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差套利 提升铜融资规模
上海保税区内的铜存量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这一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总会引起市场人士的众多猜测。记者了解到,过去几年,在传统的贸易融资之外,铜贸易圈中新增了利差套利贸易,也就是说铜融资的贸易一直在增加,而市场风险并未因此被放大。
上海保税区内的铜存量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这一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总会引起市场人士的众多猜测。实际上,很多时候其变化并非由供需变化引起,而是融资贸易商操作手法变化所致,而在他们看来,铜价变化并非首要考虑的因素。
“在融资贸易中,铜只是个媒介,各方都追求自己的利益,也没有人愿意去承担价格变动的风险。”青岛某贸易公司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任纲介绍说,套保在铜融资中属于必选动作,铜价的剧烈变化不会对融资业务产生太大影响。基于此,任纲对市场上关于铜贸易融资可能出现崩盘风险的说法很不认可。
记者了解到,过去几年,在传统的贸易融资之外,铜贸易圈中新增了利差套利贸易,也就是说铜融资的贸易一直在增加,而市场风险并未因此被放大。
“这两种融资贸易分别建立在国内信贷政策与国内外利差基础之上,因为现在贸易商更关注的是国内外相关政策的变化。”华东某大型有色贸易商融资部负责人吴先生告诉记者,传统铜贸易的利润已经非常单薄,50000元/吨的铜价,很多时候只有10元/吨的利润,贸易融资和利差套利是铜贸易商在法规允许范围内的自然选择。
不过,仍有人担心铜市场出现类似钢材市场的重复担保风险。对此,任纲介绍说,国内大部分融资铜存放在中储、世天威等国内外大型仓库,他们对货物的监管与审查十分规范,基本上可以防止重复质押风险的出现。
美国、日本等国的量化宽松政策,让外币贷款的利率水平大幅低于国内,而这正是国内贸易商利差套利的基础。“相比于传统赚取价差的贸易模式,套利融资风险更低,收益却更高。”吴先生向期货日报记者举例讲解了利差套利的操作模式与产生原因。
据介绍,利差套利的基本流程为:国内企业将1亿元人民币购买利率为4%的理财产品,之后与国外贸易商签订铜贸易合同,并用理财产品单证向国外银行申请为期一年,利率为3.5%的信用证;买入铜之后不进入进口环节,而是立刻在海外平价转手,从而获得现金;贸易商在转手铜获得现金后,将现金重新购买理财产品,进入新一轮循环操作。
“理财产品4%的利率与信用证3.5%之间的利差就是企业所得,扣除相关手续费,每次操作企业仍可以获得近0.3%的收益。”吴先生介绍说,这一循环过程顺利的话可在三天内完成,也就是每三天获得0.3%左右的收益,如果能保持运作的连续性,每年可以获得超过10%的总资金收益率,对贸易企业来说,这已经是很不错的收益率。
吴先生还举例说,按照铜价50000元/吨计算,普通铜贸易每日周转一次,每吨次收益10—20元就算很好了,而套利贸易三天的吨收益为150元,折合一天每吨次收益50元,远高于普通铜贸易。他指出,在套利交易中,铜扮演的角色更多是资金转移的附属物,而非交易目的本身,通过日内完成交易,企业几乎不承担价格变动风险。
“只要做好套期保值,在这种模式下,银行、贸易商基本都不会承担风险。”吴先生认为,若国内外经济环境与货币环境保持不变,这种套利模式还将继续运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