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看待重庆金融工作的宏观环境与改革契机
这个联席会议,一方面,主要金融机构可以交流交流;另一方面,重庆现在几百个大大小小金融机构,其中在各自领域块头比较大的有七八十个,大家在一起听听,触类旁通,有好处。企业要用钱只能找银行,老百姓有钱只能存银行,这才是中国银行业垄断的本质 今天我们开会,主要讨论金融,我们内部交流,还是要讲点问题。
——黄奇帆在重庆市第一次金融联席会上的讲话
编者按
2012年9月19日,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在重庆市第一次金融工作协调联席会议上讲话,讲话分三个部分,一些片段已见诸报端并引起关注,本报就此作了比较全面的整理,与读者共享。
以下文字根据讲话录音整理,标题及小题为编者所加。
金融业定期互相沟通情况很有必要
今天开一个金融联席会议。金融是重庆的支柱产业,服务于工商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各行各业都和金融密切相关,同时金融业本身又有一行三会,三大系统之间也有各种政策的衔接互动。金融和财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也有关系。所以,金融业搞个联席会议,定期互相沟通情况很有必要。
这个联席会议,一方面,主要金融机构可以交流交流;另一方面,重庆现在几百个大大小小金融机构,其中在各自领域块头比较大的有七八十个,大家在一起听听,触类旁通,有好处。
结合今天大家的讨论,讲三个层面的看法。
欧美经济宏观面七种负面状态及其长期化趋势
一是欧美的金融危机。自2008年次贷危机到去年以欧债危机为代表包括美国在内的主权债务危机,从金融角度讲形成了一个大趋势,表现在七个方面:一是货币政策极其宽松,这种宽松不仅表现在应对危机的三五年,可能会持续十年之久;二是利率极其低;三是实体经济有确切前景的投资领域不是很多;四是流动性局限在金融体系内,从货币到货币自我循环;五是这种自我循环表现为各种资本品和金融工具的投机,房市投资是一种投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各种金融市场投机也是,这个方面的量还是会很大;六是各个国家GDP会在很长时间内增长很低;七是失业率将居高不下。
不管欧洲还是美国,都有这七种状态,搞银行、搞金融的人都该关注这七种负面状态和它们的长期化趋势。从1990年金融危机以后,20年来,日本就有这七种状态;欧美会不会日本化?可以乐观地判断,也可以悲观地判断,如果说他们渡过了难关,又恢复了发展,当然我们大家乐见其成,但至少三五年或更长时间,这六七个特征状态大概是不会变的,绕不出这个圈。
欧洲人现在讲要进行结构调整,话是没错,什么叫结构调整?就是金融要去杠杆化,就是政府债务和GDP的比重超过1∶1的状况要改变,政府要减少债务,减少开支——首先要裁员,第二要降薪,这都容易引发社会政治不稳定。继续宽松呢,等于饮鸩止渴,所以就陷入一个左右为难的境地。
这是我的第一个判断。由于时间关系,国际危机事情不多说,我们就说和金融判断有关的六七个特征指标——可能会长期化,对中国有影响。
中国比西方国家多了三个3万亿美元的调控能力
第二个判断,关于国内经济。
首先,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尽管较大,但目前7%—8%的状态还是世界最好的,还属于高增长区间。今后五年、十年能够真正保持在7%—8%也是了不起的。8%基本上是九年翻一番,到10%就是七年翻一番,到14%、15%就是五年翻一番。所以在世界范围内,中国还保持着让人眩目、亮丽的高增长。
其次,乐观一点想,中国对付金融危机冲击、债务危机冲击,比欧美、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至少多了三个3万亿美元的调控能力:
