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体系重构的核心问题与约束

习 |2012-10-19 09:341990

编者提示: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蔓延,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特里芬两难”依然存在,这引起了国际社会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新重视。

  文/习 辉

  编者提示: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蔓延,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特里芬两难”依然存在,这引起了国际社会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新重视。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的需要,并促进国际经济增长,将是很长时间内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重构的核心问题。同时,黄金非货币化、格雷欣逆律和“特里芬两难”问题是现阶段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内在约束。

  世界经济危机10年一轮回,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90年代末东南亚金融危机和俄罗斯金融危机,2008年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近来频频刺激各国政要神经的欧州主权债务危机……国际经济金融形势风云变幻,风起云涌,货币是重要的幕后推手,现存的国际信用货币体系是引致屡次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国际货币体系的产生源于国际贸易,其不断变革和发展是为了更好地协调开放经济条件下世界各国内外均衡的矛盾和冲突,以便利国际经济交易,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分工,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利润最大化的最优路径,这些从根本上形成并改变着国际货币体系。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蔓延,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特里芬两难”依然存在,这引起了国际社会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新重视。

  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问题

  国际货币制度从金银复本位制到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再到美元本位制,是大国博弈引致世界经济金融格局变化的结果。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四个阶段:金本位制(1880~1914年)、金汇兑本位制(1925~193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1年)、牙买加体系或称浮动汇率制(1976年至今),其演变交替始终离不开国际本位货币供给如何更好地满足世界经济贸易增长的问题。

  纵观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史不难看出,无论是黄金还是美元,作为国际货币,都存在供应量的问题。货币学派的单一货币供给准则在国际范围内仍然适用,黄金由于其产量的限制,无法满足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贸易投资交易需求,制约了世界经济增长;而美元又面临着主权信用货币超发失去约束,带来世界范围内经济失衡和通货膨胀问题。国际货币体系的关键问题是,“国际货币”供应量与世界经济增长的协调,必须创造性地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向着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方向完善,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经济的全球化、区域化发展要求国际货币体系重构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全球化而货币仍然为国别货币的问题,国际货币体系重构是经济全球化在货币上的要求。美元作为实际上的国际货币时,其货币发行渠道从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发行、财政透支和通货膨胀三个渠道拓展出第四个货币发行渠道,即经常项目赤字。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实际上是美国在境外发行货币,以美国的国家信用购买世界各国的产品和劳务,其实质是一种货币形式的扩张和侵略。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最大缺陷在于国家之间经济政治的不平衡,各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等。最具体的表现就是不受约束的美元霸权及其垄断地位。美元与黄金脱钩后成为彻底的信用货币,具有主权信用货币和国际货币的双重身份,美国在享受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却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美国可以攫取数额巨大的铸币税,可以不受限制地向全世界举债,然后通过美元贬值减轻外债负担。而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分担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成本与风险。同时,也导致美国在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霸权地位和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目前全球的国际收支失衡主要表现为美国贸易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中国和亚洲其他主要新兴经济体及石油输出国等持有大量的贸易盈余。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是不可持续的,一方面表现为给拥有巨大经常项目盈余和高额外汇储备的国家带来巨大风险;另一方面造成美国外债不断积累,财政赤字不断恶化,美元波动增大,进而带动其他市场的波动,造成全球市场的失衡。同时加剧了全球性流动性过剩,加速了国际资本的无序流动,引起证券、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急剧上涨,加速资产泡沫的产生,当遇到不利因素时,促使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并传递给其他实体经济,导致金融危机频繁发生。

  1999年欧元的产生与顺利运行,从根源上是欧洲联合起来对抗美国对欧洲的货币扩张,从结构上改变着国际货币体系和储备结构,也促进了世界其他区域货币合作的深入和一体化的探索。东亚各国在《清迈倡议》的框架下积极推进区域货币合作,2011年启动区域储备库项目以增进区域抗风险的能力。非洲、加勒比海、海湾地区也加大了区域货币合作的力度,在欧元成功引入后,也加强了引进共同货币的尝试,目前在东加勒比国家组织(OECS),8个独立的岛国现已有了统一的东加勒比元。新建立的非洲联盟(2002年)开始考虑使用单一非洲货币;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ECOWAS)也考虑引进单一货币等。

  国际货币体系出现区域化合作的趋势,货币的多极化特征逐渐明晰。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和变化是世界各国、各经济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货币合作与货币竞争的均衡局面,任何经济发展变化和国家经济强弱对比变化都会成为国际货币体系变化的诱因,最终量的积累引起质的飞跃,这其中,国家经济发展起到根本性的支配作用。

