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质量的增长创造稳定货币环境
殷兴山(全国人大代表、人行武汉分行行长):当前,中央在大力倡导争取有质量的经济增长,这体现了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特征和国内外经济形势运行特征的准确把握。总量维度,就要更加关注和重视社会融资规模,并尝试将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供应量共同列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殷兴山(全国人大代表、人行武汉分行行长):当前,中央在大力倡导争取有质量的经济增长,这体现了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特征和国内外经济形势运行特征的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快速增长,已从强调速度向更加重视发展质量和效益上转移,未来一个阶段7%到8%的增长或许将是常态,并在保持一个常态经济增速的同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
从金融宏观调控看,稳健货币政策是与常态经济增速相匹配的货币政策,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就是为有质量的经济增长创造稳定的货币环境。然而,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不断给有效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带来挑战。
在实际工作中,应有一个常态化机制来保障稳健货币政策得到更有效落实。这个常态机制,我想应从总量、结构和改革三个维度来构建。
总量维度,就要更加关注和重视社会融资规模,并尝试将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供应量共同列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过去,我们将货币政策的中
介目标定位为货币供应量和人民币贷款总量。随着直接融资占比不断提高,信贷指标已不能全面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总量,需要在信贷指标以外寻找新的中介目标,使之能与货币供应量指标相互印证。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通常有三个标准:相关性、可测性和可控性。社会融资规模与GDP等宏观经济指标之间高度相关,同时也有比较完善清晰的统计标准和口径,具有可测性。下一步应着力研究可控性问题,使得社会融资规模能够成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结构维度,就是进一步重视货币政策的结构效应,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我国调结构的重点是扩内需,扩内需的最大潜力是城镇化,推进城镇化必然要重视县域经济发展。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货币政策及相关经济政策均应重视其对县域金融发展的影响。目前,我国县域金融政策在系统性、协调性、连续性等方面都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县域金融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联系着小微金融和农村金融,以县域金融为平台,整合支持小微金融、农村金融发展的货币信贷政策、财税政策、金融监管政策更符合城镇化建设要求。从协调性看,部门之间的政策应形成合力,同时激励政策和约束政策之间也应相互协调,在有的情况下需要通过一定的反向约束政策促进县域金融机构增加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入。从连续性看,行之有效的政策应该坚持执行。比如,农行三农事业部试点地区县域支行农户贷款、农村企业和各类组织贷款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的政策已于2011年9月到期,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利息免征营业税、减征所得税政策也将于今年到期。这些政策对促进农村金融、县域金融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理应常态化执行下去。
改革维度,就是要重视以金融改革来促进稳健货币政策落实,并服务于我国经济平稳转型。目前重点应是尽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是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更大力度地发挥市场经济优胜劣汰机制,强化对金融机构行为的市场约束,对于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十分重要。同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促进民营金融机构发展,优化对民营经济、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对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也是极大的支持。应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