其一,有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这是我们对付国际收支平衡重要的杀手锏,哪个国家看到我们有这一块总是肃然起敬。
其二,我国财政性债务只有GDP的40%,中央债10万亿元人民币,大家说得沸沸扬扬的全国几十个省的债也就是10万亿人民币,我们今年50万亿左右的GDP,20万亿就是40% ——就算将来有什么风吹草动,我们那时的GDP可能已经60万亿了,从40%到国际上公认的政府性债务安全线之间还有3万亿美元的空间可供政府做调控。
其三,大家一定要明白,中国多一块可以调度的国有资产,美国没有,欧洲也没有,所以他们一旦债务危机,想借助国有资产来腾挪也没有空间,希腊、西班牙,他们有什么国有资产?他们只能靠政府再举新债还老债。但是中国,光央企的净资产就有3万亿美元。
说这些是提醒大家,中国的调控弹性,“防弹衣”很厚实。唱衰中国的人很容易忘记这些基本特征,然后把欧洲一些情况说一通,好像人家生病我们也得吃猛药,吃错药,这是第二个概念。
中国城市化后劲还存在
第三,关于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
从长远趋势来说,现在城市化率在50%,大家有时候惊慌失措,说劳动力不够了,人口红利没有了,比较优势失去了。这种现象有,但是表现在北京、上海和东部沿海一些地区,表现为一种城市化率80%、90%的状态。
中西部城市化还处在发育期,至少还有10年、20年。有人说城市化率到70%—80%会达到平衡,那么按目前状态,一年一个百分点,也要一二十年。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城市化的后劲、成长空间是有的。
基础设施建设,要用100年的眼光来看
基础设施,2008年以来修了不少,有的当期利用不充分,比如高速公路,就有人说车子少、效益不好,是泡沫。
修路这件事是要用100年的眼光来看的。120多年前,作为欧洲最穷的国家之一,沙皇用十多年时间——每年花费比军费还多,修建了从西伯利亚到俄罗斯的铁路,那时候这条铁路有什么经济价值?我们是长治久安的大国,高速公路、铁路,为什么不修?早修总比晚修好——早修的成本低,早修可以拉动经济。这个东西要用上百年,所以,基建投资可不能急功近利。
利用后发优势促进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
第四,关于工业化和结构调整。我们的产业结构,大家老说过剩。是有这种情况,但是大家也要明白一个前提:我们处在产业化中期。如果我们现在产业发展已经达到高级阶段,产能过剩,就只能寄望科技进步带来突破,跃升至一个新阶段——凡处于产业高端的国家说高端产品过剩了就做低端产业,都是做梦:他皮鞋穿惯了,怎么可能掉过头来做穿草鞋的产业?不会的。
但我们处在中间状态,产能过剩被倒逼机制一逼,产生所谓的产业结构升级、技术结构升级——落后国家技术升级,大家不要相信什么东西都自己创新。引进、消化、吸收也是一种创新,这就是发展经济学所说的后发优势。
所以,我们处在这个阶段,就不断有可以跟进的产业。当然我们不能老跟进,到后来有些领域已经进入高级阶段,也要进行领先的研发。
从这个角度,如果一刀切地说都要去搞原创,其实是秀才谈兵;但如果通通一刀切只讲消化、吸收、引进,就是断了脊梁骨一样没有志气。中国之大,几个体系同时要拥有。我讲这一段,是希望大家理解:对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而言,只要策略对头,产能过剩的问题是不那么难以解决的。
不要为唱衰中国的舆论所惑
现在唱衰中国的舆论——特别是一些沿海有影响的电视台,可以在电视上肆无忌惮半小时、一小时地说,真正严肃持重的经济学家倒很少在电视上看到了。有的经济专家八卦化、演艺化、莫名其妙化,为了吸引眼球就唱衰中国,给你涂点墨水。
我们心里要明白,在座的都是重庆金融系统的领军人物,不能为这些所谓舆论所惑。中国的前景,今后五年、十年,基本面向好,根本不会出现所谓即将崩溃的状况。