  国际货币体系重构的三大约束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重构的过程中有三个重要规则,或曰是国际货币体系重构的三大内在约束:黄金非货币化、格雷欣反律和“特里芬两难”。

  黄金非货币化可更好地实现国际核心货币供给与世界经济增长及经贸发展的需求匹配

  黄金非货币化是指取消黄金的货币职能,使其与货币完全脱离联系,重新成为单纯商品的趋势。黄金曾是重要的国际货币和储备资产,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黄金的产量不能满足国际贸易的需求,逐渐退出贸易结算的舞台。

  黄金非货币化问题是“二战”后美元危机频繁爆发,以美元—黄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崩溃后产生的。然而,黄金并没有完全退出货币制度,各国中央银行的黄金准备仍在增加。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于对浮动汇率的频繁波动及难以实施有效的国际货币合作等问题的担心,西欧一些国家又重提恢复黄金的货币作用,以固定汇率制度重新取代浮动汇率制的主张,但由于黄金产量跟不上世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需要,黄金已不大可能再恢复金本位制时代所具有的那种作用,加之各国对此争议很大,因而黄金非货币化仍是目前的主要趋势。近年的金融危机,美元持续走软,为此,各国央行仍持有大量黄金储备,以实现储备的保值。虽然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已不具有明确的货币职能,但仍是各国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格雷欣反律是国际货币竞争的“潜规则”

  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即“劣币驱逐良币定律”,指在实行金银复本位制下,金银兑换比率固定,当金银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将逐渐增加,形成良币退藏、劣币充斥的现象。

  “劣币驱逐良币定律”只适用于两种货币必须按固定价格交换的情况。但在纸币时代,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992)发现相反的趋势:强势法定货币可能驱逐弱势法定货币,即格雷欣法则Ⅱ(Gresham's LawⅡ),俗称“格雷欣反律”。其后,许多学者也先后发现格雷欣法则Ⅱ。浮动汇率下,人们根据货币交易规模和稳定条件来判断货币优劣时,良币驱逐劣币。因此,20世纪美元驱逐了英镑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货币。更一般地说,在国际范围内,货币越优良,被运用的范围越广。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人民币逐渐从汇率管制走向市场化浮动,从提供结算便利到成为部分国家的储备货币,逐步走出国门,成为国际化货币。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对东亚各国的贸易逆差,必然导致大量人民币流向东亚各国,成为人民币海外发行的渠道,人民币将自然成为区域内重要的货币。按照国际货币的“强币驱逐劣币”定律,东亚地区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的货币竞争,将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之争。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也必将体现为世界各货币区经济增长之争,新的国际核心货币将是全球市场对强势货币的选择。

  “特里芬两难”是主权货币担任国际核心货币的内在缺陷

  Triffin(1960)提出的“特里芬两难”,即“信心与清偿力”难题深刻揭示了主权货币担任国际核心货币的内在缺陷。主权货币成为国际核心货币,必将被世界各国储备以用于国际贸易结算和投资,因此,其国际收支必然为逆差才能出现货币在境外流通的可能,而国际收支长期逆差又会反过来影响市场对该主权货币的信心。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决定了主权货币担任国际核心货币的局面还将存在,“特里芬两难”问题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国际货币体系的彻底重构必须以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得国家能够让渡货币主权,世界范围内实行统一货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全球范围内的生产社会化在货币问题上的要求。现阶段,国际货币体系只能是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增加担任国际核心货币的数量,以增加主权货币发行国之间的制约,缓解对一种主权货币的高度依赖,减轻其“特里芬两难”。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长期以来的出口导向和对外直接投资(FDI)驱动型经济发展战略,也给今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国际收支双顺差、以牺牲资源和环境得来的大量顺差进而换取大量外汇储备的状况就存在着巨大扭曲。探究其中的原因,与现行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分不开的。中国作为一个开放的大国,如果不改变这种局面,将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处于受制于人的境地,货币金融的弱势将侵蚀实体经济发展的成果。在中国经济日益崛起、欧美经济衰退的新背景下,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孕育着新的变革。国际货币体系作为国际利益最集中的载体,其变革的趋势势不可挡。中国在当前的局势下,更要分清形势,做好理论研究的准备,分析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之趋势,并找到自己的上风上水点。

  (作者单位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息中心)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王春英:2024年一季度中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2024-06-20 14:02
74656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2年前三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

2022-11-07 15:01
23064

王春英:国际收支平衡的内在基础依然稳固

2022-09-30 19:50
21645

国家外汇管理局:2022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2022-08-09 14:57
21967

2022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经常账户顺差创历史同期最高值

2022-06-26 21:12
12546

前11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收入21860亿元

2021-12-31 15:20
33221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