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风:茅台、五粮液哪来的“垄断”强势

2013-02-21 10:18 1091

  白酒消费旺季春节长假刚刚过去,国内两家最知名的高端白酒企业便摊上了大事儿。19日,来自媒体的消息称,茅台和五粮液因实施价格垄断,被国

  白酒消费旺季春节长假刚刚过去,国内两家最知名的高端白酒企业便摊上了大事儿。19日,来自媒体的消息称,茅台和五粮液因实施价格垄断,被国家发改委罚款4.49亿元。面对巨额罚单传闻,市场反应激烈,茅台、五粮液两家公司股票昨天双双下跌。(2月20日《北京晨报》)

  尽管这个消息对于即使没有喝过茅台、五粮液的人们来说,也会觉得很“爽”, 但这种感觉毕竟不是经得起回味的酣畅,比较接近于羡慕妒忌恨下的幸灾乐祸。其实,就算茅台和五粮液被国家发改委罚款4.49亿元,所罚金额只不过是两家酒企上年度销售额的1%,其制约的力度只是杯水车薪而已。何况,具体措施还在制定中,不知结局如何。如果像当初国家发改委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两大电信企业发起的反垄断调查一样,就连这点莫名的兴奋都是徒劳的。

  笔者为何称这种可能徒劳的兴奋为“莫名”?倒不是因为茅台、五粮液与自己的生活必需无关,而是对茅台、五粮液的“垄断”行为莫名其妙。垄断行业是指行业或市场中只有一个厂商的情况,而垄断市场就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那么,把茅台、五粮液纳入酒类,在中国博大精深的酒文化面前,何以形成“垄断”?这两种酒是无法与“两桶油”相提并论的。

  然而,茅台、五粮液还是落下了“垄断”的把柄:“去年12月上旬,面对市场价格下降的趋势,茅台为了稳定产品价格,对经销商的零售价格制定了严格的最低限价令,并且对六家低价和串货的经销商做出了严厉的惩罚措施。同样在去年年底,五粮液对全国市场进行例行抽查,并在内部发布了《五粮液营销督查处理通报》,通报批评了15家低价、违规销售的经销商,并对一些经销商的保证金进行了扣除”。这显然违反了《反垄断法》。中国 《反垄断法》第十四条明确,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但是,这种类似于“价格联盟”的最低限价令,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是要由市场需求来实现的。茅台、五粮液作为一个无关国计民生的高档白酒企业,在不具备任何行政权力,也没有自然垄断资质的白酒企业中,能逆市场规律而行,实行垄断企业“一口价”的霸道,其“价格垄断”的强势因何而来?

  这就应该从茅台、五粮液实施“最低限价令”的社会背景说起。本来,茅台、五粮液根本不需要出台“最低限价令”,这两种酒的价格一直在飙涨。而茅台、五粮液价格的突然走低,是因国家限制“三公消费”后,茅台需求下降所致。这就是说,“三公消费”是茅台、五粮液的消费主体。换句话说,形成茅台、五粮液的价格暴利,是挥霍无度的“三公消费”,而不是正常的市场效应。即使有部分消费来自“大众”,但大多也是“喝的不买,买的不喝”,是对某种社会潜规则的屈服和迎合。这样说来,一个白酒企业敢于用“最低限价令”挑战市场,还是基于对这个既成消费群体的信心。

  那么,与其对这种底气十足的白酒企业处以罚款,还不如进一步收紧它的消费市场,即进一步限制“三公消费”。只要“三公消费”这个永不嫌贵的“大户”不喝茅台、五粮液,即使是一律为1519元/瓶的53度飞天茅台,也上不了普通百姓的餐桌。而一种不属于生活必需的高档酒水,若用“价格联盟”保持暴利,无疑自绝于市场。因此,从源头上堵住那些公款吃喝、挥霍无度的嘴,比起不痛不痒的罚款来,才是消除这种根本不具备自然垄断资质的企业的垄断动机与动力。

0
标签: 五粮液 茅台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