所以,大家要树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十八大以后,今后十年到2020年或者2017年,整个经济走势,世界怎么走,中国怎么走,要有个大致判断。
企业要用钱只能找银行,老百姓有钱只能存银行,这才是中国银行业垄断的本质
今天我们开会,主要讨论金融,我们内部交流,还是要讲点问题。
中国这十年金融业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在全世界崭露头角,应该说搞得很好,但还有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当然,银证保三块不能混在一起讲,各有各的账。
银行应该是发展得最好。好的里边,的确也有四五个不足,理论界也好,一行三会也好,商业银行体系也好,国外同行提意见也好,主要集中在四五件事上。
其一,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还是太高,就是所谓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失调的状况,多年来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这是一个问题。
其二,我们说银行业垄断,银行业的垄断不是指国有银行垄断,不是指国有企业垄断——企业要用钱只能找银行,老百姓有钱只能存银行,很难有别的选择,这才是中国银行业垄断的本质。所以,我讲银行垄断的时候,绝不讲工、农、中、建、交国有银行垄断,私人银行就不垄断?没这回事。
这种垄断使得利率市场化的动能不足,因为利率市场化将大大减少存贷差带来的收益。刚才几个行长发言就说到这一点。我觉得这个和银行的垄断有关系。
其三,也正是因为垄断,在微观操作上,表现为银监会、人民银行都反对,但几乎每个商业银行都犯的一种欺负实体经济的错误——最近银监会发了一个要求“七不准”的通知,算是对此作了一个“小结”:不准以贷转存;不准存贷挂钩;不准以贷收费;不准浮利分摊;不准借贷搭售;不准一浮到顶;不准转嫁成本。
我仔细想,每一条都对应一种操作现象,而且一听就明白,真有这些事——不能怪银行,是体制使然,而且银监会发通知规定“七不准”以后,我们银行系统就好多了,这方面已经在改善当中,这也是一种问题。
其四,利差对银行业收入的贡献率达80%,五年前应该是90%,这五六年中间服务已经算五花八门地展开,但还是只有18%——国际上中间业务一般占到60%左右甚至更高,差一点的地方也有40%,只要利率市场化了,靠利差赚的钱不会太多,要在竞争中取胜,就只有靠非常完善的中间服务。当然,在人才、技术、文化等方面也都是要努力的。
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太低是一个问题,什么时候能把利差产生的收入降到银行总收入的50%以内,中间业务从18%变36%变40%或者50%,利率市场化就算成功了。
一行三会在“十二五”规划的指标体系里没写这个指标,这是他们稳当审慎;作为一个局部,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重庆应该先行先试,为国家做贡献。
所以,重庆的三大银行,不管三峡银行、重庆银行还是农商行,你们应该有个目标,到2015年,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达到30%,30%做不到就写个25%,2020年到40%或者45%,要有这个勇气,带个头——当然工、农、中、建、交会超越你们的。
这是利率市场化一个纲领性的指标,市场化如果扎实推进,利差收入必然锐减,如果中间业务又没有跟上去,银行系统大面积亏损是有可能的,那就变成中国金融业的一场灾难。
利率市场化的确抓住了牛鼻子
银行业的这四五个问题有内在体制层面的逻辑关系,是一条线串起来的:从最初一棵树吊死的状态演变为行业垄断,垄断导致所谓“七不准”或者说“七个存在”,同时导致银行业收入结构以利差为主——既然光利差一项就可以轻轻松松赚取高额利润,何必辛辛苦苦搞中间业务呢?
