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暴涨缘何A股独跌 幕后真相曝光
3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47%,比上月低0.30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46%,比上月低0.43个百分点。3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47%,比上月低0.30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46%,比上月低0.43个百分点。
[中国证券网编者按]周四两市大盘高开低走,四连阳最终泡汤。那么在全球股市暴涨良好氛围下,A股走势缘何如何扫兴?后市是否又将再度探底?
本文导读:
【全球暴涨缘何A股独跌 幕后最大真相曝光】
【央行数据显示3月贷款数据向好 M2高企令人担忧】
央行:中国3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06万亿元
央行: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76万亿 同比多增2949亿
3月人民币新增贷款超万亿 M2突破100万亿元
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2.76万亿存款增加6.11万亿元
3月人民币新增贷款超万亿 好于市场预期
中国货币供应量首破100万亿全球第一 10年增长超6倍
【权威声音:货币宽松或告一段落】
新增贷款大增符合预期 进一步放松政策可能性不大
屈宏斌:3月新增贷款超万亿 有助于经济复苏持续
美林:内地3月新增贷款反弹,早前过度忧虑货币紧缩
新华社:M2首次破百万亿元 中国经济货币化日益严重
【A股影响】
吴佳: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超预期利好股市
经济复苏仍不确定 市场震荡格局难改
蓝筹股估值进入有效区间 市场风险明显降低
【机构观点】
国信证券:年线支撑已被进一步巩固 关注10日均线压制
中原证券:数据公布仍存隐忧 短期谨慎观望操作
【大势研判】
短期上档压力再度显现 量能不足反弹难有作为
市场观望氛围浓厚 耐心等待入场时机
上攻动能明显不足 短期继续震荡筑底
央行:中国3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06万亿元
中国央行周四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金融机构3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06万亿元,2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6,200亿元。
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总计人民币2.54万亿元,2月份为人民币1.07万亿元。
截至第一季度末,中国外汇储备增长至3.44万亿美元,去年第四季度末为3.31万亿美元。(财华社)
央行: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76万亿 同比多增2949亿
4月11日央行发布《201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76万亿元,外币贷款增加709亿美元。
3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70.49万亿元,同比增长16.0%。人民币贷款余额65.76万亿元,同比增长14.9%,比上月末和上年末均低0.1个百分点。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76万亿元,同比多增2949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975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96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784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1.7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65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454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029亿元。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515亿元。月末外币贷款余额7543亿美元,同比增长34.8%,一季度外币贷款增加709亿美元。(财经网)
3月人民币新增贷款超万亿 M2突破100万亿元
一、广义货币增长15.7%,狭义货币增长11.9%
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0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高0.5个和1.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高2.4个和5.4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5.57万亿元,同比增长12.4%。一季度净投放现金1065亿元。
二、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76万亿元,外币贷款增加709亿美元
3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70.49万亿元,同比增长16.0%。人民币贷款余额65.76万亿元,同比增长14.9%,比上月末和上年末均低0.1个百分点。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76万亿元,同比多增2949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975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96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784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1.7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65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454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029亿元。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515亿元。月末外币贷款余额7543亿美元,同比增长34.8%,一季度外币贷款增加709亿美元。
三、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6.11万亿元,外币存款增加314亿美元
3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00.70万亿元,同比增长16.0%。人民币存款余额97.93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高1.0个和2.2个百分点。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6.11万亿元,同比多增2.3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3.70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61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931亿元。3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4.22万亿元,同比多增1.27万亿元。月末外币存款余额4416亿美元,同比增长29.2%,一季度外币存款增加314亿美元。
四、3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2.47%,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2.46%
一季度, 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债券回购方式合计成交69.81万亿元,日均成交1.16万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27.5%。
3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47%,比上月低0.30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46%,比上月低0.43个百分点。
五、国家外汇储备余额3.44万亿美元
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44万亿美元。3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2689元人民币。
六、一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1万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854亿元
一季度,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发生6992亿元、3047亿元、80亿元、774亿元。
注1:当期数据为初步数。
注2:2011年10月份起,货币供应量已包括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和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央行网站)
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2.76万亿存款增加6.11万亿元
