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启人民币国际化重要征程
国务院常务会议24日决定,对广东和长三角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分析人士认为,此举一方面有利于双边贸易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将有利于人民币向国际化方向的推进。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主要以美元、欧元等主要货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全球汇率波动日渐明显。专家指出,广东和长三角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出口企业的风险,减少企业经营成本,有利于双边贸易的开展。而更为重要的是,此举对于人民币迈向区域化乃至国际化具有重大意义。
“这是人民币迈向区域化、国际化的关键一步。”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市场室主任曹红辉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人民币只有成为区域内的贸易结算货币后,才有可能成为储备货币,并成为区域内的关键货币。
曹红辉认为,一国货币若要成为世界货币,必须首先成为本区域的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并在经济实力强大的基础上,最后成为全球的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在一定区域内开展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是人民币区域化前期阶段的重要一步。
我国已在周边国家间形成了人民币作为区域间结算货币的基础。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人士介绍,在对外交往中,履行计价结算职能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起点和基石。近年来,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吸引力正在逐渐增强,在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扮演支付手段和外汇储备的作用。
据了解,在泰国、越南、缅甸、老挝等地,人民币均可以在境内使用。其中,在越南、老挝、缅甸三国北部地区,人民币已经成为与本国货币同等地位的主要货币。在老挝北部地区,人民币则被称为“小美元”,甚至可以替代本币流通。在越南河内以北的广大地区,人民币可直接支付各种消费,当地居民甚至主动要求用人民币支付。
“中国正逐步取代美国,成为东南亚出口市场的主要提供者,这也为人民币在区域内实现贸易结算功能奠定了基础。”曹红辉指出。
国际金融危机让不少经济学家认为,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历史上看,当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国实际上已取消了稳定全球汇率体系义务,这成为国际金融体系不稳定的重要诱因,并屡屡给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带来危机。“这次金融危机的结果其实是‘美国出问题,全球来买单。’在现有货币体系中,如果我国不谋求自身利益,下一次危机到来时我国必将遭受比这次严重得多的损失。”中国社科院亚太所所长张宇燕说。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各国对美元信任的危机,并成为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契机。包括我国国家领导人在内的权威人士在日前召开的国际金融峰会上提出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目标,这其中,人民币国际化成为题中的应有之意。让人民币成为区域内的结算货币已成为学界共识。
“目前是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区域化的绝好时机,金融危机造成全球信用萎缩,人民币在本区域内的信用和认同感正在增强。”曹红辉说。
人民币迈向区域化的各种条件正逐步成熟。张宇燕认为,周边国家与我国形成贸易顺差,是其可能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必要条件。当前我国对东盟等周边国家已形成贸易逆差的格局,这将更加有利于人民币成为区域的储备货币。目前,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以逆差为主,其中与东盟的贸易逆差达到上百亿美元。
对于如何更好地推进人民币在区域内的地位,专家建议,在保持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应更加积极地参与区域经济金融合作,开发更多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同时,应加强对真实货物贸易的监测,注意货币结算的安全性,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可兑换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