利率市场化抓住了关键。牵一发而动全身,真抓到位了,整个银行系统的贷款结构、负债结构、收入结构、客户结构都会变化。这个关键词在1995年、1996年开始说,今年以来中央明显加大了力度,如果操作中政策方法到位,肯定会有力促进金融改革和实体经济发展。
从这个角度,如果提一个工作要求的话,重庆市政府全力支持一行三会在重庆的金融机构更快地推进利率市场化。具体推进,重庆市属几个银行率先试点,争取有所突破。这个事情是整个金融系统的牛鼻子,具体体现在融资比重结构的变化,其中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是基础。
总之,对于利率市场化,我们理解透了,它不光是一个利率,会带动五六个方面结构的变化,把这五六件大事情看得见摸得着的操作好,这个地方的金融一定是市场化的金融。
关于银行就是这四五个问题,解决之道就是一个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券商是证券市场的核心企业
第二要讲证券公司的事。证券公司是证券市场的核心企业,刚才证监局的同志也谈到,证券公司这些年碰到很多困难,发展不快。
是有这个情况。到2011年年底,证券公司总资产才一万多亿。利润呢,一个农业银行2011年的利润就有1200多亿,跟全国109个证券公司一年的营业收入差不多,而这109个证券公司利润总和还不到农业银行的三分之一。
跟其他金融机构比,证券公司这10年的发展是最慢的之一。这是什么原因?我们从业务角度分析,10年前是IPO和增发、自营、帮人家做经纪,10年后还是这样。全世界的证券公司都会做理财业务,会帮人家做融资业务——上市和增发只是融资的一种,只要是投资银行,融资业务应该统统都可以做。银行资金一紧,就通过信托融资,顺流直下几万亿融资,总资产就扩张了。所以不做融资的金融公司做不大,金融企业最重要的业务就是帮有钱的和没钱的之间做融通。
第二要做理财业务,信托是一种理财,银行储蓄也是一种理财,当然银行还有高级私人理财业务。我们的投资银行基本不理财,主要就是搞一个通道让人家炒股票,也是问题吧?
所以,第一个是融通业务,第二个是理财业务,第三个当然是投资业务,投资业务做得也很少。十八般武器,我们可能就用了小米加步枪。中国经济、中国金融高速成长的主渠道,我们的投资银行都不介入——中国金融主渠道里边的那些业务,按国际惯例,投资银行都可以做的你们都可以做,这不叫创新,是按惯例办。如果能致富、能收钱的主流业务都不做,就在一个没有业务的很窄的渠道里搞创新,我跟你们说,变不出花来,IPO有什么好创新的?好好服务而已;自营有什么好创新?好好地炒股票,这么炒那么炒,雕虫小技的创新,到后来就变成老鼠仓、个人发财的创新、违法的创新,因为都钻牛角尖里了。
西南证券现在有几个毛病要解决好
站在重庆的角度,要对谁说话?西南证券作为重庆主要券商,有几个毛病要解决好。
其一,老三板、新三板,要六板齐下,叫创新也好,主渠道也好,就是IPO的工作、自营工作、经纪业务照做,是老三板;理财业务、融资业务、投资业务也要展开。这六个板块一起展开,形成你的创新业务。
其二,西南证券很奇怪,过去10年每年的IPO主要做全国的,重庆上市公司几乎都和它无关——我不是说要搞垄断,但“近水楼台先得月”总归有道理吧?这个不到位,是你不会抢机会,不会服务。要改变这局面。如果重庆本土企业要上市要发债,有30%、50%和你有关,你就是为重庆经济服务,当然外地的券商也一样欢迎。再有,你的自营要好好做, IPO不能输钱,你是上市公司,总要为股民负责。你拿了30亿的钱自营,如果赚不了10%、15%,这钱给你们自营干什么?让你们去开老鼠仓啊?就拿这个钱做别的事情,去收购兼并去做直接投资就行了。所以要锁定一个投资回报率,要考核,不能旱涝保收,要工资奖金各方面拉在一起,要有完善的监控机制,要规范,要阳光,这是讲自营。第三是经纪业务,关键在通道和服务,现在有几十个门市部,当然还可以,服务要做好。
另一方面就是要多做一些收购兼并,重庆政府推进重庆国资委搞了那么多收购兼并,本来收购兼并的一个桥梁、一个中枢角色就应该是证券公司,西南证券应该在重庆企业的收购兼并里发挥作用。
