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形势严峻 中央企业如何安度金融危机
在金融危机阴霾的笼罩下,世界经济加速下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作为国民经济的“排头兵”,中央企业在沉稳应对危机,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今年前11月,中央企业利润额出现自2002年以来的首次下滑。
在金融危机阴霾的笼罩下,世界经济加速下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作为国民经济的“排头兵”,中央企业在沉稳应对危机,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今年前11月,中央企业利润额出现自2002年以来的首次下滑。
在15日举行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发出预警,要求中央企业充分认识到全球经济低迷的长期性和严峻性,周密考虑应对措施。那么,面对明年可能更为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央企业应该如何有力应对,顺利度过危机?
信心为王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实体经济受到明显冲击。尽管不少中央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都在增长,但伴随着国内外经济困难的增加,能源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和市场需求不断萎缩,中央企业面临着近年来最紧迫的局面。
“面对严峻的形势,信心比黄金和货币都重要。尽管危机和挑战前所未有,但我们也具备应对危机、战胜困难的基础和条件。”李荣融说。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认为,多年的改革发展已经为中央企业积累了应对危机的雄厚资本。从2002年到2007年,5年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7.1万亿元增长到14.8万亿元,实现利润从2405.5亿元跃升到9968.5亿元,平均每年资产总额增加1.5万亿元,实现利润增加1500亿元。
不久前,中央政府提出了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其中仅加快建设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一项,即需投资18000亿元,而中央企业正是实施这些项目的主力。为了帮助中央企业安然度过危机,国资委也公布了一份高达547.8亿元的央企注资方案。东航和南航集团已分获30亿元注资,而电力、钢铁等高负债企业也有望成为下一批注资对象。
正如李荣融所说:“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沉着应对,一定能够抵御这场危机带来的冲击。”
苦练“内功”
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深,中央企业面临着多年未见的市场动荡性和复杂性,对企业经营能力、管理水平、风险防范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应对危机的挑战,最根本的措施是要‘强身健体’,练好‘内功’。”李荣融说。
他强调,中央企业要在完善体制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加强风险管控、增强创新能力、提高队伍素质等基础工作上下更大的功夫。不断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做优做强主业,实现企业科学发展。
“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要抓住这些企业发展的根本,切实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李曙光认为,苦练“内功”还应该包括培养稳扎稳打的经营作风,尤其要注意防范投资风险,在进行重大项目投资决策时保持谨慎,同时应加强对集团子企业的管控,防止风险蔓延。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刘澄表示,中央企业应该牢记“现金为王”,厉行节约,加强对运营成本,比如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
目前,不少央企已纷纷采取各种措施过上“紧日子”。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要求所属各单位将行政开支预算降低10%,中煤集团建立了严格的成本管理核算体系,实施全员成本管理责任制。
危中求机
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有些企业看到的只是“危机”,有些企业却善于抓住“机遇”。对于中央企业,李荣融要求“要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难得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
他强调,中央企业要密切跟踪相关行业变化,把握市场动向,做好预测、预警、预案,努力化解危机带来的冲击。同时更要认识到,金融危机带来了经济格局和产业格局的调整,中央企业有着不少发展的新机遇。
比如,中央企业可以凭借自身实力在一些重要行业、重要产品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可以乘势“走出去”,实施低成本并购,获取战略性资源,引进关键设备和高新技术,吸引高层次的管理和科技人才。
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研究部部长程伟也表示,形势严峻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寻求突围的思路。金融危机给中央企业提供了结构调整的缓冲期,企业应审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带动下,交通、电网、核电、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重大装备、建筑施工、冶金、建材等行业的中央企业将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程伟表示,企业在发展低谷时不应绝望,而应看到希望,要善于化危机为机遇,趋利避害,在逆境中获得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