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媒:中国经济发展 仍需“双防”之术
美国《世界日报》21日社论指出,中国经济发展,通胀和过热经常伴随而起,互为因果。观察中国经济要留意的是,领导层一旦采纳“双防”之术,则意味着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可能有重要调整。
中新网4月22日电 美国《世界日报》21日社论指出,中国经济发展,通胀和过热经常伴随而起,互为因果。而防通胀和防过热的“双防”,也是互相支持的政策。在中国未来的宏观调控中,仍需要“双防”之术,一防通胀,一防经济过热。
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首季经济数据4月中陆续公布,这批数据最受关注的,仍然是消费物价指数和经济成长率,因为人们既担心通货膨胀再起,又害怕经济出现过快的下滑。在现实的中国经济数据中,通胀仍然缓和,经济成长则有明显下挫,但未来的宏观调控中,仍需要“双防”之术,既一防通胀,一防经济过热。
近十年来,中国经济走着一条低通胀、高增长的理想道路。但中国经济宏观调控,大部分时间都在上半年要防通胀、防过热。而中国政府的政策调整,或者说出台宏观调控政策,一般是3月和首季经济数据出台之后,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间,密集出台相关的调控政策。
元旦以来,中国物价急涨,虽然国家统计局统计涨幅不太显著,但在现实市场中,农副产品、饮食业、服务业及房屋租金等,涨幅较大。按惯例,中国市场的“双节”即元旦和春节期间,物价会上涨,但按新近公布的经济数据,中国物价指数虽然重回“2”时代,但还是低于市场预期,特别是食品价格涨幅明显回落,由于禽流感影响,回落预计还会持续。
与之同时,中国经济列车的两个主要车轮,投资和外贸进出口,都大幅回落,投资的回软,看上去是经济放缓的主要动因;而外贸进出口则传出本来已走低的数据,还经过“注水”。既然两大车轮的转动都已放慢,经济列车的前进速度肯定会有所放缓。
是以,李克强总理近期特别强调的是“升级版经济”。李克强认为,稳中求进稳是基础,但这就和骑自行车一样,老在原地打转是稳不住的,还要往前进,进快进慢都要进,进才能稳。他认为“一定要统筹考虑,避免中国经济发生大的波动”。
之所以这么讲,显然因中国一季度经济再现不稳之象,包括投资、消费和出口都在下滑,经济不仅可能进一步放缓,还可能下挫。于是,稳住经济,将成为头等大事。如何稳住经济呢,招数也就是李克强的“升级版经济”。
在这种经济走势下,仍有宏观调控的不同取向,那就是仍有人认为,中国经济还是要防通胀,防过热。首先是防通胀,经济学界仍有判断,中国物价可能出现加速上涨之势,特别是到下半年还会转换为通胀加剧,虽然算不上恶性通胀,但仍会令中国经济出现较大问题。
这种判断的根据,主要有三大理由,一是3月物价放缓,肉价便宜是重要原因,预计4、5月间猪肉价就该回升了;二是中国的服务业新一轮涨价,通常在4月以后;三是稍后可能出现两大输入性通胀,一是国际原料市场涨价引发,一是热钱大量流入引发。当然,更大的一个动因,是今年预期劳动价格将开始大幅调升,其中相当部分将透过涨价转嫁到消费者,由之推动通胀。
另一方面,在中国经济成长逐步放缓下,怎会有防过热之议呢?这是因为,虽然目前经济有所放缓,但今年从中央到地方,大的政策性推动都还没有应市。从地方来说,目前地方换届完成,大多数地方都圈定了数量可观的投资项目,这些以千亿元、万亿元人民币起跳的投资项目,就算部分上马,都足以令中国经济发热发烧。
从中央方面来说,表面上看,今年要推动职能转换,这有可能令政府的投资冲动减少,但今年城镇化一定要起步上马。而城镇化不管你怎样定义,都跟相当数量的投资关联。投资加大之下,经济的热度自然提升。
除地方上投资的冲动及中央的政策性投资热可能再起,另一个冲动来自房地产。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不仅不松动,反而由国五条实施细则再加码;但以市场规律,这正是楼价下一步反弹的前兆。加之近期各路资金,包括所谓热钱,也都有流向房地产之势。
中国新领导人仍以经济稳定为主要目标,中国经济发展,通胀和过热经常伴随而起,互为因果。而防通胀和防过热的“双防”,也是互相支持的政策。观察中国经济要留意的是,领导层一旦采纳“双防”之术,则意味着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可能有重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