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体制改革路向何方?政策配套成关键
孙黎明;任忠君 |2013-03-06 17:231038
昨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
商报特派记者 孙黎明 任忠君 北京报道
昨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
金融体制下一步如何改革?改革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难题?昨日,商报记者邀请到全国政协委员、前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总裁梅兴保,全国政协委员、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共同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改革为何要继续深化?
多重因素倒逼改革
重庆商报:为什么最近两年,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在强调金融体制改革,改革的必要性在哪里?
董文标: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我们老是在谈金融体制改革,是否真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个背景,最近几年,实现金融市场化,利率市场化一直被当成重要工作在稳步推进。但在完善我国金融体制建设、推动我国金融走向市场化的同时,却让银行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比如利差收窄、存款和客户的流失等,这是完善金融体系不得不经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进行金融体制改革,将会给银行、融资机构等各金融机构造成更大的压力。所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已变得迫在眉睫。
梅兴保:金融体制改革与我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打个比方,一直以来,我国保持着较大的发展速度,货币供应量规模很大,而且供应量增长速度远大于GDP和物价上涨指数,如果不全面改革我们的金融体制,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将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一旦国际市场出现变局,很可能导致因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产生的金融风波。
马蔚华:随着国内经济金融的不断发展,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资本约束、外资银行竞争等对国内银行传统业务发展带来日益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金融体制改革,尤其是在商业银行领域的改革已经显得非常迫切。唯有通过改革,帮助金融机构加快综合化经营,开辟新的经营领域、拓展新的盈利渠道,才能实现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增长。
金融体制改革难点在哪?
内部转型考验智慧
重庆商报:就目前看来,整个金融体制在改革过程中,存在哪些难点?
刘明康:改革往往伴随着力度较大的调整,无论是立法、监管等外部层面的调整,还是服务、产品等金融机构内部存在的调整,伴随调整,都会产生一些难题。在我看来,金融机构在改革过程中,机构内部调整环节是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难题。就金融改革而言,改革放宽了市场准入的门槛,一方面,一些效率低下、操作欠规范的金融机构进入金融市场,造成金融机构信誉的丧失;另一方面,一些大型银行在内部调整过程中,大量新金融产品、新业务的出现,使得在产品设计、服务规范等环节也存在很大的调整风险,这些都是金融改革过程中的突出难题。
董文标:体制内的各金融机构是整个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单位,也是难点聚集地。在正式确立利率市场化以前,各金融机构其实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产品和运作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改革的难度。往往一个调整措施确定之后,还必须要在市场检验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修复,过程非常复杂,也困难重重。而从民生银行的转型经验看,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开拓新客户群体、转变客户服务方式等方面是金融机构在改革过程中,最值得下功夫也最难完成的方面。
马蔚华:除了金融机构的内部改革外,外部改革环境的建设同样成为难点所在。总体来看,国内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开放度和覆盖面仍然不够,一方面,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试点仍需上报国务院进行个案审批,这与今天行业发展的需求已很不适应;另一方面,前期通过试点来使个别银行获得市场准入对其他银行也不公平。况且在证券等一些经营领域至今仍未获得开放。相关投资配套政策的滞后,在束缚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步伐的同时,也成为如今的改革难点。
改革应该朝什么方向?
完善金融创新机制环境
重庆商报:您认为金融体制改革未来方向在哪?有哪些建议?
马蔚华:我建议,可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组织修改《商业银行法》,以优化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法律环境,支持商业银行开展综合化经营。比如在法律上明确规定: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审批同意,商业银行可以投资参股或控股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养老金融公司、保理公司等。与此同时,从法律层面,明确赋予相关行业监管机构的审批权限,由其制订相关监管细则,明确准入标准。经监管机构审查后,对于有较强经营实力、良好声誉和较强风险控制水平的商业银行,允许其进行跨业投资经营,同时要求商业银行建立严格的“防火墙”机制,有效防范不同领域的风险交叉传递。只有从法律层面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规范、监管部门的职权划分等方面做出明确定义,才能保证金融界内的各单位能够在市场大环境下做到有序运营。
刘明康:我认为,一方面要完善金融机构风险防控和实现金融稳定的法律基础;另一方面,要抓紧推动相关规划立项工作,努力为各种积极的市场试验,提供依法监管和合规实践的制度保障。我们不能过度管制,但也不能放松必要的监管。必须要注重完善金融监管机制和合作机制,将同一类产品、服务置于统筹一致、规范合理的监管下,建立工作协调、信息共享和联合处置的金融运作机制。
董文标:对于金融体制改革,我有两点建议。一个是关于完善金融市场的,必须在接下来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虽然前几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与欧美等国银行过度的资产证券化有关,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适度的资产证券化对于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增强银行业乃至金融体系的活力十分重要。
另一个是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必须要放宽银行业的准入,允许更多的民间资本办银行。当前很多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获得的金融服务严重不足,应该允许民间资本创办新的银行来为这些金融行业的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支持。
梅兴保:在我看来,改革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是当前推进金融机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金融主体的角度来说,重要的抓手就是加强对中小金融机构现行的监管。这种监管原来主要是适应并针对国有大银行等一些大机构而设计的,引进了西方国家的很多做法,虽然有很多创新,但在理念、方法、机构设置等方面,并不适应蓬勃发展的中小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的需要,特别是不适应它们的创新产品发展的监管需要。
其次,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利率不敢放开,市场经济就有很大的缺陷。利率市场化本身就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大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避免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给银行等金融机构带来太大压力,可以在改革步骤上,先贷款利率市场化,后存款利率市场化,而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可先长期、后短期,并发展以存款保险制度、发展利率期货等为代表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作为改革过程中的配套措施建设。除此之外,推进外汇管理体制的建设,让人民币逐步走向国际化,发展资本市场,改善企业的融资结构等方面,都是接下来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
昨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
金融体制下一步如何改革?改革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难题?昨日,商报记者邀请到全国政协委员、前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总裁梅兴保,全国政协委员、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共同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改革为何要继续深化?
