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创举引领江门中行大步前行
本期访谈嘉宾:中国银行江门分行行长 郑大炜
1980年1月,在江门率先开办国际信用结算业务;
1986年11月,在江门率先发行信用卡;
1987年7月,在江门率先安装使用自动提款机;
1998年12月,在江门率先办理欧元业务……
伴随着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30年历程,中国银行也历经了风云激荡的伟大变迁。从生根到叶茂,中国银行江门分行(以下简称江门中行)已走过29年的风雨历程。盘点江门中行29年的发展史,一个又一个以“率先”为标志的这张成绩单,既清晰地描绘出其伴随着改革开放所走过的不平凡轨迹,也凸显出其在江门金融业发展史上,及至江门市民的经济生活中具有的创举意义和重要影响。截止2008年三季度末,人民币存款、外币储蓄存款、外币企业存款、外币贷款、中间业务收入、国际结算量等六项指标市场份额名列江门市四大银行前茅。江门中行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创新史,业务创新、网点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今天我们请到了江门中行行长郑大炜,听他讲述江门中行成长变迁的别样精彩。
记者:欢迎郑行做客本报,参加由江门市委宣传部、市政府金融办、银行、保险、证券三大协会和本报合举办的江门金融生态文化之旅暨改革开放金融30年成就巡展之银行业行长访谈。谈到金融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江门中行在江门金融业的发展史曾有过很多的创举,也奠定了自身特殊的地位。郑行给我们讲讲江门中行所做过的对江门金融业以及百姓经济生活产生影响的事件。
郑大炜:很感谢金融生态文化之旅和报社能提供这样一个向读者和广大市民敞开心扉的平台。江门中行正式成立于1979年10月,至今,已走过了29年的风雨岁月。创举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作为一家曾定位于专营外汇业务的专业银行,江门中行在行业内成就了十几、二十个“最早”、或者说“率先”开办的业务,如我们1979年成立的当年就在江门最早开办了外汇业务,紧接第二年又最早开办了国际信用结算业务,再接着开办第一张信用卡业务、第一家实现记账电脑化、安装使用第一台自动提款机,成立江门市第一家信用卡公司等等,这些“第一”的事件不仅推动了江门金融业业务的创新和发展,更给企业和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这是机缘的幸运,也是一代代江门中行人能够与时俱进、积极创新的奋斗结果。我们感谢时代给予我们的机遇,也可以骄傲地告慰侨乡人民我们没有辜负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创新金融业务 提高竞争实力
记者:的确,这么多第一的创举,其实是江门中行敢于创新、敢于开拓的见证。郑行,江门中行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内涵体现在哪些方面?
郑大炜:改革开放为金融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也正是凭借着这样一个机遇,我们在业务、产品和科技等方面作了一定的创新尝试。
在向国有商业银行的转变过程中,江门中行一方面顺应改革,大力推动业务创新。1987年以来,在上级行的指导下,我们调整经营思路,开办并大力发展人民币业务,为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进一步发挥中行外汇业务优势,不断在全市推出各类外汇业务产品,如福费廷、远期结售汇、“外汇宝”理财等。另一方面,实施科技创新,推进工作效率,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配合业务发展需要,江门中行不断投产和升级各种业务应用系统,搭建多个专业管理平台,并大力推进网点自助化建设,从安装第一台ATM机到建设离行式自助银行,不断将日新月异的信息科技与经营管理结合起来,提高核心竞争力。
创新银企合作 助推经济发展
记者:作为江门金融的中坚力量,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是应该也必须肩负的重任。江门中行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利用优势发挥作用的?
郑大炜:多年来,江门中行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一直以服务和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竭诚为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一是加大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当地支柱产业的支持,先后为台山核电、国华粤电、双水电厂、鹤山美雅、新会美达、大长江集团等一批重点企业(项目)提供结算、贷款、贸易融资等多种金融服务;二是支持了市内公路、水源及房地产开发建设等基础设施及民生项目的建设;三是积极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对天健实业、鹤山广明源照明、市粉末冶金厂等企业予以了大力支持。积极稳妥发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开发和形成有具体操作指引和服务流程保障的完整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形成中小企业快速授信机制;四是创新金融产品,提供增值服务,力推银企共赢。江门中行发挥自身国际结算业务方面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配合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及时推出了保理融资、进出口押汇、福费廷等等业务品种,为外向型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方便、快捷地为企业办理各类贸易融资业务和提供结算支持,推动了全市外贸的发展。
创新金融服务 塑造品牌形象
记者:升服务水准,让市民享受优质服务,是竞争环境下银行机构生存发展的必然之路。江门中行的服务创新有什么特点?
