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负债业务压力陡增存贷比成“众矢之的”
事实上,除了存贷比之外,央行已经运用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辅以窗口指导,防治控制贷款投放总量和进度。根据调查,仅有20.7%的受访银行家认为应该保留存贷比,并作为主要的监管指标。
利率市场化下
[ 事实上,除了存贷比之外,央行已经运用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辅以窗口指导,防治控制贷款投放总量和进度。与此同时,即将于明年实施的资本新规也提出了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率来防范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
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脱媒加速演进之下,银行的负债业务压力陡增。也正因如此,银行希望弱化存贷比监管效力的诉求变得日益强烈。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昨日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2)》,在受访银行家中,仅有20.7%的银行家认为应该保留存贷比,并作为主要监管指标。其余的银行家多数认为应对指标的约束效力、测算方式等做出修改,更有甚者,6.5%的银行家认为应废止此指标。
“我们现在确实是处在一个关键的时候。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美国的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招行行长马蔚华昨日在发布会上称,1986年利率市场化完成后,从1986年到1990年,美国每年有两百多家银行倒闭。
昨日,多位银行人士也均表示了对银行业未来经营的担忧,这种担忧主要来自三方面: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以及资本新规的实施。而根据报告的调查,约有七成的受调查银行家预计,未来三年银行利润增速将低于20%。
利率市场化良机不在当下?
“银行业利润高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交通银行副行长寿梅生昨日在论坛上称,存贷款利率上下限全部放开以后,预计银行存贷利差至少有一百个基点的下降空间。
事实上,更为重要的是,银行业经营管理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在利率管制条件下,银行业盈利水平的差异主要取决于业务规模;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单纯依赖做大规模无法确保盈利的持续增长,不计成本的盲目扩张反而可能因定价水平落后形成被动局面。
根据调查,对于未来取消存款利率上限的改革,有56.6%的银行家认为对银行业影响偏负面;未来取消贷款利率下限的改革,41.7%的银行家认为影响偏负面。
而与大行相比,由于网点规模有限、存款来源较少以及稳定性较差等原因,中小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面临压力相对较大。
“尽管从这几年的数据看,中小银行的发展速度更快一些,但是总体来说,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大型银行对中小银行生存空间的挤占、挤压非常厉害。”上海银行行长金煜称,大银行有网络优势、资本优势、IT优势,好的客户对大银行的依赖度、集中度在增加。
上述调查还显示,超过半数的银行家(52%)认为,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最好时机是未来3~5年。而认为2012年是最好时机的银行家仅占2.8%;明后年是最佳时期的银行家占20.6%。
这表明,银行家应对利率市场化,感到了一定压力,也希望获得一定的缓冲期。
一位城商行高管称,利率市场化应该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进程,有限度地慢慢放开存款上限和贷款下限,不能一步到位地完成,否则不管是金融机构还是存款人都难以适应。
其实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利率管制的环境以后,银行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形成所需要的定价和利率管理能力。
弱化存贷比
2012年利率市场化实质性推进所带来的一个核心问题是,银行负债业务压力陡增。而在现阶段,银行的负债业务又绕不开存贷比监管指标。
75%存贷比限制是《商业银行法》(1995年颁布)规定实施的,当时的政策偏好之一是通过存贷比等指标配合当时的双紧缩政策,进而抑制通胀。一直以来存贷比是一个期末的指标,但从近一两年开始,监管层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日均存贷比的要求。
一位银行业人士称,对我们压力尤其大的是日均存贷比指标,迫使银行不断调整信贷规模和节奏。“2012年存款增长缓慢这种情况下,存贷比成为制约贷款增长的制约因素。银行为了满足监管指标,大量进行倒账,也造成了经营成本的上升。”
客观地说,在当时,存贷比指标的引入对控制银行过度放贷,调控货币供应量,保证商业银行流动性起到了作用。但在近一两年来,弱化存贷比监管指标的呼声不断高涨。
根据调查,仅有20.7%的受访银行家认为应该保留存贷比,并作为主要的监管指标。
有6.5%的银行家建议废止存贷比;11.9%的银行家认为可以予以保留,但应扩大存款测算范围;18.8%的认为可以保留,但应对指标值予以修改;41.9%则认为应该予以保留,但作为监测指标而非硬性约束指标。
“存贷比指标并不太科学,是一种比较僵化的管理办法。”一位股份行高管认为,存贷比指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经营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因为目前银行负债资金来源已经相对多样化,只要资金稳定,期限配置适合,都可以作为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工具,而非仅仅局限于通过存款量来降低银行信贷的流动性风险。
事实上,除了存贷比之外,央行已经运用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辅以窗口指导,防治控制贷款投放总量和进度。与此同时,即将于明年实施的资本新规也提出了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率来防范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考虑到存贷比指标短时期内难以取消,也有多位银行人士提出弱化监管的建议。
这些建议主要有三:其一,在监管指标的计算方式上,将银行同业存款纳入存贷比分母的计算范畴。其二,进行弹性掌握,比如允许在75%的上下3~5个百分点浮动。其三,允许在年中突破75%限制,年内给予压回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