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经贸金融合作 香港大有可为

2009-02-09 21:46 548

两岸实现“大三通”后,作为传统中介的香港不可避免会受到一定影响,经香港的货流及人流将被分流。但香港作为两岸经贸合作的中介地位不会因此

    两岸实现“大三通”后,作为传统中介的香港不可避免会受到一定影响,经香港的货流及人流将被分流。但香港作为两岸经贸合作的中介地位不会因此而消失,这是由于经过20年磨合,两岸已形成一个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有机体。港台金融合作正在进一步深化,台湾金融机构加快进入香港市场,而台商也积极利用香港资本市场融资。展望未来,香港作为两岸三地金融中介大有可为,新的发展空间包括人民币海外清算、人民币离岸业务等。

    经过20多年的磨合,香港、台湾和内地三地经济已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体。产业链在三地全面铺开,资源在三地进行优化配置,三地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在经贸合作中扮演着各自不同的重要角色。

    台湾在高科技电子产品研发及企业管理上见长,大陆在劳动力资源及生产成本上获胜,而香港在市场营销、资金融通及运营上处于领先位置。两岸三地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融合,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一个巨大的竞争优势。

    香港在两岸三地经贸合作关系中不仅仅只扮演简单的中介角色。随着越来越多台商投资珠三角地区,香港的作用不断在加强,从早期作为台湾商品转口港及台商“登陆”跳板,到后来台资企业在大陆生产环节的指挥调度中心,再到正在形成中的两岸三地融资中心、商贸活动运作中心及科技与信息交流中心,香港一直处在产业链的中端,加上一流的基础设施及良好的软环境,香港将两岸相关产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保证研发、生产及销售过程顺畅进行。另一方面,众多的跨国公司已把香港当作亚太区主要的采购中心,也巩固了香港在两岸三地关系中的独特地位。

    香港的金融服务是支持两岸三地经贸合作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使之成为三地资金流动的当然中转站。香港没有外汇管制,台商经第三地投资大陆时,首先想到通过香港把资金汇入大陆或将利润汇出大陆。不少台商选择香港作为区域总部,主要是看中香港强大的融资能力,并利用香港较为成熟的金融市场及与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联系,进行资金运营。根据香港贸发局的调查,“大三通”后七成以上的台商表示将继续通过香港金融体系来筹集及调动资金,来支持其大陆业务。

    另外,香港与内地达成CEPA安排,使其作为两岸三地中介角色更具吸引力。由于港资金融机构进入内地的门槛要低于其他地区,台资金融机构通过在港设立子公司,借道进军大陆。迄今香港的台资金融机构有17家。其中,台湾富邦银行收购港基银行,已享有CEPA赋予的政策优惠。短期内,香港在这方面的优势将继续维持下去。

    随着“大三通”的实现,两岸三地经贸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而在金融海啸肆虐下,两岸三地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最大程度减轻所受到的冲击。面对特殊历史时期两岸三地出现了一些新的合作空间,香港作为两岸三地金融中介大有可为。

    一是致力成为人民币境外清算中心。自台湾开放人民币在台兑换以来,共核准岛内19家银行、共1500多家分支机构办理人民币买卖业务。随着越来越多的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消费及台湾居民对人民币有越来越大的需求,台湾人民币现钞买卖规模不断扩大,而目前清算服务主要是由一些外资银行提供,人民币清算成本远高于美元清算数倍,因此,有必要指定专门的清算行,提供更加便利及低成本的清算服务。在这个方面,香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中银香港自2003年被人行委任为香港人民币清算行后,一直凭着在清算及跨境业务的丰富经验,为香港银行提供优质的人民币清算服务。另一方面,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已与台湾19家合作银行进行通汇往来。制度安排上也简单易行,只需人行与作为清算行的中银香港签署补充协议,扩大清算服务范围,将台湾银行的人民币现钞兑换业务纳入香港人民币业务清算体系,便可为其提供现钞兑换及清算服务。

    二是开展离岸人民币业务。由于金融海啸使国际金融市场风险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在国际化过程中需要有一道坚固的防火墙,香港以其独特的优势而被选为各项人民币业务的试验场,近年来不断有新的人民币产品出现。根据中央政府近日提出的支持香港应对金融海啸的14条措施,未来香港部分符合资格企业将被允许以人民币来结算贸易额,两地也可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可以预见,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将获得较快的发展。由于未来境外(包括台湾)商业机构对人民币的需求量会不断增加,香港有条件在开展人民币离岸业务过程中寻找新商机。例如,如果未来香港人民币债券的发债体扩大至境外金融机构或商业机构,香港就可发展成为境外债券融资中心,台商有机会在香港债券市场融资。另外,人民币衍生金融工具陆续在香港市场出现,也将吸引更多的台湾投资者进入香港市场。

    三是两岸三地共同防范国际金融危机。在国际金融危机向全球范围蔓延之际,加强两岸三地的经济合作更具有现实意义。在宏观层面,两岸三地应就如何因应、抵御金融海啸,克服共同面对的困难更多地交换意见。两岸已表示要尽快签署金融监理合作备忘录,香港亦应积极参与。面对愈演愈烈的金融海啸,两岸三地需要建立一种机制来缓解金融市场及货币的急剧震荡。中日韩及东盟十国正在积极推进8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基金”,今年有望正式启动。两岸三地也可成立类似的基金,应对随时出现的突发事件。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扶助。面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两岸三地不少行业风险陡增,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两岸三地金融机构应采取联合行动,来化解这个矛盾。(作者为中银香港经济研究员)

 

0
标签: 香港 两岸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