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周评:大幅减仓避险 交银施罗德再爆"老鼠仓"获刑
新华网北京3月30日电(记者陶俊洁、赵晓辉)本周A股下跌,银行、券商板块跌幅较大,偏股基金大幅减仓避险。交银施罗德基金原基金经理郑拓
新华网北京3月30日电(记者陶俊洁、赵晓辉)本周A股下跌,银行、券商板块跌幅较大,偏股基金大幅减仓避险。交银施罗德基金原基金经理郑拓“老鼠仓”案近日宣判,这是该公司第二次遭遇基金经理因“老鼠仓”获刑。重罚提示投资者选择基金时,应关注基金从业人员与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绑定机制是否健全。
根据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截至3月28日,偏股方向基金仓位大幅降低,可比主动股票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77.95%,相比上周下降4.74%;偏股混合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72.44%,相比上周下降5.21%;配置混合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66.54%,相比上周下降4.51%。
基金公司本周操作分化不明显,普遍进行了大幅减仓。具体而言,中大型基金公司包括华夏、南方、博时、易方达等旗下大部分基金均减仓较大。中小基金公司方面,前期已经大幅减仓,仓位较低的国海旗下部分基金利用下跌进行了加仓,其余中小基金公司大多减仓规避风险。
分析人士认为,银监会本周公布对理财产品的监管办法,引发了投资者对银行盈利和社会融资规模的担忧,短期内对银行的担忧会对大盘形成风险。中长期来看,由于理财产品中项目融资规模占社会融资比重并不大,社会融资规模将保持稳定,资金面有望继续支撑经济复苏。鉴于前期基金对于金融、银行配置较高,因此短期内减仓避嫌动机强。
近日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原基金经理郑拓“老鼠仓”案获一审宣判,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600万元,成为《刑法修正案(七)》通过后,因“老鼠仓”行为获刑的第四个案例。此前,交银施罗德基金原投资总监李旭利也由于“老鼠仓”获刑。
“老鼠仓”行为引发投资者质疑基金经理的职业道德,其损害投资者利益的性质是严重的,对这类行为必须依法严厉惩处。从“老鼠仓”行为背后的利益驱动因素来看,基金经理是职业投资人,具有较高的投资能力,为基金持有人理财的同时,也有实现个人财富增长的冲动,这使得个别基金经理做出不理性的违法行为。
业内认为,在严惩违法行为的同时,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进一步理顺基金经理与基金持有人的委托—代理关系。为此,证监会去年发布《关于基金从业人员投资证券投资基金有关事项的规定》,规定设立基金从业人员与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绑定机制,进一步提高基金从业人员投资基金信息的透明度等制度,有助于解决上述委托—代理关系难题。
长城证券基金分析师阎红建议,今后基金投资者在挑选公募基金时,除了关注基金绩效以外,还应关注基金从业人员与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绑定机制是否健全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