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两岸经贸合作有望再开新局
台湾《经济日报》今日发表社论,分析2012年两岸经贸合作情况,并对未来一年两岸经贸合作进行展望。展望明年,两岸经贸交流在已建立的制度化架构下运行,预料仍将持续成长,金融合作的效益值得期待。
台湾《经济日报》今日发表社论,分析2012年两岸经贸合作情况,并对未来一年两岸经贸合作进行展望。文章指出,尽管大环境不佳,但过去一年两岸经贸关系仍然有些进展。展望明年,两岸经贸交流在已建立的制度化架构下运行,预料仍将持续成长,金融合作的效益值得期待。
社论摘编如下:
过去一年,两岸经贸交流受到国际及大陆经济大环境影响,整体表现不如预期,特别是两岸双边贸易,1到11月台湾对大陆(含香港)的进出口总额呈现负成长5.4%,较台湾对外贸易的整体表现差了许多。陆企赴台投资方面,尽管今年以来累计已达1.57亿美元,较往年大幅成长,但相较于同期台商获准赴大陆投资金额98亿美元,两岸相互投资依然呈现极度不对称。
尽管大环境不佳带来利空,但过去一年,两岸经贸关系仍然有些进展。譬如说,两岸互设经贸办事处已落实;8月间召开第八次两岸两会商谈,顺利签署投资保障和海关合作协议;ECFA早收货品清单第二阶段减免关税如期实施,迄目前为止,实现零关税的项目累计已达94.5%,为台湾出口商节省的关税全年估计将逼近4亿美元。
此外,两岸金融合作今年迈入新的里程。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先后在台湾设立分行,并参与台湾多项银行联贷案;而在大陆设办事处的台资银行,已有10家升格分行开始营业,其中6家并获陆方核准开办或筹办大陆台资企业人民币业务。其次,两岸协商多时的货币清算合作议案,于8月底签署备忘录,12月中旬正式建立了两岸货币清算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两岸人员往来今年再创新高,截至10月底,大陆赴台人数突破200万人次,已超过去年全年总数,大幅领先日本游客成为台湾第一大入境客源,为台湾创造的外汇收入将近1,000亿元新台币。大陆也同时增加民众赴台自由行试点城市,自由行入台旅客逐月成长,平均每天已逼近1,000人次。
展望明年,两岸经贸交流在已建立的制度化架构下运行,预料仍将持续成长。由于美国受到财政赤字困扰,经济欲振乏力;而欧元区仍陷在主权债务危机泥沼中,未来一年国际经济情势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可能拖累大陆出口,加上两岸因加工出口贸易占大部分,对国际市场高度依赖的结构性问题短期内难以改善,因而明年台湾对大陆出口贸易不容太乐观。
未来一年最迫切的工作莫过于完成ECFA后续协商。ECFA早收清单执行将近两年,证实对扩大双边贸易和服务贸易进入对岸市场发挥具体的效益。后续协商工作已进行一年多,服务贸易和争端解决机制议题之协商进展相对顺利,然而,早收项目之外的五、六千项货品贸易之协商,由于涉及利益重分配问题非常复杂,进展缓慢,两岸货品贸易协商必须尽速完成。
其次,两岸产业合作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未来一年应更加积极推动。“搭桥专案”与“ECFA产业合作论坛”已进行一段时间,但严格说来,迄今尚未看到具体的产业合作案例,几项试验性质的个案,效益也远不如预期。台当局“行政院长”陈冲提到两岸产业合作可以创造两岸优势,攻占国际市场,特别是在共同技术开发、共同标准订定,以及上下游之间的合作方面。推动两岸产业合作,政策的引导和支援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合作双方企业之间的互信基础,因此,对于企业界关心的智财权保护、合作与竞争关系等议题,应严肃面对并妥善处理。
此外,除了在制造业生产、行销领域的合作之外,在批发零售、连锁经营、物流、通讯、医疗、金融等服务业领域,其实合作的空间更大。尤其金融业之合作,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已正式建立,相关的配套措施应尽速付诸执行。未来一年,两岸金融合作的效益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