的供给。由此可推断,2013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很可能会加速回升。目前阻碍房地产投资增速回升的主要因素是资金,因此,有理由相信,管理层将在2013年针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政策做出较大调整。预计全年房地产投资很可能回升至25%以上的增速水平。

  其次看制造业投资。制造业投资目前占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最高,因此,制造业投资走向对于固定资产总投资走向有着举足轻重的风向标作用。自2011年3季度起至今,制造业投资增速一直处于回落状态,目前已从最高32%以上的增速水平回落至17%的较低增速水平。虽然目前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已出现反弹,但由于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重,PPI尚未完全转正,因此,预计制造业投资增速还将继续下滑一段时间。考虑到PPI至少要到2013年2季度才能完全转正,因此,预计制造业投资增速很可能要到2013年下半年才会企稳回升。2013年制造业投资能否有超预期的表现,主要取决于今年货币信贷政策的宽松程度。依目前情况看,2013年制造业投资增速超过固定资产总投资增速的可能性不大。预计全年制造业投资增速在18%左右。

  基础设施投资受各级政府的投资意愿和融资能力的影响较大。2009年2季度初至2012年1季度末,基础设施投资一直处于回落状态,由最高50.9%的增速水平回落至接近于零的增速水平。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自2012年2季度起开始企稳回升,至今年1~2月,已回升至23.2%的较高水平。考虑到2013年是政府换届年,地方政府投资冲动强烈,再加上2013年中央代地方发债规模增加到3500亿元,各地环保投资也将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因此有理由相信,2013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将继续反弹。但考虑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能力受到中央政府管控,因此今年基础设施投资尽管会继续反弹,但恐难有超预期的表现。预计全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可能回升至20%~25%之间的增速水平。

  总体上看,目前阻碍固定资产总投资名义增速回升的主要因素有两项:一是工业企业产能过剩压力依然较大,PPI转正以及制造业企业盈利能力得到修复尚需时日,由此将压制制造业投资增速的反弹;二是2013年央行的货币政策基调总体为中性偏紧,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大幅改善的可能性不大。2013年,两大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可能成为亮点:一是房地产投资可能会因融资渠道的大范围解禁而快速回升;二是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的环保投资可能因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而出现爆发性增长。由此,我们判断2013年固定资产总投资增速可能会小幅回升至23%左右的增速水平,但出现超预期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四)预计2013年消费的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都将小幅回落

  影响消费增速变动的因素主要包括: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的变化、国家消费政策的调整以及物价的涨跌。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3%,增速较2011年回落2.8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增速较2011年提高0.5个百分点。2012年消费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出现反向变化,就是在上述三大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结果。

  2012年,无论是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增速还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均超过了7.8%的GDP增速。其中,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0.7%,增速较2011年回落0.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6%,增速较2011年回升1.2个百分点。尽管当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有所下降,但是占总消费86.7%的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速却实现了1.2个百分点的增长,这是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之所以小幅回升的一个主要原因。从价格变动情况看,2012年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2%,涨幅较2011年回落2.9个百分点,结果带动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较2011年回落了2.8个百分点。另外,由于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在2011年年底退出,结果对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都形成了一定压制。

  2013年,利好消费增长的积极因素包括:(1)房地产和汽车销售数据很可能继续保持上升势头,从而有利于带动相关消费的增长;(2)2013年中央财政预算赤字较上年明显提高,而且财政资金将更多投向民生领域,从而有利于居民消费的增长。与此同时,也存在不少压制消费增长的消极因素:(1)目前无论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还是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增速,都已大幅超过GDP增速,其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有限。(2)2013年家电下乡政策、家电节能补贴政策将相继退出,从而会对消费增速(包括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形成一定压制。(3)中央最近出台了一系列限制三公消费的规定,这在客观上将压低今年的政府消费。总之,2013年的消费形势不容乐观,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速很可能回落至12%左右,而实际增速很可能回落至10%以下。

(五)2013年的出口形势较去年有所改观

  受欧、美、日债务问题影响,2012年我国出口增速由2011年的20.3%回落至7.9%。2013年,随着债务危机国各项救助机制的基本就位,欧洲经济可能会逐步企稳;日本由于启动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2013年经济也可能出现一定恢复;另外,目前东盟、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的通胀压力大多得到缓解,因此,2013年上述国家的经济政策很可能会适度放松,从而有利于我国对这些新兴经济体的出口。2013年经济最不确定的是美国,由于面临自动减赤压力,因此有可能影响其今年的经济复苏步伐。综上考虑,预计2013年我国的出口形势将会有所改观,全年出口增速回升至10%以上的概率较大。

  (六)预计2013年我国经济有望实现8.2%左右的增长

  综合考虑2013年的投资、消费和出口形势,预计2013年我国经济增速有望实现8.2%左右的增长。其中,预计消费将拉动GDP实现3.9个百分点的增长,投资将拉动GDP实现4.1个百分点的增长,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有望拉动GDP实现0.2个百分点的增长。 (上)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0
标签: 宏观经济 基本面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