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金融创新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服务
“金融业与实体经济是血液、肌肉和骨骼的关系,它们之间不仅谁也离不了谁,还共同成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生活的有机构成” “当前,究竟如何正确分析我国现阶段金融活动的性质,如何正确看待我国实体经济和金融行业的关系。
“金融业与实体经济是血液、肌肉和骨骼的关系,它们之间不仅谁也离不了谁,还共同成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生活的有机构成”
“当前,究竟如何正确分析我国现阶段金融活动的性质,如何正确看待我国实体经济和金融行业的关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表示,当前还应坚定不移地深化金融改革,推动金融创新,认识到实体经济需要更多的金融服务。
“如果认为金融业、银行业就是属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对立,则有失偏颇。这种看法在理论上站不住,与实际也不相符。”杨凯生介绍,这种看法源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些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重视实体经济的呼声。但如果把本轮金融危机的缘由全部归之于所谓的虚拟经济活动,也未必是找准了病因。一些社会制度的不合理,一些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结构的不平衡,一些国家货币政策的不正确,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完善可能是更重要的问题。
“金融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要门类,它本身就是社会经济生活的现实组成部分。它从生产部门中逐步分离出来,又渗透到物质产品、精神产品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全过程中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正是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精辟概括。”
杨凯生说,实际上,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金融业在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仅以银行业为例,从1979年至2011年的33年间,我国银行业信贷余额从2040亿元增加到54.8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从1979年的50.2%提高到2011年的116%。
“当然,经济增长过度依靠银行信贷是否健康,这种模式是否可持续,是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但总体来看,33年间我国银行信贷余额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推动了GDP总量增长0.9个百分点。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百业兴则金融兴,银行稳则百业稳的道理,佐证了金融业与实体经济是血液、肌肉和骨骼的关系,它们之间不仅谁也离不了谁,它们还共同成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生活的有机构成。”
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金融衍生产品在人们心中被妖魔化的阴影依然存在。杨凯生认为,需甄别对待。有些金融衍生产品兼具风险对冲功能,例如利率、汇率调期互换的一些产品,这些产品不应该也不可能消失。事实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自这轮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这些产品的交易活动也并没有减少多少。但有的产品,特别是以衍生品为基础的一些再衍生品,例如CDO(担保债务凭证)的平方,甚至立方,确实带来了不少问题。
“但总体来说,我国的金融市场还很不发达,目前基本上还没有这些基于衍生产品的再衍生品。我们所要做的应该是一方面要深入研究这些产品可能带来的风险,汲取它们的教训。目前不应该也没必要去搞那些结构过于复杂,连发行者自己也说不清楚的产品,那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没有什么积极意义;另一方面,还要坚定不移地深化金融改革,推动金融创新,要认识到我国的金融市场还需要有更多的金融产品,我国的实体经济还需要有更多的金融服务,我国的投资者还需要更多的投资工具。”
杨凯生强调,延缓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不会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金融工具少了不会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不能把西方在这一轮金融危机中的一些应急反应看做常态。要坚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金融改革、创新和监管之路。
(来源:人民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