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09-01-05 21:59 700

历史的新起点之上,随着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珠三角的发展已不是一城一域的发展,而是需要配合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综合考虑。 

    历史的新起点之上,随着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珠三角的发展已不是一城一域的发展,而是需要配合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综合考虑。

  ◆在这场伟大的征程中,珠三角作为一个区域经济概念,走进了历史,为中国贡献了诸如“顺德模式”、“南海模式”、“中山模式”、“东莞模式”,创造了“深圳速度”、“珠海现象”这些内涵丰富的实践内容。

  ◆深圳要敢于叫板新加坡!“老师”依然是新加坡,不过“学生”的“学习重点”已经发生了转变:重点学习新加坡的危机意识、国际化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和以人为本意识,全面提高深圳的城市管理水平。

  ◆珠海走出了一条坚持发展经济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如果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珠海选择的特殊发展模式,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

  ◆更大视野内,广州、湛江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的角色多少有点被淡忘。这都需要重新擦亮改革大牌子,期待新生。

  这些天,关于深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消息一直牵引着外界的视线。

  这一信息,发端于去年11月19日在深圳市召开的广东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热切关注的背后,是对广东新一轮改革的观察。

  改革开放30年,广东书写了传奇的“春天的故事”。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始终是这曲动人的旋律里最美丽的音符,始终引领着风气之先,创造了世界惊叹的发展奇迹。

  但中国的改革开放从特区一骑绝尘到全国万马奔腾,以政策优势为特征的经济特区已经消失。携28年改革先行经验的“特区”,再一次被推到了改革开放这场伟大征程的前台。

  30年前,当改革的事业需要探路人时,中央给予广东“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从而经济特区“杀出了一条血路”,成就了今天的辉煌奇迹。时间摆渡到30年之后的今天,改革开放仍需向前推进,仍需先行先试,探索未知。

  从这个意义上讲,特区仍具有特别意义。

  “先发优势”暗藏“转身劣势”

  金融海啸扫过2008年的珠三角,创造了辉煌与奇迹的“珠三角模式”,种种弊病多有暴露

  “深圳,曾经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曾经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曾经创造了诸多奇迹的经济特区,曾经是光芒四射的年轻城市,但到现在似乎已黯然失色。为什么要抛弃深圳?”

  这是深圳这座年轻之城一段特别铭记的历史。在2003年这场著名的《深圳,你被谁抛弃》网文引发的集体情绪宣泄中,深圳人就曾在困惑中深刻反思过自己。

  28年前,深圳在一穷二白中起飞。在这个28年的历史周期内,深圳创造了令人咋舌的奇迹。的确,深圳做到了。有谁能想到,30年前那个昔日的小渔村,如今是拥有1200万人口、442座公园、4000多幢高层建筑、100多万辆家用小汽车的大都市,是中国最富有的城市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这块改革的“试验田”、“窗口”,担负起为一个国家“杀出一条血路”、完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实现“改革开放”的重任。也是在28年间,解放了的思想,旋即释放的巨大能量转化为一场惊心动魄的改革实践,这座城市已经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都成为其他地区得以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当我们梳理这28年深圳辉煌成就的背后,也必须正视的是,深圳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其先人一步的优势。

  经济学家樊纲在其新作《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一书中,将特区之所以能够成功的条件归因于体制相对薄弱、原收入低、有利于外资外贸引入、原住民少方便吸引外地移民等9大条件。改革的峥嵘岁月里,深圳就像一块巨大的磁场,吸引了全国各地热血沸腾的创业者。

  28年之后,深圳的区位优势特别是政策优势正在削弱。同样在辉煌中体味震动的,还有珠三角的其他城市。

  过去的30年间,广东经济以年均13.8%的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超过3万亿元,相继赶超了亚洲“四小龙”中的新加坡、香港、台湾,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实现了“世界走一步、广东跨四步”的历史性跨越。

  也是在这场伟大的征程中,珠三角作为一个区域经济概念,走进了历史,为中国贡献了诸如“顺德模式”、“南海模式”、“中山模式”、“东莞模式”,创造了“深圳速度”、“珠海现象”这些内涵丰富的实践内容。

  但“先发优势”也暗藏“转身劣势”。28年的经济狂飙之后,特区深圳同样面临着升级转身之艰难:经济发展面临资源和环境紧约束,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社会管理模式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凡此种种,改革开放的攻坚克难,任务还相当艰巨。