4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了《201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报告显示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76万亿元,外币贷款增加709亿美元。
广义货币增长15.7%,狭义货币增长11.9%
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0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高0.5个和1.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高2.4个和5.4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5.57万亿元,同比增长12.4%。一季度净投放现金1065亿元。
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76万亿元,外币贷款增加709亿美元
3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70.49万亿元,同比增长16.0%。人民币贷款余额65.76万亿元,同比增长14.9%,比上月末和上年末均低0.1个百分点。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76万亿元,同比多增2949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975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96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784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1.7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65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454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029亿元。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515亿元。月末外币贷款余额7543亿美元,同比增长34.8%,一季度外币贷款增加709亿美元。
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6.11万亿元,外币存款增加314亿美元
3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00.70万亿元,同比增长16.0%。人民币存款余额97.93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高1.0个和2.2个百分点。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6.11万亿元,同比多增2.3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3.70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61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931亿元。3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4.22万亿元,同比多增1.27万亿元。月末外币存款余额4416亿美元,同比增长29.2%,一季度外币存款增加314亿美元。
3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2.47%,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2.46%
一季度,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债券回购方式合计成交69.81万亿元,日均成交1.16万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27.5%。
3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47%,比上月低0.30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46%,比上月低0.43个百分点。
国家外汇储备余额3.44万亿美元
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44万亿美元。3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2689元人民币。
一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1万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854亿元
一季度,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发生6992亿元、3047亿元、80亿元、774亿元。(中新网)
3月人民币新增贷款超万亿 好于市场预期
中国人民银行周四公布,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515亿元,高于市场预期的8500亿元左右的水平。
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76万亿元,同比多增2949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975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96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784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1.78万亿元。
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0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高0.5个和1.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高2.4个和5.4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5.57万亿元,同比增长12.4%。一季度净投放现金1065亿元。(全景)
中国货币供应量首破100万亿全球第一 10年增长超6倍
央行11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新增贷款1.06万亿元。同时,3月末,中国货币供应量余额10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首次突破100万亿大关。据媒体报道,截至2012年底,我国货币供应量余额为97.42万亿元,是美国的1.5倍,美国当时的货币供应量为64.71万亿元。
从2002年初的16万亿,到如今超过100万亿,十多年里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超过6倍,货币是否超发再引争议。(凤凰财经)
新增贷款大增符合预期 进一步放松政策可能性不大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表示,3月新增贷款大增还算符合我们的预期,季末常规都会大幅增加。当然,需求也是有的,一方面有住房按揭贷款,还有就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需求。外币贷款的增加也比较多,跟人民币升值预期强有一定关系,把负债做成外币,可以套利,以往升值预期强的时候也这样。
M2增速有点超预期,量非常大,除了跟新增贷款规模较大有关之外,应该跟外汇占款也有一定关系,3月资金流入可能还是比较大。
一季度外汇储备增长了1,300亿美元,跟外汇占款的情况不大一致。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企业把外汇卖给了商行,但央行不一定有购那么多汇。少干预这跟汇率改革的大方向是一致的,不过客观上也会造成即期市场的人民币创新高。
我们预计,新增贷款4月会回落,还是季节因素。外汇流入继续恢复性增长,预计政策会稳健中趋中性,进一步放松的可能性不大。至少在上半年,看不到利率和准备金率调整的可能性。
屈宏斌:3月新增贷款超万亿 有助于经济复苏持续
央行今日公布一季度金融数据,其中3月新增贷款1.06万亿,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董事总经理屈宏斌表示,3月新增贷款中中长期贷款保持平稳而短期贷款加快明显,主要受季末因素影响。
一季度与去年四季度相比多增3851亿。M2增速15.7%较2月加快0.5个百分点。M1为11.9%,为一年半以来次高。社会融资总量季末同比158%(2月末179%),信托、委托及企业债增长明显。总体流动性偏宽松有助于经济复苏势头持续。
美林:内地3月新增贷款反弹,早前过度忧虑货币紧缩
美银美林发表报告表示,今早人行公布的货币及信贷数据对市场来说属好消息,几乎所有融资活动均加速?
其中,3月人民币新增贷款反弹至1﹒0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高于市场预期的9000亿元,社会融资总额亦增加2﹒54万亿元,3月底未偿还贷款余额更增长14﹒9%?这些数据反映了早前市场忧虑货币政策收紧属于过度反应?
报告认为,过去数月要求立即进行货币紧缩的声音并不成熟,因3月通胀为2﹒1%,压力不大,而经济增长动力也不强劲,同时外围环境仍然波动?该行预期,未来数天进一步公布的其他经济数据仍将疲弱,相信市场对于今年首季的GDP增长看法过于乐观,该行预期增速为7﹒9%?在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增长的情况下,该行预期今年第二季的增长将重拾动力?至于下行风险则包括:3月强劲的社会融资总额及新增贷款将再一次引发CPI通胀忧虑?楼市泡沫?政府债务?影子银行及货币紧缩?中国的货币政策制定者正处于困难的位置,需平衡短期经济增长稳定?市场忧虑及长期经济稳健发展?
