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发行新股认沽权证须注意三个问题

皮海洲 | 2012-12-11 21:20 1498

  在目前IPO处于“实事性暂停”的情况下,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话题又浮出水面。新股发行制度到底该如何改?目前市场人士提出了不少好的建

  在目前IPO处于“实事性暂停”的情况下,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话题又浮出水面。新股发行制度到底该如何改?目前市场人士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不过,近日某专业媒体报道的一个消息更是令人欣喜。该报道称,上交所研究新股发行方式,拟推发行认沽权证。在新股发行时发行认沽权证,投资者可在3年后行权,以此保证投资者的利益。

  虽然说该方案目前还只是处于起草阶段,但从媒体报道后的舆论反应情况来看,发行新股认沽权证的方案赞多弹少,不少市场人士对此持肯定态度。

  发行新股认沽权证的方案之所以能获得市场的普遍性认同,其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发行新股认沽权证有利于抑制新股“三高”发行,同时也有利于抑制包装上市之风。而这二者正是目前新股发行所面临的两大公害。一方面是新股高价发行,导致新股上市后破发,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受到损害。据统计,在今年上市的154只新股中,有近八成新股上市后破发;另一方面是由于新股包装上市之风盛行,导致新股上市后业绩频频变脸,上市新股成了A股市场的“地雷阵”。

  而新股认沽权证正是上述二者的“克星”。因为不论是新股高价发行,还是包装上市,其在股价上的反映都是股票价格被高估。随着股票的上市,也随着包装上市新股上市后的业绩变脸,这些股票在二级市场上的价格都会走低,甚至“破发”。并且发行价越高,其“破发”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一旦“破发”,投资者可以凭借新股认沽权证按发行价将股票回售给发行人。如此一来,发行人就不得不将高价发行或包装上市所募集的资金吐出来。因此,一旦发行新股认沽权证,发行人试图通过高价发行或包装上市来圈钱的招儿就不好使了,发行人弄不好就会偷鸡不成反蚀米。

  不过,细节决定成败。尽管发行新股认沽权证方案受到市场好评,但新股认沽权证的推出也需要解决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在这方面,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首先是新股认沽权证的行权时间问题。从媒体的报道来看,新股认沽权证的行权时间是在新股上市的3年后,这显然不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因为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新股发行价定位太高,有的新股甚至还未上市业绩就发生了变脸,因此,不少新股上市后不久就出现“破发”现象,有的新股甚至上市首日就“破发”。对于这类新股,投资者很难持有到3年后再来行权。因此,新股认沽权证的行权时间应以新股“破发”为准,新股“破发”了,投资者就可以行权。为避免偶然性“破发”带来的行权问题,可规定新股连续10个交易日收于发行价以下的,从第11个交易日开始行权。这不仅有利于保护投资者权益,而且也可以保证行权的有效性。因为等到3年后行权,也许发行人早就没有资金来为行权提供保障了。

  其次是考虑到限售股的解禁问题。新股认沽权证是伴随着新股发行的,其行权期至少在3年以上。但在3年中有大小非解禁问题。如果大小非解禁后上市流通没有相应的认沽权证,那么二级市场上明显将会出现流通股份多于认沽权证的现象,这就意味着有一部分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因此,考虑新股认沽权证问题,有必要结合限售股解禁问题一并考虑。

  此外,是对保荐机构的问责问题。不论是新股高价发行也好,还是包装上市也罢,保荐机构都应该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为了体现保荐机构承担的责任,因此,一旦新股破发,投资者行权,首先就应该拿保荐机构所得到的保荐收入来支付,在保荐机构的保荐收入支付完毕的情况下,再由发行人来支付。如此一来,保荐机构自然不敢再玩忽职守了。这对于提高新股质量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0
标签: 新股 发行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