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生:中国外贸困难犹存
“现在国际市场出现的新情况告诉我们,对外贸易的困难依然存在。其中出口3.2万亿元人民币(折合5088.7亿美元),增长18.4%;进口2.9万亿元人民币(折合4658亿美元),增长8.4%;贸易顺差2705亿元人民币(折合430.7亿美元),而去年同期我国贸易顺差仅为2.1亿美元。
“现在国际市场出现的新情况告诉我们,对外贸易的困难依然存在。要让对外贸易能够保持持续的上升,需要放下对数据上升的执念,在提高技术创新上下功夫,以过硬的产品来赢得持久的市场。”
海关总署日前公布了我国今年一季度的对外贸易基本情况。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6.12万亿元人民币(折合9746.7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后同比增长13.4%。其中出口3.2万亿元人民币(折合5088.7亿美元),增长18.4%;进口2.9万亿元人民币(折合4658亿美元),增长8.4%;贸易顺差2705亿元人民币(折合430.7亿美元),而去年同期我国贸易顺差仅为2.1亿美元。
但是,一季度外贸的增长,是否意味着我国对外贸易将摆脱近几年形成的增长减速趋势,重新走上以往的高增长之路呢?单从数据来看,似乎可以这样认为,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的是,今年一季度对外贸易出现的增长纪录,其实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即前几年国际市场在金融危机重压之下极度萎缩,造成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也只能处于较低纪录,目前出现的较快增长其实是建立在原来的低水平基础上,因此只能说是一种复苏状态。而要在此基础上继续保持上升状态,却面临不小的困难。
其一,国际市场尚未有效复苏,对我国出口需求正在持续减退。美国在持续的QE政策支持之下,虽然市场有所恢复,并且推升我国对美出口出现了上升,但是我国出口的另一个主要地区欧洲,由于主权债务危机在一些国家连续发生,导致其内部购买力持续下降,使我国对欧出口仍然表现为下降。另一个我国产品出口的大国日本则由于钓鱼岛的领土纠纷至今尚未找到妥善的解决方案,导致双方关系趋于冷淡,双方的贸易也出现了下降。
其二,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为了保证本国本地区的经济复苏,不断推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元、欧元、日元等世界主要货币出现贬值,倒逼我国人民币近期又出现一股升值趋势,美元对人民币已创出6.20的新高,这使我国出口企业面临严峻的汇兑压力。人民币升值是近几年国际金融市场出现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它对中国国内和全球宏观经济的走向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对我国出口企业来说,则使对外出口的效益在汇兑压力之下持续下降。很显然,只要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不改变,企业出口面临的这种压力就将越来越大。
其三,我国进出口之间长期存在的贸易顺差,虽然有利于我国,但引起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不满,从而不断地产生贸易摩擦。为了改变这种趋势,我国政府已开始调整外贸政策,力求实现进出口之间的平衡,为企业创造一个宽松的国际市场环境。在日前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宣布我国将在未来5年内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这个目标如果实现,当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出口所能产生的效果。
一季度对外贸易复苏,按理来说,它表明了整个经济运行的好转。但是,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3月份PPI数据同比下降1.9%。与此同时,3月全国用电量同比接近零增长,火车货运数据则同比下降2.2%。这都表明,尽管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执行的“稳增长”措施收到了一些效果,但我国的经济运行仍然面临不少的困难,难以改变的内需不足对企业形成了很大的压力。这种状况势将影响到我国的对外贸易,实际上,3月份的外贸出现了变化,进出口之间已经出现了10亿美元的逆差,虽然从数额来看并不大,但它与用电、货运等方面出现疲软的情况是一致的。国内企业面临这种困境,出口导向型企业自然也包含在其中,包括出口企业在内的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后劲不足,未来对外贸易的走向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以前,正是由于国内市场的不景气,政府鼎力支持外贸,以它来弥补内部市场的不足,但是,现在国际市场出现的新情况告诉我们,对外贸易的困难依然存在。要让对外贸易能够保持持续的上升,需要放下对数据上升的执念,在提高技术创新上下功夫,以过硬的产品来赢得持久的市场。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