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促进跨国公司本土化发展
金融危机让一些跨国公司措手不及2008年下半年始发于美国进而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让很多跨国公司尝尽了苦头。新年伊始,这场危机不仅没有减弱的迹象,似乎在愈演愈烈。这种现象从一些公司的近况中可见一斑:
1月13日,世界最大金融服务企业花旗集团宣布重组,将旗下开展投行、证券业务的所罗门美邦公司与摩根士丹利的经纪业务合并。而仅仅在几个月前,集团负责人还信誓旦旦地向投资者保证,不会出售所罗门美邦公司。华尔街知名分析师惠特尼预测花旗将巨亏124亿美元。
1月14日,全球高科技企业北电网络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三国申请破产保护。北电网络成为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第一家申请破产保护的高科技企业。据透露,北电网络提交的破产保护显示,公司的资产净负债已经超过10亿美元。北电表示,破产保护并不意味着破产或停产,公司计划通过重组业务,以及时有效地缓解债务情况。北电中国透露,金融危机以来,北电中国公司一直在裁员,这个消息记者从北电中国的一名员工那里得到了证实。他说,从2008年春天开始,他们的业务就在逐渐减少,不少员工没有活干,现在能不能留在公司还是个未知数。据透露,目前北电中国的员工大约有5000人。
1月 15日,世界头号芯片制造商———美国英特尔公司公布的季度财报显示,这家公司2008年第四季度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下跌近90%。2008年第四季度,英特尔的净利润为2.34亿美元,每股盈利4美分。上年同期的数字分别为净利润23亿美元和每股盈利38美分。此外,英特尔公司2008年第四季度的营业收入为82亿美元,同比下降23%。英特尔的业绩受到关注,被认为是反映金融危机对IT业影响的重要晴雨表之一。
1月16日,美国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美国银行宣布,该行去年第四季度出现自1991年以来的首次季度亏损17.9亿美元,合每股亏损48美分。一年前同期,该行盈利2.68亿美元,每股收益5美分。该行主要受到收购美林的交易拖累,后者同期预计亏损高达153亿美元。为缓解该行并购美林集团形成的资金压力,政府继向该行注资250亿美元后再向该行提供200亿美元资金援助,并为其1180亿美元资产提供担保。
而此前的通用和克莱斯勒危机已让人们领略到金融危机给汽车产业带来的巨大冲击。据加拿大 《金融邮报》报道,麦格纳联合首席执行官唐·沃克 (DonWalker)在底特律出席由德银证券主办的汽车业分析师大会上表示: “我认为大约从下个月开始,将会有一连串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破产。1月底、2月初可能就会出现一些非常危急的情况。未来我们所有人都将经历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 为应对车市萎靡,美国和加拿大的汽车制造商已停掉了很多工厂,这是近几年来产量削减幅度最大的一次。
……跨国巨头“衷情”中国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让很多跨国公司裁员减薪,收缩阵线,调整海外战略。但据调查显示,大部分跨国公司依然“衷情”中国。据报道,不少跨国投资者经过横向比较,认为中国仍是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热土,中国市场是最重要的新兴市场,企业在华盈利水平平稳或较高。73%的欧盟企业对在华长期发展前景表示乐观,且来华欧资企业增多;90%的美国企业打算扩大对华投资;而在华日资企业中,仅有0.3%考虑转向别的国家和地区。
资料显示,自1993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外资流入国,到2007年底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累计已超过7500亿美元。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几乎都有来华投资,有些还把公司总部和研发中心迁到中国。
当然,此次金融危机也让一些跨国公司的投资热情减弱,这主要是受全球股市市值大量蒸发、跨国公司直接融资渠道遇阻、对外投资能力从而大打折扣的影响。尽管如此,目前全国大多数外企经营状况仍正常,尤其是农林牧渔、服务业以及中西部实际使用外资均有大幅增长。各地虽有少数外企终止或转股、转内资、减资等现象,但一般均属企业正常经营决策。
这种现象从不少跨国巨头的具体增资举动可以清晰看出:
通用汽车2008年前三季度亏损数百亿美元,但在华投入仍坚持每年10亿美元不变,不久前又在上海投资2.5亿美元建设中国园区,用做亚太中国总部,并设立通用汽车前瞻性科研中心。
2008年11月中旬,IT业巨头微软公司宣布,将在未来3年内投入10亿美元,用于微软中国在移动和嵌入式、互联网平台、娱乐及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研发。此前,微软公司已在北京中关村投资近3亿美元用于研发中心的建立。
