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贸易短板
揭开中国获益有限之谜 这一中等的获益水平反映了中国贸易出口加工占比高、在全球分工中的独特性低、附加值不高等特点。
为什么中国贸易总量那么大,从中获得的利润却并不高?为什么外贸企业辛苦忙碌了一年,境况却越来越难熬?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最新发布的报告揭开了外贸人的疑惑。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UNCTAD)日前发布了一份报告,根据其新开发的全球价值链(GVC)数据库和相应的统计方法,中国从本国的出口总值中仅获得七成,这一获益水平在全球25个主要出口经济体中仅处中游,显著低于俄罗斯(91%)、印度(90%)、美国(89%)、巴西(87%)、澳大利亚(87%)、沙特阿拉伯(86%)和日本(82%),但是高于德国(63%).
为什么中国贸易总量那么大,从中获得的利润却并不高?为什么外贸企业辛苦忙碌了一年,境况却越来越难熬?这种全新的统计方法充分解释了外贸人的困惑和不解。
揭开中国获益有限之谜
这一中等的获益水平反映了中国贸易出口加工占比高、在全球分工中的独特性低、附加值不高等特点。
由于全球形成产业链,一些工业制成品在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多次跨越国界,而不再是原有意义上的出口和进口。按照传统统计方法,出口被视为有利于促进国内生产总值,而进口对国内生产总值是负贡献。但按照附加值贸易统计法,进口是出口的促进因素,在多数经济体中,大约1/3的进口都是为了出口。
谈及中国从本国的出口总值中仅获得七成的原因,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白光裕分析认为,从我国的贸易方式来看,虽然近几年我国加工贸易占比呈现出逐年下降的态势,但是加工贸易依然是我国重要的贸易方式。特别是有相当一部分外贸企业为了培育自己的品牌或提高外贸自主权,通过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经过加工制造再出口,但由于不符合严格意义上的加工贸易流程,所以并没有被纳入到加工贸易的统计中。这些外贸加工企业对进口产品的依赖拉低了我国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
根据UNCTAD的研究,虽然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约为20%,但出口产品的国内附加值部分中有将近50%来自于服务部门,而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整体比较落后,这一部分也成为我国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低下的原因。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张茉楠表示,中国的贸易附加值如此之低,是由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决定的。近十年来,中国对外贸易迅猛扩大,很大程度上是由外资企业拉动的,尤其在出口商品与贸易顺差中,外资企业的作用举足轻重。据联合国贸发组织统计,1991年跨国公司商品出口占中国商品出口的比重为18.3%,2008年骤然提高到55.3%,显著高于发达国家的比例。当年法国的这一比重为15.7%,美国为14.9%,日本为9.5%,印度仅为3.5%。再清楚不过,中国的外贸规模与贸易顺差是被跨国公司的进出口所放大的。
应使附加值率更具可比性
是不是出口产品的国内附加值率越高越好呢?白光裕认为未必如此。出口产品的国内附加值率只是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一国在特定发展阶段的外贸情况。若要更好地理解该指标的内涵,应当综合考虑该国在全球分工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及整体发展趋势。部分国家单纯依靠出口能源、资源等初级产品,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可能很高,但全球价值链参与率却很低,这就导致其不能很好地融入到全球分工体系中,也就不能享受到参与国际分工带来的种种红利。白光裕认为,在出口商品结构相似的国家间或者在各国同类产品间比较国内附加值率可能更有意义。
无独有偶,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部主任赵玉敏对国际商报记者表达了类似的看法,“我认为中国从本国的出口总值中获得七成,并且高于德国的成绩是非常不错的。像俄罗斯、沙特等国主要出口资源性产品,附加值几乎全部来源于本国,不依赖国外供应链。而中国主要利用国际供应链中的劳务、资本等。这种全新的贸易测算方法表现的核心就是,供应链越短,在本国的增值率就越高。但我认为从这一角度评价全球贸易是不全面的,可能会对全球贸易发展带来不利因素。不过它真实客观地反映了一国的贸易顺差和逆差。”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