该行预期,经历2012年下半年宽松货币后,预期2013年上半年政策将维持中性?人行将确保银行间有足够的流动性,上半年将保持7天期回购利率于3%至3﹒5%,银行货款增速料维持15%,社会融资总额增长料为18%至21%,今年料不调整利率。(经济通)
新华社:M2首次破百万亿元 中国经济货币化日益严重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达103.61万亿元,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
随着M2的"破百",M2与"货币超发""房价上涨"等联系起来,始料不及地成了中国公众关注的焦点。分析人士认为,M2与公众所理解的货币不完全等同,与此同时,M2的快速增长,凸显中国的现实,经济结构亟需转型。
经济学认为,货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货币M1,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加银行的企业活期存款;广义货币M2,则是指M1再加上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此外,还有流通现金的概念即M0,是个人、企业、机关团体等持有的流通中现金。
"公众所理解的货币其实就是M0,是真正意义上央行向社会公众发行的货币,它与'破百'的M2不是一个概念。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我国的M0并不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
数据显示,2012年末,美国、欧元区、日本的M0都在1万亿美元左右,而中国的M0为5.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8665亿美元。
不过相对于M0,M2增速较快却是事实。近年来,中国M2存量呈现"加速度"上涨态势。2000年时,M2约为13万亿元,至2008年还未达到50万亿,但近五年来M2的增长上演"狂飙突进"的一幕:2012年已达97.4万亿。
与此同时,M2占GDP之比也逐渐攀升增长到目前的近190%,引发市场关于货币超发、物价上涨的热议。
经济学家认为,仅由货币占GDP比重偏高就得出货币超发的结论没有根据,而房价上涨的因素极为复杂,与国民投资渠道狭窄、社会分配不公、海外热钱流入等均有关系,货币亦非唯一推手。
"M2占GDP比重本是一个用于度量经济体货币化程度的概念,现在却被许多人视为判断央行无节制印钞的指标。事实上,一国M2/GDP的上升,与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货币化程度和金融结构的演进都有关系,不能将之与货币超发画等号。"光大证券分析师钟正生认为,中国M2/GDP较高的重要原因是金融市场不够发达,银行储蓄率高,由M2占GDP比重高就得出货币超发的结论并不公允。
在央行前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经济学家余永定看来,因M2占GDP比重高就推断会发生通货膨胀没有道理,"中国物价上涨的形成原因很复杂,不能简单归结于某个原因。总体来看,中国政府控制通货膨胀比较成功。在保持10%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同时,能够把通货膨胀率控制在3%左右的水平上,很不容易。"
相关数据显示,M2占GDP之比与通胀的发生无必然联系。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目前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占GDP比重接近190%,同期日本货币占GDP比重虽高达238.8%,但其物价水平却长期维持负增长;俄罗斯的物价指数虽超过10%,但其货币占GDP比重却仅有43.9%。
不过分析人士也指出,货币的过快增长对于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并无益处,其背后暴露出的是当前中国不合理的融资模式、增长模式等深层次问题,降低其占GDP的比重,为货币瘦身减负,应成为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政策的着力点。
"我国确实面临货币存量过多的问题,但货币存量不是现金,它的主要创造者是银行而不是央行。因此降低货币存量就是要优化融资模式,减少间接融资比例,扩大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规模。"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说。