再有一点就是西南证券怎么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商业银行携手作投资顾问、融通顾问,怎么拓宽理财业务——不是要你创新,因为那都是信托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早就在做的事,也不是说你没有保险执照还要你去做保险,没有银行牌照还要你去和商业银行抢饭吃——在业务上,人家那些方面已经很成熟,你应该和人家合作,银证保综合金融,就是德国人的全能银行、全能金融机构,我们这方面就该展开,展开了是银行收购了证券还是证券收购银行,是信托投资了证券还是证券投资了信托,其实有现成的工具帮助我们把业务通道打通,比如收购控股某个信托公司,收购控股某个商业银行,收购控股某个租赁、担保之类的非银行金融企业等等。
证券公司的资金通过收购形成了多牌照的金融企业,盈利模式就改变了——从单一的窄渠道转化为多元的宽畅大道,在业务上,每一种牌照对应的业务都按一行三会的监管制度规范运行,就会综合成资源优化配置的全能金融机构。
监管当然要跟上,这就需要大家多沟通,信息沟通充分,大家的立场、观点就容易产生共识,有共识就协调了,没有共识,大家站在自己的牛角尖里或者地盘上想事情——今天我们这个会议倒协调不了这些事,我们就是沟通,互相了解,互相学习。
证监会“十二五”规划出来了,关于证券业、关于资本市场发展的15项措施还是很好的,考虑很周全,其中突出的我觉得有两件事:中国券商100多个变13个、15个没有关系,但是要有一批千亿级的券商——看看高盛,一个公司多大的资产,近万亿美元,一个公司就顶了我们100多个券商的三倍。总之,一个是券商要强,二就是市场体系,发行上市各方面的事情。
关于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也一样——总部在重庆的保险公司有3家,保险业这些年发展够快。但刚才保监局同志说到了,保险公司也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是保险公司利润太低。二是保险利润为什么低?刚才大家说交强险,好像是为民生,死人了,赔是硬约束,收费呢,政府管制又压得太低。
在我看来,很重要的一点是,银行存款比重过大。几万亿元的保费存在商业银行,2%,很低的存款利率——就算你是大客户可以议价,高一两个百分点又如何?
要把保险资金投资市场拓开
保险资金回报率低的很重要原因,就是保险资金投资市场没有拓开——如果10%投到股市,还有利于股市稳定,当然也不是全进股市,有10%、15%进股市,10%、20%进一些有价值的商业地产,长期持有这个房产出租,只要有个10%的回报,超过利息就很有价值。当然还包括有稳定回报的基础设施、各种高科技产业的投资等等。
三是宏观调控,比方刚才大家说交强险的管制方法就属于此类。
四是保险的产品种类还跟不上现实需要。比方说对地震之类的重大灾难,就缺少保险品种,或者再保险发育不充分,或者缺少分散风险的方法——一倒霉就赔光。
还有农业保险,一提到农业保险,大家往往就觉得是个赔本买卖,一讲农业保险就是政府补助,好像没有政府补助就不能动——其实农业保险在国际上都是市场化的,巨大的业务没有展开。农村其实是一座金融富矿,法国最大的银行就是农村银行,中国现在把脚伸到农村的那些银行都赚钱,但农业保险不大容易展开,这也是一块。
再有一个品种是信用保险,进出口信用保险就属此类,信用保险目前不怎么有规模,大家刚才也说到,担保的保险——担保公司帮人家担保,其实就是一种信用保险,如果信用保险做得好,所有的担保公司都该关门,但因为信用保险没有展开,弄了一批土枪土炮搞担保公司——其实把这些担保公司送到保监会,批成一个信用保险公司牌照更规范,更符合国际惯例。
总之,怎么样探索新业务,或者在原有业务体系中开发新产品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也是一个问题。重庆的三个保险公司要多从这些方面动脑筋。
银证保在一个地区的金融体系中是基础中的基础,从业务角度做点分析,可以帮助大家开启思路,我们要落实市委第四届党代会精神,到2017年把重庆建设成为金融中心,就必须把这些问题解决好。有些问题是全局性的,我们先一步进行了思考,对重庆发展也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