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类基金产品吃香
今年股市连续下跌,使得不少投资者转向稳健投资,固定收益类基金因此大行其道。债基稳定的收益回报对因股市低迷而亏损的投资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而债基热销反过来又对债市行情起到推动作用。
本报讯(记者许超声)今年股市连续下跌,使得不少投资者转向稳健投资,固定收益类基金因此大行其道。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债券型基金产品发行数量已经达到76只,首募规模达到了2479.41亿元,体现出超强的“吸金”能力,远超历史上任何年份中债券基金发行首募规模。
债券资产配置需求上升
分析债券基金的火爆,主要还是今年以来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正收益效应提升了其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投资者的青睐又进一步点燃了基金公司的发行热情。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债券基金明显强于股票基金。截至目前,今年纯债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达4.4%。过去三个月,债基的整体走势更是明显强于股基。10月份,三季度出现调整的债基再度走好,固定收益类基金中的各个品种均获得正收益。其中,涨幅居前的是纯债基金,月涨幅为0.4492%;偏债基金紧随其后,月涨幅为0.3262%。货币型基金表现略优于理财型债基。
债基稳定的收益回报对因股市低迷而亏损的投资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而债基热销反过来又对债市行情起到推动作用。统计数据显示,10月债市反弹行情中,各机构趁势增持,其中基金增持债券达1024亿元,占10月全部增量的49%。
分析人士称,今年以来随着股市持续走熊,权益类投资已很难取得相对稳定的收益,股市亏损亦使得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债券类资产的配置需求开始上升,受到投资者的普遍青睐。
不过,即便如此,国内基金近年收益不仅低于美国同行,也低于国内阳光私募。即便是债券型的固定收益基金,我国和境外也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债券型基金近三年年化收益仅3.6%,美国为6.7%。
符合中小投资者偏好
如何更好地发展我国基金业?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黄红元在第十一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上表示,在成熟市场,基金管理资产中固定收益产品大约占50%比重,而我国不超过20%。大力发展固定收益类产品,将是我国基金业今后扩大业务规模的重要途径。而今年9月份以来,在境外市场推介和国内调研座谈中,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三种产品供基金业参考。
第一种产品是将未来市场成长空间转化为准固定收益的产品。基金公司等财富管理机构可以与投资银行合作,设计收益下保底、上封顶且挂钩指数的结构化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保底且与未来股价挂钩的回报。
第二种产品是可转债组合产品。推动上市公司发行转股价高于市价的可转债,以募集来的资金回购股票,基金公司则可以构造可转债组合产品,为投资者提供较安全的潜在高收益产品。
第三种产品是与红利挂钩的产品。统计显示,上证所税后股息率超过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的上市公司近百家,平均税后股息率达4.34%,其流通市值占沪市近四分之一。基金公司可设计分红和二级市场的波动相分离的分级产品,为偏好低风险的投资者提供双倍股息率的投资产品。
黄红元表示,大力发展固定收益类产品,将是我国基金业今后扩大业务规模的重要途径,不仅符合大多数中小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理财需求,也是提振投资者信心的重要手段。上述这些产品涉及大量数据挖掘和金融工程知识,业界产品开发人员可以展开论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