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透出企稳信号 继续把稳增长放在重要位置

张晓松 | 2012-10-18 21:59 796

  在攻坚克难中稳步前行——今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述评  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了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加之前期公布的外贸、信贷、物

  在攻坚克难中稳步前行——今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述评

  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了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加之前期公布的外贸、信贷、物价等数据,清楚勾勒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大势:主要指标基本达到预期,积极因素正在逐步积累,经济运行已由缓中趋稳向筑底企稳转变。这一成绩来之不易。

  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发展困难增多。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使中国经济始终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并为实现全年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统计数据透出企稳信号

  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增速比二季度回落了0.2个百分点。这已是中国经济连续第七个季度出现增速下降。

  尽管如此,与上半年相比,三季度尤其是9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已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企稳态势比较明显。

  “增速虽然在回落,但回落幅度在收窄,有些指标增速还在加快。”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经济增速回落幅度比上季度收窄了0.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收窄了1.7个百分点,投资增速还比上半年上升了0.1个百分点……

  从9月份数据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货运量、财政收入……几乎所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都在加快。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乏力主要受外需萎缩影响。今年七八月份,我国出口同比增速一度降至3%以下低位。但到了9月,出口增速大幅反弹至9.9%。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陈鹄飞认为,外部需求已出现回暖迹象。

  货币和信贷增长是社会总需求状态的体现。9月份,货币增速同比增速均较8月份有所提高,中长期贷款占比也有所上升。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这表明,曾经紧张的市场流动性状况正在改善,社会需求面开始企稳。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是国际通行的宏观经济重要先行指标。9月份这一指数为49.8%,虽然仍在50%临界点以下,但比上月回升了0.6个百分点,为今年5月份以来连续4个月回落后的首次回升。

  “看宏观经济走势,不能不看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9月PPI环比降幅缩小,说明出口、投资、消费三大需求均出现筑底回升迹象,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企业订单开始增加。

  “春江水暖鸭先知。”当中国经济出现重大转折或变化时,东部地区往往最先感触到。9月份,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东部省份经济增速已开始企稳回升。

  “我们初步判断,当前国民经济运行正在由缓中趋稳到筑底企稳转变。”盛运来说。

  与此同时,中国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民生事业继续取得新的进展。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体现了当前中国国民经济运行的良好态势。

  宏观调控推动经济企稳

  中国经济能够保持当前总体良好的发展势头,与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密不可分。

  进入2012年,持续近四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仍未结束,欧美债务危机不断“发酵”,世界经济大有“二次衰退”之势。外部环境恶化的同时,中国国内发展也出现不少新矛盾、新问题:需求增长缺乏后劲,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通胀压力依然较大……

  面对复杂严峻形势,中央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一方面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另一方面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打出一套稳增长“组合拳”:

  ——进一步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助其解决成本上升、融资难等问题;

  ——出台加强进口政策措施,促进外贸平衡发展;

  ——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银行体系流动性;

  ——实施“节能家电惠民工程”,扩大消费,促进生产;

  ——出台实施细则,鼓励民间投资

  ……

  “对今年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有关部门制订年度目标时就有预感,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范各种不利因素。为促进投资,有关部门从年初开始就加快了项目审批和在建项目资金的落实工作。”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回忆道。

  然而,外部环境不断恶化,由此带来的外需急剧萎缩,再加上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趋缓,使一季度中国经济延续了过去一年的逐季回落态势。

  “虽然经济增速回落尚在正常区间,但要防止下滑的惯性,当时只有进一步加大稳增长政策力度,才能及时为中国经济‘筑底’。”张立群说。

  5月下旬,中央果断决策,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采取扩大需求的措施,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此后,中央集中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两次调低存贷款基准利率,扩大利率特别是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关系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出台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八项政策措施……

  实践证明,这些政策措施对于增强市场信心、促进经济企稳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一轮宏观调控与上一轮保增长明显不同,既要稳增长,又要防止房价反弹,还要和调结构结合起来,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范剑平认为,当前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宏观调控功不可没。

  继续把稳增长放在重要位置

  “前三季度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应该说实现全年7.5%的增长目标是完全有信心的。”展望四季度,盛来运认为,投资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出口可保持温和回升局面,从消费角度来讲也很有信心,经济延续三季度筑底企稳可能性比较大。

  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国内外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比较多:出口受欧债危机影响仍然较大,扩大外需难度不小;一些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仍然存在成本高、融资难等困难,盈利水平不高;房地产市场还不稳定……

  一方面,稳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另一方面,一些潜在风险开始显现出来。

  物价和就业与民生紧密相关。今年以来,我国物价涨幅持续回落,城镇新增就业高于去年同期水平。然而,在18日举行的前三季度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上,盛来运先后用了两个“不能掉以轻心”,一个是针对物价,一个是针对就业。

  他指出,从后势来看,物价仍然存在上涨压力;而就业是一个滞后指标,经济下行对就业的影响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可以说,当前经济形势好转之时,也是稳增长的关键时期。

  专家普遍认为,要充分估计面临的困难、问题和风险,继续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落实好已经出台的各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

  “要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认为,基于防通胀考虑,货币政策没有太大的进一步放松的必要;财政政策也主要是落实好已出台的结构性减税措施,落实好各项民生工程的投入。

  稳增长还要与调结构、惠民生结合起来。

  “激发民间投资意愿,这是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希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稳增长不仅是追求短期内使经济增速快速回升,而且要着眼于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着眼于培养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指出,只要中国经济能保持7%到8%的稳定的包容性的增长,同时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卫生等投入,使经济发展成果真正惠及百姓,那么,即使个别阶段的经济增速波动也是可以接受的。

0
标签: 国家统计局 述评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