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提供稳定环境为经济“托底”
会议透露出的经济信息还包括,政府层面已经接受经济中速增长,未来经济增长要依靠内需的释放,坚决遏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会议要求,扩大金融、物流等服务业开放,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产能过剩行业调整,坚决遏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服务业新型业态和新型产业发展。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面对新形势,我们应未雨绸缪,加强研判,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专家分析,这三记“政策拳”表明政府将在维护宏观政策稳定的框架下进行改革来激发企业活力,而社会政策则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经济增长“托底”。
此外,会议透露出的经济信息还包括,政府层面已经接受经济中速增长,未来经济增长要依靠内需的释放,坚决遏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社会政策为经济增长“托底”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全球流动性大幅增加,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不断显现。从国内看,经济增长动力仍需增强,金融领域潜在风险需要加强防范,环境污染和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突出。
内外夹击,如何应对?会议强调,面对新形势,按照稳中求进的要求,未雨绸缪,加强研判。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
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政策部发展战略处处长高辉清看来,经济平稳增长需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靠国家来支撑;微观层面放开管制,让企业更加有活力,才能保证经济的健康增长。“但是,政策要为企业创造环境,完善投资、财税等方面的制度。”
“宏观求稳、微观放活、社会托底三个提法是在稳中求进总方针下的具体体现。”经济学家、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告诉记者,宏观政策要稳住主要是指继续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微观政策要放活是指政府会减少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干预、简化审批,开展公平竞争。
其中,“社会政策要托底”是比较新颖的提法。在张卓元的理解里,社会政策托底,保证低收入群体拥有基本生活保障,大多数群众生活稳定,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没有社会稳定就没有经济的平稳增长。”
“只有经济实现增长,才能有资金进行社会保障建设。”高辉清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同样社会政策包括社会保障制度、收入分配改革等方面的完善,则为经济出现风险提供社会稳定的保障,让政府可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处理大问题,更容易渡过难关。社会政策与经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
政府层面接受经济中速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月初发布的经济数据,一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7.7%。这一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和去年全年分别回落0.2和0.1个百分点。数据一经发布,便引起坊间讨论。
“从这次会议传递出的信号来看,政府层面已经接受一季度7.7%的经济增速。”高辉清向记者解释,“宏观政策要稳住”说明中央的态度是“稳增长”而非“保增长”。实际上,一季度经济增速弱于去年,主要是“三公消费瘦身”、房地产等调控政策取得效果,而一季度7.7%的GDP增速已经高于此前制定的全年7.5%的增长目标。
“目前来看,很难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张卓元此前告诉记者。不少人士表示赞同。他们认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增势有所放缓,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10.8%,比去年全年下降1.3个百分点。
投资方面,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力仍然不强,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去年持平,但和前几年的高速增长相比,回落幅度很大。外贸方面,虽然一季度进出口增速高于预期,但来自业界的判断,世界经济形势并未根本好转,国外需求仍然乏力。
中国经济走入中速增长时代,新一届政府会不会出台刺激政策?会议上强调,要着力释放内需。在高辉清看来,社会政策托底为扩大消费提供基础,让居民敢花钱。
“未来经济增长要依靠居民的消费而非大额投资。”张卓元告诉记者,释放内需、扩大消费的关键是提高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加快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坚决遏制产能过剩等
会议还强调,大力发展绿色消费,严格控制“两高”行业盲目扩张,并增加能源资源、先进技术和设备等进口;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抓紧研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重点流域和地下水污染防治。
另外,会议要求,扩大金融、物流等服务业开放,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产能过剩行业调整,坚决遏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服务业新型业态和新型产业发展。
“双高产品、产能过剩行业除了浪费资源外,还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整治势在必行。”张卓元表示。
对此,高辉清表示认同。他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生态文明建设是延续了很多年的政策,新一届领导班子则把这个问题提高到更新的高度上来,包括打造升级版中国、建设美丽中国等目标,对产业升级和环境保护的倾斜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