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跟随” 期待“领跑”——“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战欧洲
“中国制造”,往往被视为全球产业链中的“跟随者”,而非“领跑者”。2012年10月份,波司登在英国伦敦西区繁华地段建立海外首家旗舰店,成为首个直接进入欧洲零售市场的中国服装品牌。
新华网北京1月6日电(记者雷敏)“中国制造”,往往被视为全球产业链中的“跟随者”,而非“领跑者”。但如今,这一印象正在被改写。
岁末年初,记者在欧洲调研时发现,欧债危机在倒逼“中国制造”转型的同时,也给这一变革带来机遇。众多中国企业通过“走进欧洲”,建立全球研发、品牌、营销体系,向全球产业制高点发起进攻。
“走出去” 欧债危机中捕捉机遇
在全球经济低迷和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中国制造”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快转型升级,在全球竞争与合作中培育新优势,而欧洲则是这场战役的必经之地。
“越南等国已经在与中国抢夺低端市场,我们必须尽快提升产品附加值,而跻身国际一线品牌必须先占领欧洲市场。”成都艾民儿皮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琼英说。
对许多企业而言,进军欧洲是研发前移的需要。“在国内距离客户太远,只有直接进入欧洲,才能准确把握不同市场的细微差别。”广西柳工欧洲公司副总经理肖远翔说。
对这些有意愿、有能力进军欧洲的企业来说,持续蔓延的欧债危机带来了绝佳的商机。
“在危机来临时,一些德国企业因为融资问题陷入困境,还有一些企业的私募投资方需要套现,这些都带来以低成本收购优良资产的好时机。”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馆经济商务领事王卫东说。
优势互补 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
“与美国相比,欧洲的投资环境会更开放些。‘中国制造’走进欧洲,应该把提升技术、品牌和营销网络作为重点。”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公使衔参赞周小明指出。
2010年,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翘楚”——中捷公司参股德国拥有百年历史的工业缝纫机顶级企业杜克普·阿德勒,这家企业拥有的注册专利几乎涵盖缝纫机械高端技术所有领域。
“技术并购是一条捷径,让中捷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迅速提升。”中捷欧洲公司总经理陈永武说。
手绘蜀绣图案、皮编结扣、西方时尚元素……第一眼见到“sheme”女鞋,你就会为之叹服,难怪一双鞋的价格与一部iphone手机的售价差不多。
打造奢侈女鞋品牌“sheme”的创意来自刘琼英。她未来几年计划借着欧债危机中租金下降的机会,把“sheme”品牌店开遍欧洲主要城市。
2012年10月份,波司登在英国伦敦西区繁华地段建立海外首家旗舰店,成为首个直接进入欧洲零售市场的中国服装品牌。
“只有建立自己的渠道,才能在定价、营销等环节拥有主动权,才能直接面对目标客户并取得第一手反馈信息。”波司登英国公司CEO朱伟说。
弥合差异 顺畅“融入”欧洲社会
由于文化、制度等各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中欧经济合作中,难免遇到一些阻力、摩擦。如何使中国制造企业的“走出去”之旅更加顺畅?
中远集运荷兰公司总经理董丹奇认为,“中国制造”在向高端发展时,会面临来自欧盟内部的阻力,要考虑是否与欧盟的经济政策相符,并不是产品好就可以了,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
2012年12月11日,比亚迪在保加利亚举行电动大巴生产基地签约仪式。
“欧盟政府项目对本地化要求较高,我们不光是卖产品,也要实现本地化。”比亚迪欧洲公司副总经理陈永平说。
陈永武认为,并购德国企业后,千万不要把德国企业变成中国企业,要保留原来的品牌、研发团队甚至工人,光买图纸一点用都没有。
2007年上汽集团收购MG后,帮助伯明翰机场加长飞机跑道,得到当地居民的认可。上汽MG英国公司执行经理王昊说:“要与政府、社区和企业工会建立良好关系,通过各种方式履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