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十个着力”支撑下一步
1月5日,广东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开幕。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回顾2008年的工作时表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广东积极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新征程上迈出了扎实步伐。
不过,汪洋在报告中分析了当前广东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比如:发展模式仍然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抗经济风险能力较弱、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节能减排难度增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仍然不快、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压力加大,等等。
广东省统计局不久前发布的数据也显示,2008年1-11月,广东经济处于下行通道中。工业生产步伐继续放缓,内需基本稳定,外需加速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保持回落态势。
对此,在部署2009年经济工作重点时,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全会上提出了10个“着力”点,以促进该省经济持续发展。“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针对这10个着力点,暂时还没有公布具体的措施,估计要到全会开完后才会出来。”广东省发改委办公室副主任高振对本报记者表示。
“十个着力”背后的深意
“扩大内万火急需,增强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被作为10个“着力”的首位。显然,在金融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已成为地方第一要义。
继去年7月份公布“新十项工程”,出资2.3万亿大投资拉动内需的政策后,日前,广东省政府即对这个战略进行细化,决定实施十六条促进广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预计今年全社会投资可完成1.3万亿元左右。包括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等。
紧列其后,被作为第二和第三个着力点的是: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和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显然,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广东决策层对产业转移升级的战略考虑。
“经济危机不应该成为暂停产业转移升级的理由。”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鲁开垠对本报记者表示。
“对于产业转移,其实广东在多年前就一直在提;而汪洋书记来到广东后,又加上了‘劳动力转移’,所以我们现在提‘双转移’。”鲁开垠说,“在经济平稳发展时期,企业都能拿到订单,所以升级动力和压力不大。但是在目前经济压力之下,企业才发现只有更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才能够赚到钱。因此,现在对企业产业转移的压力已经形成。”
鲁开垠建议,为进一步促进“双转移”,“我们政府应该有更多的实质性的措施出来。”比如,完善产业转移园区的交通设施,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在产业转移园区,企业环保方面的投入比较大,政府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地方政府在电价、水价等给予优惠;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在外贸通关方面提供更多的便利;等等。
“加大支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也是这10个着力点之一。事实上,广东在扶持中小企业方面不遗余力。
“最明显的是在去年12月初中小企业工作会议上,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措施。”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副局长官维平对本报记者表示,包括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这两年企业已缴的所得税、营业税地方留成部分的全部或部分返还企业、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加大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升级等等。
“政策出台后,我们下一步就是要对企业进行跟踪、沟通,让企业尽快了解到这些政策,并把这些政策尽快实施下去。”官维平对本报记者表示。
“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广东这次推出的支撑下一步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同样引人关注。如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增强经济核心竞争力;保持外经贸稳定增长,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等。
“10个着力”的猛力推出,彰显广东应对金融危机的力度和强度。“广东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黄华华在会上表示。
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黄华华提出广东省政府的战略思路,即:要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此,鲁开垠对本报记者表示,促进经济发展是首要任务,同时也要关注重点领域的改革和民生。“加快管理体制的改革,减少层级、提高办事效率,这应该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广东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先试先行区,应该拿出这样的魄力,迈开步伐大胆尝试。”
广州市社科院科研处处长彭澎对本报记者表达了他的观点,“纵观这10个着力点,广东的政策重点在于对内的布局。”即保增长、扩内需的着力点还是放在了自身。
而对于广东目前的发展态势,汪洋在去年11月份的全省调研中指出:“广东用一个姿势快跑了十多年,现在放缓了一些速度,调整一下姿势,提高一下长跑动作的技术含量,应当是很正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