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利润注水是一剂慢性毒药

刘志勤 | 2013-01-11 10:34 873

  每逢岁末,金融战线的竞争日趋激烈,甚至达到寸土必争、寸户必夺的程度。目的就是为了让年终财务报表好看一点。在诸多政策与对策的博弈中

  每逢岁末,金融战线的竞争日趋激烈,甚至达到寸土必争、寸户必夺的程度。目的就是为了让年终财务报表好看一点。在诸多政策与对策的博弈中,“预支利润”成为一些银行机构经常用来救急的手段。不久前笔者拜访南方某家国有银行的老总时,对“预支利润”有了比较详尽的了解。

  “预支利润”,顾名思义就是把明年或未来的利润,提前划拨到今年的账面上。一般有两种做法:一是银行提前向企业收取明年才到期的发给企业的贷款利息或服务费,以解银行今年利润不足的“燃眉之急”,适当给企业优惠,两厢情愿,皆大欢喜;第二种做法则明显违规:银行干脆向企业拆借部分资金,用来冲抵银行利润的差额。为了做到这一点,银行当然要同样给企业有吸引力的利息回报,两家拍手称快,饮酒把盏,共度年关。

  据笔者了解,由于国内金融市场存在不良的竞争环境、不当生存心态和不好的绩效制度,金融行业的发展一直面临来自业内外的双重冲击,这种移花接木的现象并非少见,早已常见不怪。然而,如果统计报表上的利润不是真实的财富,而是实实在在的负债,对中国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发展的危害性将不言而喻。

  中国金融界的竞争环境日趋恶劣,虽有人归咎于外因,但关键还是内部竞争机制不完善。德国工程师恩斯诺在他写于1889年关于中国的研究报告中,用很大篇幅描述那时中国商业界的恶劣竞争是无序、无规、无法的“三无”状态:商户之间不认合同,只认关系;只顾自家发达,罔顾同业;攻于心计但几乎没有同盟合力和外商竞争。乍一看,似乎也是在说当今的中国。中国企业的生存心态一直不好,短视、跟大流、不敢创新的生存心态造就了大量的低端企业,最终成为经济发展的包袱;而金融行业内绩效挂钩的绝对化和无理由放大成绩的功效管理模式已经催生出该行业内的诸多不良行为,应当引起关注。

  中国的银行业应当提倡经营的多样化、多元化,但是目前国内银行业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综合性银行,就是在商业银行的架构下,做着包含私人银行、投资银行、理财等各类业务。所以国内银行业的竞争范围、内容几乎没有各自的特色,使得庞大的金融市场变得狭小、浑浊,竞争无规难以避免。中国应当恢复专业银行的体制,设立专门负责不同行业的金融机构,不得跨界经营,不得从事综合性银行的业务。这样不仅可以净化金融竞争环境,也有利于中国企业平稳发展。

  中国已经开始关注经济发展的纯净性,防止银行利润注水。这是国家的幸事。因为预支利润的行为,犹如服用慢性毒药,如不制止,一旦成瘾后果严重。笔者认为,在国家努力发展绿色经济的同时,要推广蓝色金融战略,即坚持平等、平衡的发展理念,鼓励竞争,但是这种竞争必须尊重和保证对方的生存权、发展权,从而减少甚至杜绝预支利润的违规现象,避免出现更大的问题。

  (摘自2013年1月6日《环球时报》,作者 刘志勤)

0
标签: 一剂 战线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