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贷等现象或致社会融资规模存虚高成分
【财经网专稿】记者 魏枫凌 今年银行信贷增长疲弱,与此同时央行主动引导市场关注社会融资规模。另一方面,2014年至2017年将迎来债务到期高峰,于是企业提前通过中长期融资缓解短期的偿债压力,并倾向于发行5年及以上的债券。
【财经网专稿】记者 魏枫凌 今年银行信贷增长疲弱,与此同时央行主动引导市场关注社会融资规模。而这一指标,近期也被指存在虚高,难以反映真实的企业投资对资金的需求。
10月贷款增量低于预期,但非贷款融资保持高增长,连续两个月增量超过贷款,带动社会融资总量增速持续回升。中长期融资的占比都持续提高,似乎也预示着企业的投资需求在逐步回升。
但在现行的融资数据回升的情况下,M1增速却始终没有同步显著回升,而在过去经济复苏阶段,两者的走势往往是一致的。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分析师徐小庆对此认为,融资资金中用于支付人工成本、债务利息以及政府税收的比例不断上升,导致居民存款、银行利润以及机关团体存款的增速均高于企业存款增速。
在上一轮央行不断跳升存准率以对抗通胀时,即有分析师和市场人士指出,大型企业往往通过优势资质获取有限的银行贷款,并加码利率转带给中小企业。
在徐小庆看来,这种转贷的行为可能在债券市场上重新上演。优质企业发债融得比银行贷款更便宜的资金后,转贷给信用等级较差的企业赚取利差。
央行公布的10月新增银行和信托委托贷款激增,可支持这一判断。
另一方面,2014年至2017年将迎来债务到期高峰,于是企业提前通过中长期融资缓解短期的偿债压力,并倾向于发行5年及以上的债券。
由于企业发债会选择利率较低、审批较松的时间窗口,所以不可能与原有债务到期的时间完全匹配,这样就会造成短期内企业的总体债务在上升。徐小庆预计,未来随着债务到期量的加大,社会融资量有重新回落的可能。
央行明年年初将实施新的货币和信贷增速目标。而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期讲话称,中国经济在转轨过程中普遍存在过热冲动,货币政策需要始终强调防范通胀。高盛高华经济学家宋宇认为,这反映央行偏谨慎的立场,不排除货币政策在年初收紧。
如果央行如其所料收紧银根,那么企业融资可能更多转向非银行贷款,同时能获取资金的企业将进一步从事转贷活动。社会融资规模可能将更难反映企业真实的投资需求。
(证券市场周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