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资本补充赛跑
中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三季度抬升,各行仍比赛发行大规模次级债,但监管当局的用意更深远 还有一个技术性难题,就是如何发行合格的次级债,替换即将到期的不合格的二级资本工具。
中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三季度抬升,各行仍比赛发行大规模次级债,但监管当局的用意更深远
虽然全行业的资本充足率在三季度略有抬升,几家大行还是在2012年底再度展开赛跑,目的是发行更多次级债,以补充二级资本。
11月15日,中行和建行同时收到了获准发行次级债的批文,中行230亿元,建行400亿元。此前,农行的董事会刚刚通过了发行500亿元次级债的计划。工行则抢在年中发行了200亿元次级债。
根据银监会的资本新规,2013年前发行的次级债可计入监管资本,之后,带有赎回条款的次级债将被视为不合格资本工具,在2021年前逐年加速摊销,不少银行希望在年底前尽可能多地发行次级债,一是做大基数,二是全额计入。
一位大型机构投资者对财新记者表示,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创新资本工具,目前中国银行业核心资本的质量高,但二级资本合格工具和补充渠道太少。
银监会国际部副主任王胜邦告诉财新记者,监管部门的基本思路是鼓励银行走内源性扩充核心资本、控制资产规模的转型之路,而不是一味地寻找补充二级资本、规避资本监管的套利空间。
财新记者获悉,新监管统计报表即将下发银行业金融机构,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审批也已开展。多数银行都在备战新规,做内部资本充足评估。
中国银监会高层近日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明确表示,将于明年元旦正式实施的资本新规仍将如期执行。
前述大型机构投资者对财新记者分析认为,资本新规对大型银行而言,更多的是一种资本压力的释放,而非压力。管理能有效提升的银行,有机会在新规下提升资本充足率,这其实是监管部门期望,用推进资本新规来促进银行内部转型,这才是真正的赛跑。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和招行都在寄望年内获准成为巴塞尔资本协议Ⅱ的达标试点行,将在资本计算上拥有较大的灵活度和自主权。
知情人士透露,六家银行自身的积极性很高,也筹备多时,但每次监管检查也都会发现新的问题,所以至今仍未最后批准。但新规施行在即,预计年内有望放行。
与监管赛跑
年底各家银行冲刺发行次级债,是与监管赛跑。监管人士表示,由商业银行发行,主要由银行业金融机构互相持有的次级债,由于没有充分分散风险,且多数还有赎回条款,大都属于新规中的不合格二级资本。
建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表示,2009年银监会开始限制商业银行互持次级债以分散系统性风险,此后,次级债主要是保险公司和银行互相持有,一方面,保险公司对于长期债券有配置需求,另一方面,银行也和保险公司互相“抬轿子”,因为保险公司也要发行非公开次级债券。前述人士称,从明年开始,次级债融资补充资本的渠道将被堵上,这意味着银行要更多发展资本节约业务。
对于这部分属于新规中的不合格二级资本,银监会的做法是新老划断。2013年1月1日前发行大都“既往不咎”,可计入监管资本。但要逐年递减,到2022年止。而2013年1月1日之后发行不合格资本工具不计入监管资本。
数位受访的银行高管称,由于上述规定的截止期限是2013年元旦,且以届时规模为基数,所以银行都在争先恐后冲时点,力争在2013年前用足获批规模。
不过,前述股份制银行高管直言,虽然2013年前发行的次级债有一定宽限期,且可在存量到期后滚动发行,但考虑到监管规定的计提比例逐年递减,且对持有比例有限制,所以商业银行发行和购买上述次级债的积极性并非很高。
此外,还有一个技术性难题,就是如何发行合格的次级债,替换即将到期的不合格的二级资本工具。前述财务条线高管举例,根据监管规定,二级资本占比不超过50%,如果到期再发行合格的次级债,就会导致一定时点某家银行资本充足率大幅下降。如果未到期,新老并存,就可能会超过上述比例,“到底怎么办?目前还不明确,未来可能会个案协商解决”。
“有废也要有立。”前述大型机构投资人认为,中资银行和海外银行在资本方面的主要差距在二级资本工具上,下一步二级资本工具的创新应该加快。
“关键是创新融资工具,但这基本是个世界级的难题。”前述大行财务条线高管称。
多位受访者均提到了此前欧洲一些银行尝试发行的coco债,这是一种欧洲新出现的创新融资工具,但发行利率高达7%左右,融资成本令人望而生畏。
对于有上市或再融资计划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他们还在等待着市场窗口和监管放行,由于资本市场持续低迷,不少银行的股权融资计划已搁置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