  一场金融海啸的“国际大考”,扫过2008年的珠三角。创造了辉煌与奇迹的“珠三角模式”在此次罕见的金融风暴中种种弊病多有暴露,诸如产业层次总体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环境资源约束趋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拉大、贫富悬殊等一系列问题。

  书写了30年辉煌传奇的珠三角,正面临着一个可能是重要的抉择点。

  担当新的“破题”大任

  深圳再一次被国人寄予厚望,担负起这个国家行进到改革攻坚期和社会转型期之时,如何“破题”的大任

  “深圳产业结构升级抓得早、自主创新抓得早,因此应对这场金融危机就有了早的准备,也有了应对的能力。这是一条极为重要的经验!”在金融风暴之中,温家宝总理来为特区和珠三角鼓劲。

  正是在2008年的年末,置身于经济寒流中的深圳与经济海啸酣斗之际,《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率先实现科学发展的决定》由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发全省。

  《决定》中旗帜鲜明地要求深圳、珠海、汕头经济特区和广州、湛江等沿海开放城市,要以特别之为谋特别之位,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率先走出科学发展的道路。

  这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可贵的自省之后,部署未来30年发展走出的重要一步。

  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发展所积蓄的物质能量为改革增添了足够的当量与存量。但30年之后,特区的发展已不是在白纸上作画。

  “深圳要敢于叫板新加坡!”省委书记汪洋对特区的寄语以及之后引发的深圳派出大规模“跨海取经团”赴新加坡考察学习,都让我们很容易联想到24年前的那场访问。

  “老师”依然是新加坡,不过“学生”的“学习重点”已经发生了转变:重点学习新加坡的危机意识、国际化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和以人为本意识,全面提高深圳的城市管理水平,把深圳打造成为中国最干净、最美丽的城市。

  深圳,再一次被国人寄予厚望,担负起这个国家行进到改革攻坚期和社会转型期之时如何“破题”的大任。这是时代赋予特区的新使命。

  在特区之中,珠海有点特别。28年间,珠海特区是与“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这些词汇联系在一起的。

  28年来,珠海大胆借鉴国内外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海滨城市特色,走出了一条坚持发展经济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如果以今天的眼光看来,珠海选择的特殊发展模式,正是我们所孜孜渴求的。

  更大视野内,广州、湛江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的角色多少有点被淡忘。这都需要重新擦亮改革大牌子,期待新生。

  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

  珠三角的发展已不是一城一域的发展,而是需要配合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综合考虑

  历史的新一页悄然掀开。我们继续走在改革路上。相对于30年前改革先贤们面对的复杂局面,争议与交锋,我们应该庆幸的是,正是在这3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中,我们凝聚出发展的共识———继续解放思想。

  今天深圳重启改革,试图为体制改革破局找寻答案。以特区会议为先导的特区再出发,是作为综合体制试点改革的再次出发。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内在需求和意识的变化都紧迫地呼唤我们进一步改革。

  2008年7月,温总理冒着高温酷暑,来到深圳就经济运行情况开展调研。他对着康佳公司员工语重心长地说:“创新精神从哪里来?根本靠自己,靠我们的大脑和智慧。但是,也要有外部条件。我们要创造一种适宜人们创新的自由环境,让人们善于发现问题,具有批判思维和创造的能力。这才是我们民族最大的骄傲,才是我们的尊严。”

  靠什么赢得尊严?这是总理留给特区乃至珠三角的一道谜语,其实谜底总理已经揭晓。广东也有了答案———自主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以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为动力,把珠三角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主导,先进制造业发达,三次产业结构合理,产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的现代产业示范区。

  特区以及珠三角未来的蓝图,也已明晰。2008年12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这被舆论普遍视为呼吁多年的珠三角区域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

  历史的新起点之上,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珠三角的发展已不是一城一域的发展,而是需要配合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综合考虑。

  无论是广东省的发展规划,还是广东与香港、澳门之间的协调,都需要一个全局性战略加以指导与支持,这也就是这一纲要作为国家战略的意义所在。

  ■政要声音

  建服务型政府化解难题


  ●只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到位了,真正建立起全新的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社会领域以及文化领域存在的许多问题才能更好得到解决。

  ———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刘玉浦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广州肩负着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路子,努力成为全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宜居城市的“首善之区”的新使命。

