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对外开放成经济发力点 人民币国际化“碎步疾行”
早在1993年,有关金融开放的说法便已出现在政府的文件中,‘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在当时就被提上议事日程。在肖凤娟看来,跨境贸易结算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作用大于金融交易本身的推动,比如离岸人民币市场等。
早在1993年,有关金融开放的说法便已出现在政府的文件中,‘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在当时就被提上议事日程。
伴随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后,要求资本项目开放的呼声日渐高涨。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资本项目开放的路径自此也逐渐清晰起来。
除了深化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等改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成为金融对外开放的重点。
有限“去美元化”
在日元之后,澳元与人民币也于近日实现直接交易。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肖凤娟对此十分关注。尽管在“去美元化”的程度上还十分有限,但她认为这也显示出政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意愿。
“人民币先后与日元、澳元直接交易,实际上可以减小套算的汇差。”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告诉新金融记者,这有助于强化人民币在这些国家的使用。
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说法,直接交易后,人民币对澳元汇率中间价改为根据当日直接交易做市商报价平均形成。而此前,人民币对澳元汇率中间价则是根据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以及美元对澳元汇率套算形成。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货币直接交易将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前奏。在他们看来,更多经济体的货币与人民币直接交易,也令人期待。
人民币能够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货币,这已经是各方的共识,但丁志杰强调目前人民币并不是要取代美元,而是成为国际货币家族的一员。
现实的情况是,美元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轴心货币地位依然比较稳固。“无论是从贸易角度看,还是从投资角度看,使用最多的还是美元。”丁志杰说。
不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还是让不少国家萌生了逐步摆脱美元依赖的想法。危机之后,美元汇率和美元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使得美国对外转移了危机成本。在丁志杰看来,这无疑要求其他国家增强货币的自主性。
事实上,为防止美国连续通过量化宽松政策转嫁成本,近年来不少国家也都在谋求更安全的币种和储备货币的多元化。最新的消息是,IMF将正式把澳元、加元列入跟踪外汇储备名单,并最快可能在上半年纳入储备货币名单。
尽管目前有关人民币的数据并未公开,但据丁志杰估计,人民币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之后的第五大储备货币,“在全球储备货币中超过了瑞士法郎”。
实际上,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主权货币,人民币也理应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不过,在当前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待完善的背景下,如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球货币体系改革的走向。
不只是贸易结算
从丁志杰的研究来看,我国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开始力推人民币国际化的。不过,他告诉新金融记者,当时很多人包括他自己也都认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并不成熟。
在回顾本轮人民币国际化时,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也曾表示,人民币是在不具备国际化条件的基础上“被国际化”的。他认为,依据传统经验,一国货币要实现国际化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即本币要全面可兑换、要有逆差的形成、国内金融市场要发达,“而在当时,这三者均不具备”。
然而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给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遇。分析人士直言,倘若在正常情况下推出人民币国际化,必然会遭受美国的打压。而当时处于危机之中的美国,如果因货币问题打压中国,不管是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都会力不从心。
当然,人民币的国际化在当时也迎合了国际社会的需求。金融危机之下,国际汇率剧烈波动,倘若能够用汇率较为稳定的人民币进行结算,无疑为很多企业化解了风险。
2008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次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地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尽管当时试点的推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缓解出口企业困难、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但伴随人民币结算从边贸领域向一般国际贸易的拓展,人民币开始频频登上国际舞台。
可以看到的是,经过多轮“扩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于2012年年初全面放开。央行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保持较快增长,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2.94万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货物贸易结算金额2.06万亿元,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结算金额8764.5亿元。
在肖凤娟看来,跨境贸易结算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作用大于金融交易本身的推动,比如离岸人民币市场等。
不过,就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而言,推动在国际贸易中使用的同时,也应考虑它在金融交易中的使用。与实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产生的货币需求有所不同,金融交易过程中的资金规模往往会更大,交易也更加频繁。