郑大炜:当前,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集中在服务质量上。若想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深化改革,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江门中行一直很重视服务,“硬件”支持和“软件”配套结合,即积极通过改造网点、拓宽渠道来提升服务的硬件支持:大力推进网点“神”“形”齐转,改善网点营业环境,全面提升网点功能,同时整合服务流程、管理流程、操作流程,逐步构建先进的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方便高效的服务;通过规范制度、培训人员来提升服务的软件配套:在完善考核体系,运用配套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保证文明优质服务工作的目标执行到位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和教育广大员工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质量,树立服务品牌。同时,持续开展员工培训,推动岗位技能和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打牢金融服务这块基石。
坚持合规经营 建设诚信文化
记者: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和优秀的金融文化不仅是哺育和支撑银行机构发展的基础,而且是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建设、维护和提升健康的金融生态文化,是江门金融业和全社会都必须关注和重视的大事。这也是我们开展江门金融生态文化之旅暨改革开放金融30年成就巡展的意义所在。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成员,江门中行如何做好金融生态文化建设这门功课,譬如诚信建设,减少不良贷款等方面。
郑大炜: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金融生态文化,是金融改革的重要方面,正在逐步建立起来的金融生态文化有力推动了金融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江门中行近年来将信用文化和生态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抓紧抓实:建立健全征信制度体系。江门中行在执行人行和上级行制定的各项征信管理制度外,还结合本行实际,先后制订了系列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不断推动征信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推动征信系统的利用;坚持合规经营,推动建立金融业和谐发展环境。近年来,江门中行注重加强基础管理,逐渐建立并不断完善内控体系,增强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防范风险能力,避免违规事件发生,为防范金融风险及案件、确保国家及客户资金安全创造了条件;普及金融常识,优化金融文化环境。通过柜台、橱窗、上街咨询等形式,积极向市民宣传金融政策和金融法规,并通过落实监管机构统筹开展的“反洗钱宣传月”、“征信宣传月”、“送金融知识下乡”等系列活动,帮助提高广大市民对金融常识法规的熟知水平,优化江门市金融文化环境;做好自身诚信建设。多年来,江门中行自觉接受金融监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时时处处规范服务言行,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在网点服务场所公开金融产品种类、收费标准,主动接受客户监督,通过召开客户恳谈会、设置意见箱等方式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紧拉防控警笛 应对金融风险
记者:郑行,眼下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江门的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影响已逐步显现出来,在您看来,金融海啸对江门金融业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江门中行将怎样防范风险?
郑大炜:虽然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导致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剧烈变化,但目前对国内金融业的直接冲击很有限,江门市经济和银行业机构的发展仍较为健康和审慎乐观,但由于此次金融海啸冲击面大、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所形成的系列连锁反应势必会使江门市银行业机构受到一定影响和冲击,经营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2008年以来,由于存贷差不断扩大挤占利润空间,以及资本市场的调整引起中间业务利润增长放缓,导致银行业盈利压力加大;二是经济增长放缓,贷款消费预期或下降,限制银行业的业务表现;三是随着金融海啸逐步作用于实体经济,企业经营压力不断加大,银行业授信资产产生坏帐的可能性增加,资产质量受到威胁。
探讨金融海啸带来的警示有利于更好地防范风险:稳定的资金来源至关重要,不可本末倒置,忽视存款业务。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必须要坚持“存款立行”,确保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防止授信业务投放集中度过高带来的风险,要注重投放结构的多元化,实现风险分散,防止资产过度集中于一个区域、一个行业、一个客户;三是必须切实落实主动风险管理,强化授信资产质量;四是金融监管与金融运作要同步,保证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
江门中行在未来的工作中将坚持审慎经营,加强授信风险预警工作;加强授后管理工作,提高决策和监督能力;拟定高风险客户应急预案措施,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加强资产质量统筹管理,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对存量不良贷款切实落实好“一户一策”清收措施,做好损失类贷款核销工作,从开拓、维护、退出三方面做好客户结构的维护,并加强部门联动,做好零售贷款资产质量控制工作,尤其是个人住房贷款和个人投资经营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