更有专家进一步指出,当前中国货币存量的快速增长是经济结构失衡的表现。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加速了经济货币化趋势,降低M2占GDP比重,根本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我们看到货币量虽然快速上升,但货币周转速度却在不断变慢,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新增货币的推动。"中国社科院重点金融实验室主任刘煜辉认为,M2占GDP比重的不断上升,反映了中国经济投资效率日益低下、经济货币化程度不断加深的现实。(新华网)
吴佳: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超预期利好股市
交易日首席评论员吴佳周四在财富天下《交易日》节目中表示,1、2月份M1、M2增速快速提升,特别是M1。如果这种增速继续提升,同时M1超过M2增速的话,将形成一个比较好的拐点。而这个拐点显示整个社会的资金面明显趋于宽松,这一点从历史上看,对国内股市是一个正面的支持。(全景)
经济复苏仍不确定 市场震荡格局难改
不少券商、基金、私募等机构表示,谨慎看待二季度市场行情,A股预计延续震荡格局,但一些低估值且基本面有望改善的蓝筹板块具备深度挖掘机会。
市场震荡格局难改
在近期机构集中发布的二季度策略报告中,“经济弱复苏”格局已成为市场人士普遍认同的观点。在机构看来,弱复苏态势难以扭转,导致市场反复震荡调整。实体经济动能能否恢复、改革红利能否惠及市场等不确定因素将左右未来市场表现。
国海证券(000750)指出,生产端和需求端的数据都表明经济复苏动能偏弱。随着旺季的到来,经济复苏动能能否由弱转强存在不确定性。
广发基金在二季度策略报告中表示,二季度A股市场整体将是震荡格局,难有大幅上涨行情。私募机构和聚投资在二季度策略报告中指出,二季度末市场信心预计会因IPO开闸受到一定冲击,这一时点上A股存在较强的回调压力;同时,不少地方政府存在新一轮“投资冲动”或使今年经济复苏中通胀预期有所抬头,市场避险情绪恐增加,市场在6月出现震荡调整的可能性较大。
在谨慎预期下,不少机构对二季度市场点位的判断多偏悲观。统计显示,中信证券(600030)、申银万国、浙商证券、德邦证券把A股预测的最高点位设定为2500点。国泰君安在二季度策略报告中表示,A股顶部形成于2450点,下跌方向已经出现,短期内下跌趋势将持续。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程定华称,乐观情况跌到2100点,悲观情况可能到2000点。在他看来,导致市场向下超预期的因素将包括地产调控严格执行、银行理财产品规范严格执行、4月汽车和商品房成交量下降。
也有一些机构对后市持谨慎乐观态度。高华证券提出,由于一季度负面因素过多,二季度市场将会出现温和改善的情况。随着通胀担忧、二季度GDP增长略好于市场预期,二季度市场有望取得正回报。南方基金认为,二季度周期性行业会出现盈利拐点,3月是传统开工旺季,有望带动工程机械、水泥、建材等周期品行业订单回升。
挖掘蓝筹板块机会
在担忧情绪仍未消散的二季度市场,机构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经济改革前提下的行业性投资机会,配置低估值的周期性板块,挖掘蓝筹股投资机会。
中信证券指出,二季度结构性机会仍突出。当指数接近下限时,建议配置银行地产以博取反弹收益;当指数接近上限时,可以减仓或转配成长股消费股以进行防御。主题投资方面,信息化、环保和军工行情将贯穿二季度。安信证券则建议,可以配置低估值蓝筹股,包括百货、汽车、地产、家电、银行等行业。而医药、军工、环保、移动互联网短期估值过高,需要调整整固,长期依然看好。
高华证券认为,未来投资配置应回归基本面,建议选择一些增长有潜力且估值合理的板块,包括盈利前景强劲的券商、银行、保险等金融板块。
东吴基金提出在全年的策略下仍有两条投资思路可以补充,一是政府对冲房地产调控的机会,从财政投向来看,主要集中在城市软硬件基础设施,如管网和轨道交通以及信息化投资和服务与环保;二是利益格局调整、游戏规则改变带来的机会,主要集中在资源价格和税费改革下的机会,例如油电气水和运输。(中国证券报)
蓝筹股估值进入有效区间 市场风险明显降低
历史上的股票指数估值究竟是怎样的?在市场低估值的时候买入和高估值的时候买入究竟有怎样的区别?这种区别稳定吗?持有期的长短和买入估值的高低搭配在一起,产生的回报率偏差是线性的吗?
A股上证指数20年的数据是否能说明问题?2005年的市场估值是可能达到的最低水平吗?30倍市盈率(PE)估值到底算不算高?美国股市的历史估值虽然足够长,但是它的分布能代表所有市场吗?其他市场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这些问题,如果没有统计过足够的数据,没有比对过足够多的市场,是不能做回答的。
为此,我们比较了A股和10个国际市场的所能找到的所有历史价格和估值数据,以期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买入指数时的估值高低以及持有期的长短,究竟能对产生的回报带来怎样的影响?