在此背景下,离岸市场的作用显现出来。
尽管不少学者认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立只不过是我国资本管制下的一个过渡产物,但它在强化海外对人民币资产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曾撰文指出,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瓶颈是中国向境外投资者提供的人民币金融资产数量远远不足。
他解释称,境外投资者具有巨大的持有人民币的呼声和意愿,但苦于投资无门,“无法把他们手中的外币(包括美元、欧元等)转换成人民币进行投资”。
不过现实中,一旦离岸市场上的人民币短缺,那么获得人民币的渠道则必须通过人民币跨境贸易平台来进行补充。而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
开放是立体的
为了推动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运用,一些学者也建议除应实现人民币结算的便利化外,还应为跨境贸易提供必要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尽快放宽与跨境贸易直接相关的、以人民币 进行的金融活动的限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就认为,可允许境外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贸易融资,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推动人民币出口信贷业务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发布的《广东省建设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探索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和使用”被摆在了重要位置。
“全球经济衰退可能成为中国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催化剂。”2012年10月,苏格兰皇家银行发布报告称,他们预期人民币将在5年内可实现全面自由兑换,并逐步实现人民币的全面国际化。
而据央行课题组去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不可兑换项目有4项,占比10%,主要是非居民参与国内货币市场、基金信托市场以及买卖衍生工具。部分可兑换项目有22项,占比55%,主要集中在债券市场交易、股票市场交易、房地产交易和个人资本交易4大类。基本可兑换项目14项,主要集中在信贷工具交易、直接投资、直接投资清盘等方面。
“不确定性还是很大的。”肖凤娟对于上述时间表似乎不那么乐观。在资本项目开放问题上,她坦言我国还会更多地去考虑风险问题。更重要的是,她并不认为一国货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完全开放存在必然的联系。
丁志杰持有同样的看法。“一般而言,一国货币的可兑换性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实现国际化,但可兑换是国际化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还需要看对方的接受程度。”他说。
事实上,如果一味地强调开放,恐将酿成较大的危机。
新金融记者注意到,此前不少经济学家也一再警示放松资本管制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他们认为,在推出浮动汇率制度时机成熟之前,我国需要采取资本管制来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即便在现有的开放状态下,跨境资本双向流动的加剧已给外汇管理当局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一方面要应对大浪来袭可能造成的巨大冲击,另一方面还要预防资金大规模流出带来的风险。
因此,未来资本项目的进一步放开,还需要结合经济和金融部门改革的进展,采取“先直接投资项目、后证券金融项目”和“先长期项目、后短期项目”的原则。
不过,在资本项目的开放问题上,丁志杰也坦言,可兑换和国际化是相互促进的,至于谁主谁次,则要看改革的步伐和需要。可以明确的是,各国对货币可兑换的承受度是不一样的,而在一国的不同时期,也有所差异。
扩大至人民币国际化究竟应遵循怎样的路径,丁志杰告诉记者,在总体上这是有先后次序的,但就阶段性而言,开放则是立体的。
比如,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推进的同时,货币互换、资本项目开放等相继启动。
而就在此次澳元与人民币实现直接交易前,中国与澳大利亚货币互换也已启动。据悉,互换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300亿澳大利亚元。
“出海”再添新平台
货币互换是一个双边的流动性机制安排。据统计,中国央行已与韩国、马来西亚、阿根廷、新加坡、新西兰、土耳其等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总资金规模超过万亿元人民币。
一般认为,一国干预外汇市场和维护金融稳定的能力不仅仅是看自身的外汇储备,还要看所签订货币互换的规模。
实际上,除了应对短期流动性之外,货币互换也是便利双边贸易融资的一种有效方式。
其运作机制是,央行通过互换将得到的对方货币注入本国金融体系,使得本国商业机构可以借到对方货币,用于支付从对方的进口商品。
就此,不少人也在猜测,双边本币互换实际上并非主要与其他国家政府合作应对危机冲击,而是为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配套的制度安排。理由是,如果是应对危机,那更好的方式是与其他国家签署双边美元互换,毕竟人民币还不能被其他国家用来有效干预外汇市场。
不过,在丁志杰看来,既然都可以进行本币互换,那就说明人民币已经为对方所接受和认可。
显然,人民币已经通过货币互换的方式实现了“出海”。
当前,除了香港、伦敦等人民币离岸市场外,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外汇储备库也有望成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另一战略平台。
就在上月底结束的第五届金砖国家峰会上,建立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为本届峰会一大亮点。
由于国际金融秩序长期由欧美控制,因此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也被视为金砖国家向世界银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发起的挑战之举。
就我国而言,一些学者建议,可以考虑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注入等值的人民币,而非美元,并用人民币向五大金砖国家和其他新兴国家进行贷款。
当然,在金砖国家的国际贸易中,也可鼓励使用本币进行交易。
未来,随着人民币直接交易范围以及货币互换额度等进一步扩大,人民币作为全球主要结算和储备货币的地位无疑将会快速实现。
就我国而言,一些学者建议,可以考虑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注入等值的人民币,而非美元,并用人民币向五大金砖国家和其他新兴国家进行贷款。当然,在金砖国家的国际贸易中,也可鼓励使用本币进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