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发展:融入全国改革大潮
很多改革措施都是从深圳走向全国各地的,当年许多独具深圳特色的经验做法如今已经与深圳这座城市一道完全融入全国的改革潮流之中了,变得不再那么独树一帜,当然,这种区分事实上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中找到最有价值的东西,本文认为改革开放的关键词,一是市场,二是观念,即转变观念,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中国改革开放成就了深圳这样一个标志性城市,说起改革,“言必称深圳”,深圳自然成为观察家们透视中国改革开放最好的视角
很多改革措施都是从深圳走向全国各地的,当年许多独具深圳特色的经验做法如今已经与深圳这座城市一道完全融入全国的改革潮流之中了,变得不再那么独树一帜,当然,这种区分事实上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中找到最有价值的东西,本文认为改革开放的关键词,一是市场,二是观念,即转变观念,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回顾
金融改革在摸索中渐进
推向市场。分三个阶段考察中国的宏观金融改革政策,从1978-1994年为起步阶段,国家从大一统的中国人民银行中陆续分立出四大专业银行,通过网络很容易搜索到诸多关于讨论银行本质和专业银行企业化问题的理论探讨文章,至1994年国家成立政策性银行,同时将四大国有专业银行按照商业化原则改制完成,银行员工名义上不再是国家公务人员,中国走出了将银行推向市场的第一步。
明确职责。1995-2005年为第二阶段,本阶段是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黄金10年,银行业面临的许多问题都是在本阶段暴露并逐步得到解决的,期间,中国加入WTO。在国内市场上,国企改革脱困,银企、政企关系不清导致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经营状况恶化,金融腐败现象滋生。在解决不良贷款以及金融腐败问题过程中,政府和企业的角色逐渐理清,在市场监管层面,2003年成立了银监会,加强了对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和风险管理的监管,在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层面,2003年12月成立汇金公司履行股东角色;2005年建行成功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并在香港完成IPO,在治理层面上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公司治理层面长期存在的越位和缺位问题得到缓解。
加强风险意识。一系列的金融风险事件,提升了企业和居民财产保值增值的意识,1998年倒闭的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家宣布破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同时又是首次涉外债务破产案,为中国的金融安全敲响了警钟。2003年中国第五大证券公司南方证券倒闭,投资者资金遭遇损失。国际市场上,1995年巴林银行倒闭,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贝尔斯登、花旗、美洲等银行遭遇巨大打击,中国银行也难以幸免,2007年确认该项投资损失155亿元。
金融市场在前行中日趋完善
多元化金融机构。中国金融机构多元化进程从改革开放翌年起至今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大致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从金融机构种类上,金融机构的创设始于银行业,沿着证券、期货、经纪、保险的路径建设和发展,最后又回到银行业的改革。
多层次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多元化进程与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建设是同步进行的,如今已经初步呈现多层次的金融市场格局,表现为:交易品种逐渐丰富;交易量迅速扩大;不同融资手段共同发展并达到平衡;交易主体增加,并且体现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多种类金融产品。日渐丰富的金融产品是金融市场建设的必然结果,近年来中国银行业逐渐摆脱产品单一同质的尴尬,向着个性化方向发展,产品差异化的表现之一在理财产品上面,多数银行都推出了自己的品牌。
金融设施多方面。运作良好的金融业基础设施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深圳的贡献,过去运作良好的“深银联”模式如今已经被发展成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中国银联,深圳在全国率先开发运行了先进的实时全额支付系统(RTGS),率先实现了与香港的即时支付系统对接等。金融市场化不仅有利于市场定价机制和避险机制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参与主体的信息透明,减少因信息不透明而带来的损害投资者利益的现象。
展望
找寻全球发展契机
2006年12月,入世过渡期结束,中国全面开放金融业,意味着中国将全面融入国际金融体系,进入银行业改革的新阶段,迎面而来的机遇和挑战都甚于过去30年,围绕金融市场建设,提出如下看法。
关注金融稳定。金融市场的规模将继续扩大,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与日俱增,但是金融市场的动荡对国民经济的破坏作用同样扩大,世界各国都在探讨金融稳定这一重大课题。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的今日,不同市场之间相互影响,华尔街的股价下挫可以立刻引发深圳股市下跌,中国宣布提升油价的措施马上导致纽约原油市场每桶下跌4美元,各种因素都在发挥作用,加上贸易摩擦、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引发的各国之间的矛盾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际合作,从而使得对金融危机可能性的研判变得比以前更加困难。
理顺市场主体。首先,进一步定义好政府参与市场的边界,建立有管理的市场定价机制。其次,发挥民间团体和行业协会的作用,作为较为客观的第三方进行行业研究,参与市场的管理并推动市场的创新。第三,规范公司的信息披露,加强经营者和投资者的风险教育,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意味着高透明度的市场,从而降低投资者的风险成本。
关注会计风险。2007年起中国首次实施了企业通用的新会计准则,新准则最大的特点是充分体现了国际趋同性,最大的不同是要求企业在统一的原则下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然而这种转变的前提是更加科学的监管和更加诚信的企业,这也是未来政府和监管者需要重点解决的领域。
加强风险管控。风险管理与金融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建设金融创新城市必须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包括履行BASEL新资本协议,提升抗风险能力;加强内控管理,巴林银行、法兴银行以及中国国内的一系列金融舞弊事件要求加强银行业的内控管理和灾难备份;市场风险上升,表现为人民币单边升值压力加大,汇率风险进一步增加。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市场变动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日益扩大,进一步考验我国银行业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鼓励市场创新。一种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导致边际效益递减,为此必须找到可替代的新发展模式,首先是发展的外延上,中国银监会在其2007年报中提出将鼓励有条件的中小银行走出去、鼓励扶持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极大地扩充了银行业的市场空间,深圳本地的银行中,招商银行成为股份制银行中跨出国门的先行者,2007年在纽约设立分行,2008年并购香港永隆银行,为深发展等其他银行提供了经验;在发展的内涵上,为了让银行的客户拥有比以前更多的产品,从而提升单个客户贡献度,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中也许存在较大的机会和市场潜力,比如银监会将鼓励非银行金融机构推出金融产品,其中应存在商机。
加速区域中心建立。金融业改革提升了金融企业的竞争力,也创造了就业机会和购买力,金融中心的背后是诱人的经济增长和贸易机会,毗邻香港的地域优势使得深圳金融业快速发展。
为此,深圳市政府已经明确了深圳金融业发展的阶段目标,即作为香港金融业的备份中心、后台支持中心,成为香港金融产业链的一环,明确了在河套地区开发深港创新圈的规划,然而放眼曼哈顿、伦敦金融城等周边配套卫星城,没有一个因为配套金融服务成为金融中心城市的,因此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城市定位,仍然需要进一步明确城市定位并谋划更长远的发展。
寻找全球商机。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包括经济周期和监管政策的可能变化,当前全球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和汇率加速升值,挤压部分外向型企业利润,增加此类企业的信用风险;资本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并导致其信用风险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