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总局公布酒鬼酒塑化剂检测结果
三部门有关负责人答疑 记者11月21日从国家质检总局了解到,湖南省质监局当天报告,经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50度酒鬼酒样品进行检测,截至目前检验结果,其中DBP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
50度酒鬼酒样品DBP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三部门有关负责人答疑
记者11月21日从国家质检总局了解到,湖南省质监局当天报告,经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50度酒鬼酒样品进行检测,截至目前检验结果,其中DBP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省质监局已经督促企业查明原因,认真进行整改。
酒鬼酒21日晚发给本报一份声明称,由于我国及其他国家均未制定酒类塑化剂相关标准,“不存在所谓‘塑化剂’超标的问题”,并将“从源头抓紧进行整改”。
综合新华社、本报记者陈强黄思刘少龙报道
国家标准的制定需要一个过程,卫生部规定的限量值是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在国标出台之前,遵循卫生部的规定、保障消费者安全是任何一个负责任企业应有的自律。
——业内人士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DBP超出卫生部规定但白酒暂无塑化剂指标
湖南省质监部门赶赴企业对媒体报道的50度酒鬼酒进行了监测,经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的检测,其中DB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湖南省质监局法规宣传处副处长戴琪21日接受“新华视点”记者采访表示,到目前为止,未发现曝光企业有人为添加塑化剂行为。
与此同时,国家质检部门近期组织开展了对白酒中塑化剂的风险监测。目前已完成监测的国产白酒样品中,有部分样品检出微量塑化剂,其中主要是DBP;同时监测的进口蒸馏酒样品中,也有部分样品检出微量塑化剂。但均未发现有人为故意添加情况。
“卫生部没有将塑化剂指标正式列入白酒产品的标准,从法律角度讲,没法判断是否超标。”戴琪告诉记者,卫生部在2011年6月发布了“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中规定了塑化剂的最大残留量(其中DBP最大残留量为0.3mg/kg)。“这个函由于不是法律、法规,对企业并没有法律约束力。”
记者21日晚收到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一份声明表示,“由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我国及其他国家均未制定酒类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限量标准,故不存在所谓‘塑化剂’超标的问题。”声明称,将对包装和转运过程的各个细节进行严格检查,“从源头抓紧进行整改,包括采取调整工艺设备、更换接触材料和产品包装等措施,并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
无助于提高白酒感官质量生产工艺也不需添加
质检总局、卫生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有关负责同志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经行业专家分析研判,白酒感官质量要求清亮透明,而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是起增稠、乳化作用,无助于提高白酒的感官质量,同时白酒生产工艺不需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白酒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主要来自于白酒生产、储运过程中使用的塑胶容器、管道、密封材料和包装材料的迁移及环境影响等。
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质检部门已部署进一步对全国白酒生产企业进行深入排查,要求企业认真查明可能导致白酒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原因,从源头抓紧进行整改,包括采取调整工艺设备、更换接触材料和产品包装等措施,并向监管部门报告。监管部门坚持从严监管,发现任何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严格查处。
按每公斤1.08毫克DBP计算每天饮用1斤不会损害健康
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作为塑料制品中常用的增塑剂,可从塑料制品中迁移到环境或食品中。人体可通过环境、膳食和饮水等多种途径摄入这类物质。台湾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孙璐西在接受新华社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台湾最新修订的塑化剂每日耐受量参考值,己酯(DEHP)的毒性是三聚氰胺的10倍,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毒性则更高。
质检总局、卫生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有关负责同志告诉新华社记者,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根据国际通用风险评估方法和欧洲食品安全局推荐的人体可以耐受摄入量,以媒体报道的酒鬼酒中DBP含量为1.08mg/kg计算,按照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每天饮用1斤,其中的DBP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部分酒厂用不锈钢替代塑料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协会副会长沈怡方介绍,业内的确此前已经注意白酒塑化剂的问题。白酒输送管道使用塑料在行业内并不是偶然现象。
专家认为,想要解决迁移的问题从技术上并不难。白酒行业专家舒国华说,一些有实力的大酒厂,已经开始用不锈钢产品替代塑料产品。公开可以查询到的就有:2009年下半年,宝钢与四川某酒厂一次性签订2000吨的不锈钢供货合同,用于企业新建的10万吨酒罐工程。
业内人士指出,国家标准的制定需要一个过程,卫生部规定的限量值是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在国标出台之前,遵循卫生部的规定、保障消费者安全是任何一个负责任企业应有的自律。
塑化剂不应成“潜规则”,应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中国酒业协会的声明显示,2011年6月,协会获知白酒产品中含有塑化剂有关信息,就要求相关企业查清白酒中的塑化剂产生来源,当年12月又发布通知要求白酒企业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意识。2012年4月协会再次强调严控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
让消费者不解的是,在媒体曝光之前,中酒协对这些“内情”秘而不宣,使得塑化剂成分多少成为白酒行业“潜规则”,消费者的知情权无从保障。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说,中国酒业协会在塑化剂监管上已经做的工作、或者已经掌握的资料,应该及时告知消费者;相关监管部门应尽快开展特定产品例如白酒产品中塑化剂的风险监测,并及时公布工作进展。这样才会对行业整改起到更好的督促和推动作用,才是对消费者负责任的态度。
台湾业者:注意抽检,严控塑胶瓶盖
台湾白酒业者接受新华社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台湾爆发的“塑化剂风暴”,已给岛内白酒企业敲响了警钟,一些白酒企业如台湾烟酒公司、金门酒厂等近1年多来一直坚持将酒类样品送至第三方公证单位抽检塑化剂含量,以确保品质安全。
去年5、6月间,台湾发生因塑化剂而引发的重大食品安全危机,波及数百家厂商、千余项产品,岛内民众更是一度谈“塑”色变。为防堵塑化剂,台湾有关方面去年已推出多项新举措,包括例行抽验食品中塑化剂含量、制定严格的“塑化剂容忍值”、针对问题食品制定“负面履历”等。
台湾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孙璐西认为,酒比较容易溶出塑化剂,而白酒产制过程中难免会接触塑胶,例如酒瓶盖若采用金属或玻璃材质会影响密封性,因此厂商若采用塑胶材质瓶盖,应严格控制质量并加强送检,以对消费者的健康负责。
市民重点注意PVC保鲜膜的使用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院长唐细良教授11月21日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他说,摄入标准量以内的塑化剂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一般的塑料制品大多含有塑化剂,市民重点注意PVC(聚氯乙烯)保鲜膜的使用。他说,PVC保鲜膜不能用来包装油脂类食物,比如猪肉、猪耳朵等。PVC保鲜膜包装的食物,不能在微波炉加热。如果这样,容易造成PVC保鲜膜内的塑化剂渗透到食物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