多重因素倒逼改革
重庆商报:为什么最近两年,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在强调金融体制改革,改革的必要性在哪里?
董文标: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我们老是在谈金融体制改革,是否真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个背景,最近几年,实现金融市场化,利率市场化一直被当成重要工作在稳步推进。但在完善我国金融体制建设、推动我国金融走向市场化的同时,却让银行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比如利差收窄、存款和客户的流失等,这是完善金融体系不得不经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进行金融体制改革,将会给银行、融资机构等各金融机构造成更大的压力。所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已变得迫在眉睫。
梅兴保:金融体制改革与我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打个比方,一直以来,我国保持着较大的发展速度,货币供应量规模很大,而且供应量增长速度远大于GDP和物价上涨指数,如果不全面改革我们的金融体制,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将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一旦国际市场出现变局,很可能导致因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产生的金融风波。
马蔚华:随着国内经济金融的不断发展,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资本约束、外资银行竞争等对国内银行传统业务发展带来日益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金融体制改革,尤其是在商业银行领域的改革已经显得非常迫切。唯有通过改革,帮助金融机构加快综合化经营,开辟新的经营领域、拓展新的盈利渠道,才能实现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增长。
金融体制改革难点在哪?
内部转型考验智慧
重庆商报:就目前看来,整个金融体制在改革过程中,存在哪些难点?
刘明康:改革往往伴随着力度较大的调整,无论是立法、监管等外部层面的调整,还是服务、产品等金融机构内部存在的调整,伴随调整,都会产生一些难题。在我看来,金融机构在改革过程中,机构内部调整环节是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难题。就金融改革而言,改革放宽了市场准入的门槛,一方面,一些效率低下、操作欠规范的金融机构进入金融市场,造成金融机构信誉的丧失;另一方面,一些大型银行在内部调整过程中,大量新金融产品、新业务的出现,使得在产品设计、服务规范等环节也存在很大的调整风险,这些都是金融改革过程中的突出难题。
董文标:体制内的各金融机构是整个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单位,也是难点聚集地。在正式确立利率市场化以前,各金融机构其实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产品和运作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改革的难度。往往一个调整措施确定之后,还必须要在市场检验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修复,过程非常复杂,也困难重重。而从民生银行的转型经验看,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开拓新客户群体、转变客户服务方式等方面是金融机构在改革过程中,最值得下功夫也最难完成的方面。
马蔚华:除了金融机构的内部改革外,外部改革环境的建设同样成为难点所在。总体来看,国内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开放度和覆盖面仍然不够,一方面,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试点仍需上报国务院进行个案审批,这与今天行业发展的需求已很不适应;另一方面,前期通过试点来使个别银行获得市场准入对其他银行也不公平。况且在证券等一些经营领域至今仍未获得开放。相关投资配套政策的滞后,在束缚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步伐的同时,也成为如今的改革难点。
改革应该朝什么方向?
完善金融创新机制环境
重庆商报:您认为金融体制改革未来方向在哪?有哪些建议?
马蔚华:我建议,可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组织修改《商业银行法》,以优化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法律环境,支持商业银行开展综合化经营。比如在法律上明确规定: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审批同意,商业银行可以投资参股或控股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养老金融公司、保理公司等。与此同时,从法律层面,明确赋予相关行业监管机构的审批权限,由其制订相关监管细则,明确准入标准。经监管机构审查后,对于有较强经营实力、良好声誉和较强风险控制水平的商业银行,允许其进行跨业投资经营,同时要求商业银行建立严格的“防火墙”机制,有效防范不同领域的风险交叉传递。只有从法律层面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规范、监管部门的职权划分等方面做出明确定义,才能保证金融界内的各单位能够在市场大环境下做到有序运营。
刘明康:我认为,一方面要完善金融机构风险防控和实现金融稳定的法律基础;另一方面,要抓紧推动相关规划立项工作,努力为各种积极的市场试验,提供依法监管和合规实践的制度保障。我们不能过度管制,但也不能放松必要的监管。必须要注重完善金融监管机制和合作机制,将同一类产品、服务置于统筹一致、规范合理的监管下,建立工作协调、信息共享和联合处置的金融运作机制。
董文标:对于金融体制改革,我有两点建议。一个是关于完善金融市场的,必须在接下来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虽然前几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与欧美等国银行过度的资产证券化有关,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适度的资产证券化对于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增强银行业乃至金融体系的活力十分重要。
另一个是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必须要放宽银行业的准入,允许更多的民间资本办银行。当前很多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获得的金融服务严重不足,应该允许民间资本创办新的银行来为这些金融行业的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支持。
梅兴保:在我看来,改革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是当前推进金融机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金融主体的角度来说,重要的抓手就是加强对中小金融机构现行的监管。这种监管原来主要是适应并针对国有大银行等一些大机构而设计的,引进了西方国家的很多做法,虽然有很多创新,但在理念、方法、机构设置等方面,并不适应蓬勃发展的中小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的需要,特别是不适应它们的创新产品发展的监管需要。
其次,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利率不敢放开,市场经济就有很大的缺陷。利率市场化本身就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大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避免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给银行等金融机构带来太大压力,可以在改革步骤上,先贷款利率市场化,后存款利率市场化,而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可先长期、后短期,并发展以存款保险制度、发展利率期货等为代表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作为改革过程中的配套措施建设。除此之外,推进外汇管理体制的建设,让人民币逐步走向国际化,发展资本市场,改善企业的融资结构等方面,都是接下来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