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S抛售仅用3.5小时 中行主动挑选新投资者

2009-01-18 01:17636

中国国有银行的发展之路,再遇波澜。自2004年起的注资、股改、引入战略投资者、上市一一完成之后,却在限售股解禁期结束伊始,遭遇抛售潮。

  2008年12月31日,中国银行第三大境外战略投资者瑞银集团(UBS)在解禁期满的首日发布公告,减持持有的全部34亿中行H股,套现8.35亿美元。之后,建行最大战略投资者美国银行向市场配售56亿股建行H股,套利约10.83亿美元。李嘉诚基金出售所持20亿股中国银行H股,套现5.24亿美元。中行最大战略投资者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全数套现所持108.1亿股中行H股,套现23.85亿美元。

  减持的原因是“他们遭受了金融危机的损失,财务压力很大。与对中国的银行业信心没有关系”。1月16日,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在接受本报采访中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他还表示,减持对今后业务合作会带来变化。中国银行是目前三大行中被减持数最多的一家。

  好在,有离场的卖家,也有入场的接盘手。

  1月16日,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CIC)董事长楼继伟表示,一直在增持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下简称“三大行”)的股份,密切关注H股市场上这些银行投资者的售卖行为,并透露三家银行在适当时机会披露增持情况。而据路透社消息,一些国际私募基金也在逢低吸纳三家银行的股份。

  毕竟,时过境迁,自2007年开始蔓延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改变了全球金融机构的生态。外资股东对中国银行的参股,或因自身陷入财务困境而抽身,或因调整中国攻略而转身,但也带有几分对经济衰退下中国银行业前景的猜疑和悲观预期。

  股东减持因为自身财务压力

  《21世纪》:限售股刚刚解禁,战略投资者就集中撤离中国银行业,这引起了市场诸多猜测。抛售原因究竟是什么?

  朱民:我认为主要是他们遭受了金融危机的损失,财务压力很大。(以中行股东的情况来说),对于UBS和 RBS,次贷造成的财务压力是他们减持的直接原因。目前,RBS的资产减记损失是150亿美元,UBS是480亿美元,财务负担沉重。RBS在次贷危机前的股价是每股6.64英镑,2008年底是每股0.48英镑,跌幅高达92%。UBS股价2007年1月1日是每股61.4美元,2008年底跌到每股14.3美元,跌幅达到76%。

  李嘉诚基金会的减持,是因为基金会的投资受市场影响较大,在原先承诺的捐款支出没有改变情况下,即期财务压力增大,不得已减持。

  上述三家都反复向我们说明,他们并不愿减持。他们与中行的合作非常好,业务发展很快,财务上现在离开也是在价值低点。但由于RBS近期股东变化很大,其11月底增发150亿英镑新股融资后,政府持有RBS57.89%的股权,董事会整个都变了,要对其全球战略重新审视。UBS也如此,我最近见到UBS亚洲区主席,他说很遗憾,在12月底急着减持主要是为了把减持收入计入2008年利润。

  所以他们走的原因,跟中行经营状况没有关系,与对中国的银行业信心没有关系,主要与自身财务调整、资产情况、战略调整有关。他们几次强调对中国银行及中国银行业充满信心,会在中国市场继续做业务。

  《21世纪》:但是他们的确在投资中获益匪浅,怎么看待这种赢利,又怎么看待引入战略投资者的价值?

  朱民:他们确实盈利了,UBS整个获利是3.49亿美元,李嘉诚基金会获利2.20亿美元,RBS获利8.10亿美元。从三年投资收益率看,UBS是70.96%,李嘉诚是75.48%,RBS是51.51%。折合成年化复合收益率,UBS是19.57%,李嘉诚是20.62%,RBS是14.85%。

  这样的收益很好,但我希望大家能看几组数字的变化。

  从股改以来,即从2004到2008年,中行累计上缴国家股利是758亿人民币,上交税费1331亿元,合计为国家上交2263亿元。这已经超过了国家当初给注资的1816亿元,等于5年再造了一个中国银行。

  与此同时,中行的资本金扩大,盈利增加。2005年中行的净利润才259亿元,2006年是428亿元,2007年是562亿元,2008年前三季度已经完成599亿元,利润的增幅非常快。资本回报率(ROE)也从12.14%增长到15%左右。

  这个过程中,中行每股净资产从1元增长到1.83元,总投资收益率是83%,三年的复合平均收益率是22%。也就是说即使把2263亿元的上缴股利和税费扣除,净资产价值还有83%的增长。我们不否认战略投资者在这个过程中挣钱了,但国家取得了更多的收益。而中行近年的快速发展有自身的努力,也有战略投资者的帮助。

  战略投资者回报与投入相符

  《21世纪》:由于解禁期刚到就集体减持,市场质疑这些外资机构的声音不断,质疑的核心在于它们到底是财务投资者还是战略投资者。你怎么看?