2008年12月,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罗姆半导体 (中国)有限公司完成增资7180万美元,新上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完成增资后,罗姆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将实现年新增电子产品2000万件,而其投资总额目前已达3.19亿美元,成为天津经济开发区微电子工业区投资规模最大的企业。
德国医药化工业巨头拜耳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委员会主席沃纳·温宁2008年12月在德国勒沃库森举办的 “2008拜耳创新展望”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拜耳旗下在中国的企业经济增速仍然保持在10%。
近日,中国3G牌照的发放犹如一支很强的兴奋剂,调动起了跨国手机巨头的神经。诺基亚相关人士表示对此兴趣巨大,并许诺将为中国用户带来CDMA·EVDO3G终端。同时,摩托罗拉、三星、索爱等品牌也对此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而LG电子移动通信事业部宣布,将于2009年对中国手机市场投入10亿元人民币,这是LG移动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最大的一笔对华年度市场投入。LG电子移动通信事业部中国区总裁李长和表示,坚定看好中国手机市场的前景,并决心加大在华手机业务的投入,使LG手机在华市场占有率进入前五名,并借助中国市场进入全球手机业前三名的行列。
此外,日本零售巨头永旺集团以及思科、百事、通用电气、友邦保险等都相继表示将扩大对华投资。其中,思科承诺在未来向中国投资160亿美元,并尽快将思科中国变成中国思科。
政府多渠道拉动促进本土化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把各国政府都打了个措手不及。中国几家大的金融机构由于持有美国金融集团或投资公司的债券、股票,也使自己的资产大受影响。但相比而言,中国此次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经济增速依然高于其它国家,这是众多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市场的原因。据联合国贸发会议近日发布的未来3年世界投资前景调查结果,稳定的经济基本面、庞大的国内市场、低成本劳动力、市场开放度等因素使中国继续成为跨国公司最理想的投资目的国。
而吸引众多跨国公司扎根并增资中国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还有此次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政府救市与刺激经济的一系列动作。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政府立即采取行动,发布拉动内需十项新举措。新措施中提出,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以提振内需,弥补外需的不足,防止经济增幅大幅下滑,在今后两年多的时间里,4万亿元的投资对经济将产生最直接的拉动。
十大措施尤其是4万亿元的 “大单”逃不过敏锐的跨国公司的眼睛。据专家分析,十大措施应当能把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十大措施也给不少跨国公司吃了定心丸,因为4万亿元投资大单,加上地方规模庞大的投资计划大多集中于基础设施等领域,本身就将吸引一部分外商投资。同时,新一轮建设也会带动钢铁等基础原材料、石化、重大装备、电子器械等领域的投资,给跨国公司的投资创造了新机遇。
专家同时分析,趁此金融危机之际,中国政府对利用外资政策有必要进行适当调整,这也是中国引资的竞争优势正受到周边国家挑战的需要。提高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应以稳定投资规模为前提,更好地发挥跨国公司在抗危机、保增长中的作用。具体来说,应该进一步放宽外资审批权限,改善投资环境,提供更多便利;完善 “招商引智”政策,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和设立研发中心。还有,创新外商投资方式,拓展引资渠道,尽快建立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鼓励和规范外资并购;尽快完善相关规定,有效利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减排潜力大的国内企业与国际投资者合作,获得节能减排先进技术和资金投入,取消相关股比限制等等。此外,应抓住机会,细化政策,推动外商投资产业梯度转移。
另有专家认为,此次金融危机将加速跨国公司本土化进程。因为越是本土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业绩就越显著,如英特尔、百事可乐、百胜肯德基、雀巢等。企业要想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不真正与中国市场融为一体是不行的。由此,跨国公司本土化进程的步伐会加快,这是形势所需,也是自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