  ———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

  ●佛山还是以制造业为主,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传统产业还是主体,关键是要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制造……佛山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第一大任务就是打造现代制造基地。

  ———佛山市委书记林元和

  ●湛江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推进结构调整,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全力打造以钢铁产业为龙头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形成推动湛江后发崛起的强大合力,以科学发展观推动湛江后发崛起,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湛江市委书记陈耀光

  城市新动作:探索大部制建设生态文明


  广州:向服务经济转型

  广州产业结构确立了“以现代服务业主导”的战略布局。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广州将充分利用先行先试政策,正在积极争取恢复设立期货交易所,同时在服务外包业上发力。而在体制创新方面,广州开发区接下来将在对外开放、自主创新、现代服务业、集约发展、粤港澳合作、城乡一体化等方面进行新一轮改革创新。

  深圳:建成服务型政府

  深圳决定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当前推进各项改革的中心环节来抓。全省特区工作会议召开不久,深圳旋即提出,将推行大部门制度,机会成熟时取消区级政府,到2013年建立全新的公共服务型政府,比全国提前7年时间完成。

  东莞:加工贸易转型试点

  东莞将继续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建设“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创新外贸发展方式,争当全省和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排头兵,今年春天将总结推广东莞经验。

  佛山:顺德探索大部制

  全省特区工作会议上,顺德作为唯一参会的县级单位代表,被列入行政体制改革的试点,将和其他特区及沿海开放城市一起探索大部制。

  珠海:率先建设生态文明

  珠海决心“走出一条与珠三角其他城市不一样的道路”,抛弃传统工业化模式,率先建设生态文明。下一步,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上,珠海也将先行先试。

  中山:“三个适宜”城市

  坚持工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继续加快建设“适宜创业、适宜创新、适宜居住”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

  惠州:“惠民之州”

  以惠民富民为目标,按照“民共建、民共富、民共享、民作主”的要求,努力把惠州建设成为国际级石化名城、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强市、全省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模范市和“人人安居乐业、家家富裕安康、处处和谐秀美”的“惠民之州”。

  江门:以好为先好中求快

  江门坚持科学发展,树立了“以好为先,好中求快”的主旨。着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建设生态型现代化城市。

  汕头:六个方面扩大开放

  汕头在增创海港空港优势、加快推进三大经济带建设、发挥侨乡优势、提升汕台经贸合作层次等六个方面将进一步扩大开放。规划建设了东部城市经济带、工业经济带和生态经济带,目前东部城市经济带建设启动工作进展顺利,工业经济带建设已经局部启动。

  湛江:大项目带动大发展

  洛湛铁路茂湛段去年12月底已经动工,湛徐高速公路、鉴江供水枢纽工程、东海岛跨海大桥等重大项目都将在今年初开始建设。未来几年,湛江将有一大批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元的重大项目同时铺开建设。

  ■专家观点

  粤港澳合作带动大西南


  □这是在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四大板块的基础上,国家相关职能部门主要是国家发改委又制定实施的重要区域发展规划。

  ———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栋生,提醒人们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并将之阐述为国家战略层面

  □珠三角好、香港好、澳门好,都仅仅是点。如何通过粤港澳合作,深度带动福建、江西、湖南、广西等周边地区。同时,通过出海通道,把泛北部湾和大西南地区由内陆的封闭经济体系提升到产业国际化,让整个大西南经济走向世界,把这几个亿人口的大市场激活,这是新形势下赋予珠三角的使命。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认为,粤港澳合作要加深进一步整合,建立起共同利益,下一步需要从体制发展模式创新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加强粤港澳合作无疑是《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题中之义

  □《规划纲要》的最大意义在于打破了过去让珠三角作为一个行政区单独发展的局面,并转为整体发展,而且这种整体发展概念不是来自地方政府层面,而是作为国家意志。

  ———作为本土学者,广东省社科院院长梁桂全更深刻地体会到珠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紧迫意义

  □5年前提出“行政三分”改革,主要也是适应市场经济纵深发展的需求,实现计划体制到市场体制的全面转换。从行政体制上,为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扫清道路,清除障碍。

  ———作为“行政三分”设想的提出者,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马敬仁认为,在目前深圳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5年内基本达到目标的情况下,推行“行政三分”的条件已经成熟。

 

0
标签: 珠三角 发展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