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变了国际煤炭贸易规律

2013-04-23 15:04 634

  审视全球煤炭市场变革  煤炭进口量的快速增长使中国成为全球煤炭贸易商盯准的“肥肉”。  在4月16日至17日召开的中国国际煤炭大会

  审视全球煤炭市场变革

  煤炭进口量的快速增长使中国成为全球煤炭贸易商盯准的“肥肉”。

  在4月16日至17日召开的中国国际煤炭大会上,与会者讨论最多的话题也是中国未来的煤炭需求及其带给国外供应者的机会。

  中国改变了世界

  《普氏国际煤炭报告》执行主编詹姆斯·奥康奈尔(James O'Connell)表示,过去几年,中国市场发生了很多变化——中国需求迅速膨胀,对国际定价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煤炭进口来源更加多样化。这样的变化让中国在世界煤炭市场上的影响力持续提升。

  詹姆斯认为,影响力的提升客观上让中国改变着国际煤炭贸易的规律。

  首先是价格。从中国煤炭进口的历史可以看到,价格是贸易规模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去年一季度,国际煤价高于中国国内煤价,中国的进口量相应较低,国际煤炭价格随着中国需求的减少而下降。随后,中国进口量便因国际煤价的下降而迅速增加。当价格降到足够低的水平时,美国、哥伦比亚等运距较长的煤炭得以进入中国市场。

  在詹姆斯看来,中国用户青睐较低热值的廉价动力煤,表明其对价格极度敏感,这成为国际煤炭贸易商不得不考虑的因素。“用户从更关注煤炭质量转变为更关注价格。相应地,价格的频繁波动带来了更多违约事件的发生。”

  中国进口煤炭最直接的动因是价格。回想去年,在国际煤价由升转降的过程中,不少电厂拒绝执行此前与进口贸易商签订的较高价格的合同,双方再次谈判的情况比较普遍,不少年中应当执行的合同推迟到了年底。

  其次是交货周期。除价格敏感度提升之外,去年国际煤炭贸易中还有一个重大变化,即用户购买煤炭要求的速度更快了,这主要指中国和印度。“中国的用户不再满足于4个至6个月交货,而是希望马上就能拿到货。”詹姆斯对记者说。

  缩短交货周期的最直接好处是降低交易风险。

  香港来宝集团矿产部总经理尼尔·达尔表示,全球矿业高速发展时代已经过去,这使得用户更有发言权,国际贸易商及矿产企业更关注成本和价格风险的管理。“过去矿业企业缺乏运营灵活度,市场形势的转变让他们不得不随时捕捉市场变化,寻找套利机会。”

  国际煤炭贸易规律的变化,也在影响着大型煤炭信息提供商。

  在制定煤炭价格指数时,普氏为适应中国需求的变化进行了一些微调。

  去年,普氏发布了一个新的每日价格指数,以亚太地区生产和消耗的低热值动力煤——纽卡斯尔港5500大卡/千克动力煤为标的物,交货期为7天至45天,更适合中国买家的需求。普氏还推出了基于中国煤炭价格的指数——CFR华南价格指数和FOB秦皇岛煤炭价格指数。

  詹姆斯表示,长期以来,国际煤炭贸易采用的标准价格指数以6000大卡/千克煤炭为标的物,但去年,这种热值的煤炭流动性大幅下滑。

  世界影响着中国

  国内外市场的彼此融合,使更多采矿企业或贸易商对中国产生浓厚兴趣。“他们过去缺乏对中国的了解,以后会更加注重在中国的本地化发展,如关注中国的文化、中国市场的定价方式等。”尼尔·达尔说。

  对于市场的融合,国内的煤炭企业和贸易商并非无动于衷。

  华洋船务有限公司货运市场部经理董仲表示,由于国内用户对进口煤炭的采购量越来越大,他们下一步会在国内设立更多的办事处,便于贴近市场。

  不少煤炭进口商和煤炭企业对记者表示,近期生意不好做,他们在时刻关注国际市场的变化。

  “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持续下降,进口利润被压缩,没钱可赚了。”陆海集团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徐营说,自己所在的公司在广东,每年进口煤炭1000万吨。最近环渤海价格下跌,导致价格较低的印尼煤进口利润都没有了。徐营认为,二季度中国煤炭进口形势不会太乐观。

  大型国有煤炭企业也坐不住了。一位山西煤炭企业的负责人表示,最近同煤集团与主要电厂签订了中长期动力煤合同,合同价参照环渤海挂牌价格,每吨低10元左右。至此,国内下水煤中长期合同定价模式基本确立参照环渤海指数。由于市场需求不好,国际煤价低于国内价格,各大企业参照环渤海指数定价的方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即环渤海指数不断下降,各大企业定价随之下调,从而使环渤海指数再降。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受低价进口煤的冲击,国内煤价还没有触底。汾渭能源咨询公司国际事业部总经理卢纲表示,国内外煤炭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我国沿海地区。在这一地区,南方的煤炭市场需求正在萎缩。南方正在大量建设水电站,这些水电站会在2014年至2015年集中投产,在当地形成大量电力供应,到时候这些地方的煤炭需求会有所缩减。

  里昂证券亚太市场商品战略分析师伊恩·卡曼丹奴赞成卢纲的看法。他认为,中国煤炭需求增长空间将从南部转移到中西部。

  中电联规划研究与统计信息部副主任刘向东表示,去年开始,国内沿海地区用电量增速下滑的范围持续扩大,从上海、浙江、福建扩大至江苏、广东,山东今年以来的用电量增速也出现下降趋势。

  刘向东认为,长期看,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对火电的替代作用将越来越大,燃煤发电对环境的污染也会给火电企业带来更大的环保压力,火电将逐渐成为可再生能源的替补。相应地,电煤需求将维持2%到3%的低速增长状态。短期看,电煤需求的多少要“靠天吃饭”了。“气温的高低和来水情况是决定短期电煤需求的重要因素。”刘向东认为,在国内电煤需求低速增长的情况下,进口煤的空间仍然很大,主要因为其成本具有较大优势。

  普氏提供的数据显示,山西的吨煤平均生产成本约为47美元,澳大利亚为50美元,南非和印尼均为30美元。在不考虑运距的情况下,中国煤炭的生产成本仅低于澳大利亚。

  正因为国内外煤炭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煤炭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
 

0
标签: 煤炭 中国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