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超预期反弹 机构改打“团购”牌
12月以来,金融股绝地反击,根据申万分类统计,金融板块12月以来的涨幅超过8.43%,仅次于建筑建材,位居次位。不少市场人士认为,抢反弹的资金中机构是主力军,机构投资者在二级市场的大举买入,成为银行股反弹的重要因素。
本报记者 支玉香 深圳报道
12月以来,金融股绝地反击,根据申万分类统计,金融板块12月以来的涨幅超过8.43%,仅次于建筑建材,位居次位。同期,上证指数上行4.78%。
银行股的大涨让包括机构在内的市场人士颇为意外,公募基金更已按捺不住。记者昨日从多家机构了解到,他们正逐步增持金融股。而机构做出此判断的理由非常简单估值低。
事实上,今年的三季度正是公募对银行股进行了减持,而如今,踏空的机构重回银行股。
不仅是公募基金,QFII也蠢蠢欲动,今年四季度以来就频频登陆上证交易平台扫货。一纸法国巴黎银行增持南京银行(601009.SH)的公告,更是证实了QFII的行踪。公告显示,巴黎银行于10月10日至12月6日间以QFII身份通过上证交易系统增持公司股份5938股,占公司总股本近乎2%。至上年末巴黎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已持有该公司股份12.68%。
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巴黎银行就扫货5937.8万股,以平均7.7元价格估算,此次增持大约斥资4.5亿元的资金。可见,QFII抄底蓝筹股并非虚张声势。
银行股大涨出乎机构预料
银行股已经成为近日市场上的领涨先锋。12月份以来,北京银行(601169.SH)、浦发银行(600000.SH)、兴业银行(601166.SH)、平安银行(000001.SH)、南京银行等多家中小银行一领风骚,累积涨幅均超过10%。
银行股反弹表现出如此的强劲之势,超出了不少券商和基金的预期。
海通证券认为:“我们10 月中旬对银行股的态度转为乐观,逻辑是经济企稳;但银行股上涨的幅度和速度超我们预期,反思下来,我们对市场风格的变化预判不足。低估值蓝筹股也有春天。”
事实上,基金对于银行股预判同样不算成功。今年基金三季报显示,基金在减持包括银行股在内的金融股。
据天相投顾对基金季报的统计,基金持股结构调整发生重大变化,医药、白酒成为了基金的大众情人,而机械设备、金融保险和房地产则不幸沦为基金减持幅度最大板块。
对于近期银行股的大涨,海通证券认为,前期市场过度悲观后,部分资金判断大盘有上涨空间。而选择反弹的板块上,银行股成为主要选择:一是低估值的银行明年利润增速稳定(预计明年行业利润增速5%,部分在10%以上);二是其他可供选择的板块较少:创业板和中小盘面临资本市场的压力(扩容和解禁等);酒类等消费类面临基本面不确定性。
不少市场人士认为,抢反弹的资金中机构是主力军,机构投资者在二级市场的大举买入,成为银行股反弹的重要因素。
“本次市场反弹的节奏和路线是比较明确的,银行股和建材股成为领头羊。银行股的平均市盈率在5到5.5倍左右,历史上来看也是比较有吸引力的”。博时特定资产管理基金经理欧阳凡说。
机构不约而同加仓“撞车”
“近期银行股的大涨,机构或是主力军”。一位券商分析人士指出。
前期从盘面来看继创业板杀跌以后,中小板个股不断出现基本面以外的暴跌现象,而白酒也屡受重创,大盘在2000点以下,公募基金已经降低了仓位,市场反弹之际,机构自然会去买最具安全边际的股票,估值是首选,上述分析师认为。
事实上公募基金投资金融股的逻辑确实在于此,今年业绩位居前三甲的新华行业周期转换基金经理何潇告诉本报记者:“银行股最大的优势和吸引力就是估值低。”
三季度末,基金对于银行股配置不高。相关数据显示,金融行业配置占股票市值的15%,而市场预测要达到标配,金融股市值要占股票投资市值的22%以上。“基金将金融行业达到标配尚存有增持空间,更不排除有机构会超配”。深圳一位相对乐观的基金经理表示。
“目前的市场反弹行情并未结束,我认为春节前都会有行情,加仓银行股成为了最为保守也是最为理性的选择,”上述基金经理表示,他们确实是参与了银行股,有一定程度的加仓。
策划银行股大涨的不只是国内公募基金,QFII也一直在行动。今年四季度以来,金融股就频繁登陆上证交易系统,显示席位均为海通证券国际部,而其被视作QFII席位集散地。
上证所大宗交易平台信息显示,12月4日,海通证券国际部共计买入了五只银行股,其中有三家是股份制银行。其中,买入最多的是招商银行(600036.SH),其次是民生银行(600016.SH)和浦发银行。
“银行强势会持续,调整时建议积极补仓,积极提高银行股的仓位。”海通证券分析师给出如是判断。其认为,银行股在长期边缘化后,将逐渐回归到“投资组合”的合理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