  朱民:我认为他们是战略投资者,而且履行了战略投资者的职责。

  过去几年我们和战略投资者的合作很愉快,过去三年,他们累计为我们进行了200多期培训;派遣了500多名人员访问;设立了87个培训项目,之中有22个项目在入股合约中并无约定,比如根据业务需要增加了流动性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等项目。RBS给中行免费提供了折合1.8万个工作日的培训,最多时有60多人常驻,我们有1800人次受到培训。

  在信用卡合作上,我们三年增加发卡量800万张,战略投资者帮我们建立了客户评分、营销等一整套体系,并在财富管理上进行了合作,与RBS过去三年合作的银团贷款超过50亿美元。

  此外,在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方面建立了完备的体系。比如内控中关键的一点是要把内控程序放到业务流程中,RBS专门把他们的内控专家派到中国,据其介绍,在RBS花了7年才做完整个体系建设,但引用过来后,在中行1年半就完成了。

  我认为它们有回报,这个回报跟投入是相符合的。

  《21世纪》:本次集中减持,从市场和经营的角度对你们是否有影响?之前的业务合作会否受到影响?

  朱民:对市场的影响,是大家最关心的。其实,从减持后的市场波动来看,市场还是比较理解,没有剧烈波动,股价继续上升。在减持前,股价不断下跌,我曾问他们,如果股价再跌,你做不做?UBS方面沉默很久,负责这个事情的一名高级管理人员说还是要做。

  从经营的角度说,减持没有太大影响。减持后,我们的业务还是按照正常程序做,当然以后的合作会有变化,但退一步讲,即使调整某些方面的合作,中行有自信会做得很好。

  中行参与了新投资者的选择

  《21世纪》:现在没有战略投资者了,你们以后还要不要找新的战投?

  朱民:迄今我都认为,当初找战投是有战略意义的,是中央的英明决策。现在不是我要不要再去找战投,而是别人在找我做战投。大家要把心态和眼光放开。

  中行这三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年前中行处于技术破产的边缘,不良贷款占比20%以上、公司治理极不完备、风险管理落后,在合作过程中,中行认真向战投学习,资本充足率从上市初的9%提高到目前的12%,不良贷款率从23%,到上市时降为4.9%,再到2008年三季度降为2.65%。更关键的是,不良资产的拨备覆盖率从上市前的60%提高到120%。可以说,中行现在是拨备充足、资本金充裕、不良率低、盈利能力强,正处在自己历史上的最好阶段。

  我们的公司治理也大大改善,一是有了权力制衡;二是增加了透明度,透明度不仅体现在数字透明,而且数字的产生也是透明的;三是建立了问责制,股东与管理者各司其职。

  战投在与我们的合作中,发挥了四方面作用,提升了公司治理水平、风险管理能力、产品研发能力和开拓了国际性。通过合作,中行学会了走自己的路。

  《21世纪》:减持的处理是不是完全的市场化处理?

  朱民:在这件事的处理上,中国充分表现了大国风范,恪守了当年承诺,尊重投资者的权利,按照市场化原则合法合规操作,得到了投资者的感谢和钦佩。

  他们一开始很紧张,比如RBS总裁1月5日专门坐飞机到北京讲这个事情。我们的态度是,锁定期到后减持是投资者的权利,但处理过程要和中行一起维护市场稳定。他们非常感动,原计划的两个小时会谈只用了半小时。

  其实,为了应对好这次减持,中行从2008年4月就着手安排,11月份开始在全世界寻找潜在接盘者,得到了很好的反馈。这次RBS减持过程只用了3个半小时。它转让的总收入是23.83亿美元,但是中行获得对此笔股权的市场总需求是80多亿美元,在有效价格区间的实际有效需求是52亿美元。

  对于新投资者的选择,中行也参与了筛选,并提出了良好建议。中行对于新投资者的选择标准是——长期持有、声誉好、规模大、长期看好中国的投资者。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