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金融危机背后“三角隐情”
新年刚过,美国财长保尔森在即将卸任的时候再次成为了舆论的焦点。保尔森在接受英国媒体访问时说,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高储蓄率造成全球经济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此言一出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争议。
保尔森的论调是一对、一错、一险恶。首先,保尔森否认金融业为危机最终根源在大方向上是对的。
虽然我们把此次危机称作金融危机、金融海啸或者金融风暴,但是,金融业只是服务业,从大视角看,金融业从来不是危机的原因,而只是危机的结果,充其量是帮凶。
保尔森将危机根源归为全球贸易失衡是错的。保尔森认为,中国等新兴市场的巨额储蓄,对全球投资收益形成下行压力,使得利率下滑,促使投资者投资于风险更高的资产,埋下了全球信贷泡沫的隐患,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蔓延开来并最终破灭。
如果世界经济想相对安然地度过此次危机,那么信用良好的盈余国家就必须扩大相对于潜在产出的内需。言下之意,你们要负责任。这是最大的谬误和最大的自相矛盾。
保尔森无法自圆其说的论调有一个急不可待、已经赤裸裸说出的目的。他们认为,拥有巨额外部盈余的国家任由国内需求崩溃,然后出口失业。如果拥有巨额盈余的国家任由这种事情发生,那么赤字国诉诸保护主义措施,通过货币贬值来促进出口主导型增长,它们就不该感到吃惊。
作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盈余国家必须主动帮助赤字国家进行必要的调整。如果它们决定袖手旁观,并坚称赤字国活该,那么它们必须准备好应对可怕的后果。这显然是为他们可能即将实施的破坏国际贸易的贸易保护主义作舆论准备,其用心不能说不险恶。
人们似乎在此次金融危机后才重新发现,经济原来是有国界,以美国为代表的高消费国和以中国为代表的高生产国在危机后“水落石出”,是这部大片的双主角,而且双主角都是受难者。
两个主角演绎方向将不同。美国在很大程度上会倾向于贸易保护主义,减少进口,振兴国内的制造业。美国如果真采取了这一政策,对中国是有负面作用的。
中国的对策是扩大内需以不变应万变,要把扩大内需提到更高的高度上。其实,中国已经对扩大内需未雨绸缪了。其次,中国还要继续扩大出口,目前已经采取了给出口企业减税的措施。
此次300年一遇的大危机不是地震,而是地陷。地陷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是地底下的水资源等被抽取甚至抽干,一般是单一源头,恰恰不同于地震的双源头。此次危机恰恰就是单一源头的地陷式危机,而且是在全球范围内第一次出现。
只有从实业、金融、资源三者关系出发,才能揭开此次金融危机背后的“三角隐情”,此次金融危机以及接下来的经济危机的实质是资源较量,美国土地+原油+金属=“泡沫铁三角”,正是以华尔街为主吹手越吹越大的资源泡沫抽干了实业领域的流动性,在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将全球制造业压扁了榨干了,失血性危机最终在全球全面爆发了。
全球经济学人都要进行大反思,反思300年来的市场经济理论。目前看来,保尔森自相矛盾的论调在此次大反思中出师不利。
新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一共有3点。第一,每个国家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都是以内需为基础的完整的经济机构,不是为了贸易而贸易。
第二,以科技产品共享作为主要的贸易形式,是以科技主导的贸易模式,不是以商品或资源主导的贸易模式。
第三,建立全球性资源共享机制和环保共享机制。所以,我们必须建立以科技创新为主的新的经济体系。而这些都是目前的全球贸易体系所不具备的,所以导致了全球性的商品“大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