我们所选取的市场包括:成熟市场中的美国、英国、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新兴市场中的中国内地A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其中跨度最大的是美国股市数据,涵盖了59年的历史;第二名则是泰国市场,数据历史接近38年。
分析的结果显示出了一种我们称为"皇冠上的钻石"的现象:在低估值与长持有期相叠加的情况下,叠加的效应会带来回报率的成倍而不是线性的增长。而相较次低估值、次长持有期而言,其增长也不是线性的,而是呈几何速度增长的。
从全球市场来看,只要分析的数据期间够长,这种现象几乎一定会发生。但是,从内地A股上证综指的情况来看,这种叠加的效应还没有明显出现。在低估值买入、长持有期的情况下,获得的回报虽然也比较高,但是没有明显战胜其他几个区域反映出来的数据。
这也许是由于A股历史上的平均估值太高,而1997年以来唯一的一次低估出现在2005年,至今的时间只有8年,导致这种"皇冠上的钻石"现象尚不明显。不过,如果A股不能成为国际规律中的例外,那么当前的低估值,以及在可能的继续下跌之下出现的更低的估值,应是A股"钻石时代"的开始。
从概率上来看,全球市场估值分布区间广泛,PE从7倍到70倍都有,市净率(PB)则从0.5到10倍都有分布。但是,"皇冠上的钻石"所对应的PE估值是在5到12倍之间,同时股市估值区间分布较多的是在12到20倍之间。相对的,PB的数据分别为0.7到1.5倍、1.4到2.5倍。
这种分布显示,带来超高额回报的低估值并不经常出现。但是,当市场估值降低的时候,当各种消息都很糟糕的时候,当我们有一千个理由看空市场的时候,机会,而不是风险正在展现。
现在,A股蓝筹股的估值刚刚开始进入这个"皇冠上的钻石"区间的最上沿,而中小公司则差得很远。 (证券时报网)
国信证券:年线支撑已被进一步巩固 关注10日均线压制
本周上证指数基于半年线以及年线的联手支撑,已经连续收出三连阳行情。周三大盘在年线上方继续维持强势震荡走势,最后以一根十字星报收在5均线之上。在震荡之际,大盘的成交量稍微显得有所萎缩,仅710亿,大盘有点在年线附近蓄势养神进一步巩固年线支撑的意味。
从日K线图上看,大盘上方的均线压力来自10天均线,随着10日均线系统的进一步下移,大盘即将试探10均线的压制力将是必然。不过,从周三大盘已经形成了强势震荡的蓄势之后,接下来市场面对10日均线系统的压制将显得不会太过拘谨。因为从MACD的表现来看,绿柱正在进一步缩短,表明整个市场正在由卖方人气转向买方人气。并且,可以从大盘自2444点调整至今,10日均线系统的压制并不是一根制约反弹趋势的一条重要均线,所以,短期市场面对10均线系统的压制并不可怕,向上一举突破的可能性较大。
中原证券:数据公布仍存隐忧 短期谨慎观望操作
中国海关总署周三公布,3月份中国出口同比增长10%,增速低于市场预期的11.7%;进口同比增长14.1%,增速高于市场预期的6.0%。3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2.1%,录得贸易逆差8.8亿美元,远低于市场预期的顺差154亿美元。外贸数据逊于预期,显示出国内经济复苏的势头依然不甚明朗。与此同时,新华社有关IPO重启势在必行的言论也给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在当前国内经济复苏乏力之际,如此扩容言论无疑雪上加霜,对于未来行情的走势产生了新的不确定因素。周三创业板以及中小板的再度下跌则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对于中小盘个股高估值压力的担忧情绪。预计近期股指在宏观数据发布完毕之前继续窄幅整理的可能性较大,操作上建议投资者多看少动,在继续谨慎关注金融板块的同时,建议适当关注煤炭等低估值行业可能存在的补涨机会。对于部分中小盘个股可能面临的业绩压力,建议投资者适当规避。
短期上档压力再度显现 量能不足反弹难有作为
周四大盘高开后震荡回落,盘中尽管红盘个股略多,但短线趋势难有较大的改观。目前看10日均线处的压力较大,而且呈下移趋势,对股指的压力较大,但大盘自2444点调整至今,10日均线并不是一根制约反弹趋势的重要均线,因此对于大盘来说,后市还要关注量能和热点的变化以及利好的出台.长远来看,资本市场充分发挥蓄水池的作用,暴涨暴跌都不利于市场发展。但是,市场扩容预期对市场人气的打击仍然十分明显,新股何时以及何种形式恢复发行,是本轮证券市场改革的试金石。从历史经验看,恢复发行首批被选中的“幸运儿”,其所在行业的股票通常会有阶段性超越大盘的表现。 (华讯投资)
市场观望氛围浓厚 耐心等待入场时机
周四指数高开低走,量能依然维持在低位没有放大迹象。从本周的经济数据来看,对于通胀方面的担忧基本可以消除,但宏观经济的复苏要弱于预期。基本面上也仍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短线来看市场成交量连续萎缩,市场观望气氛浓重。操作上建议投资者暂时还是观望为宜,耐心等待成交量放大之后在选择入场。(大摩投资)
上攻动能明显不足 短期继续震荡筑底
周四两市高开低走,量能略有萎缩,综合、交运设备和餐饮旅游等板块领涨,有色金属、采掘和医药生物等板块领跌,三沙和新能源汽车概念活跃。受新增信贷超万亿刺激市场高开,但随后震荡回落,显示上攻动力不足,弱势凸显,市场环境尚未明朗,继续震荡筑底。(倍新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