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乐观情绪显著上升 物流七大因素影响走势

2012-10-08 14:26 790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9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49.8%,比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该指数自今年5月份以来首现回升。10月底,创业板上市公司迎来首批限售三年以上的股份解禁,此前市场传言创业板解禁洪流高达500亿,而近日首批解禁的32家创业板公司大股东表示延长股份锁定,解禁市值剩100亿。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9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49.8%,比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该指数自今年5月份以来首现回升。主要分项指数当中,只有个别指数略有下降,多数指数均不同程度回升,尤其是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等主要先行指数回升明显,显示国家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效应逐渐显现,经济运行逐渐筑底趋稳,为四季度经济稳定增长奠定了较好基矗

  从11个分项指数来看,只有产成品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略有下降,其余指数均不同程度回升。分行业来看,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服装服饰业、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等8个行业高于50%;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等13个行业低于50%。

  针对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情况,特约分析师张立群分析认为:“9月份PMI指数出现回升,表明经济筑底企稳迹象趋于明显。新订单指数回升,反映国内投资、消费需求增长企稳;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升,预示出口开始恢复。产成品库存指数继续降低,原材料采购指数回升,表明企业去库存活动基本结束。生产指数回升表明受订单增加的影响,企业生产开始恢复。综合分析,经济增速下行态势开始改变,预计未来经济增长将稳中略升。”

  新订单指数回升。本月新订单指数为49.8%,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从行业看,烟草制品业、纺织服装服饰业、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9个行业高于50%;金属制品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12个行业低于50%。从区域看,东部和东北部高于50%;中部和西部低于50%。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高于50%;中型企业位于50%;小微型企业低于50%。

  生产指数略有回升。本月生产指数为51.3%,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从行业看,烟草制品业、纺织服装服饰业、汽车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10个行业高于5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11个行业低于50%。

  新出口订单指数、进口指数回升。本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8%,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从行业看,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11个行业高于50%;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10个行业低于50%。

  本月进口指数为47.7%,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从行业来看,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等7个行业高于50%;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14个行业低于50%。

  产成品库存指数下降。本月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7.9%,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从行业来看,造纸印刷及文教体美娱用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制造业等6个行业高于50%;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2个行业位于5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13个行业低于50%。

  购进价格指数回升。本月购进价格指数为51%,比上月上升4.9个百分点。从行业来看,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业等10个行业高于5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11个行业低于50%。从区域来看,东部和东北部高于50%;中部和西部低于50%。

  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说明

  1.主要指标解释

  采购经理指数(PMI),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PMI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收缩。

  2.调查范围

  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中制造业的31个行业大类,从全国抽取820家样本企业进行调查。

  3.调查方法

  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采用PPS(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抽样方法,以制造业行业大类为层,行业样本量按其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分配,层内样本使用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成比例的概率抽龋

  本调查采用联网直报的调查方式对企业采购经理进行月度问卷调查。

  4.计算方法

  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问卷涉及生产量、新订单、出口订货、现有订货、产成品库存、采购量、进口、购进价格、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等11个问题。对每个问题分别计算扩散指数,即正向回答的企业个数百分比加上回答不变的百分比的一半。

  PMI是一个综合指数,由5个扩散指数(分类指数)加权计算而成。5个分类指数及其权数是依据其对经济的先行影响程度确定的。具体包括:新订单指数,权数为30%;生产指数,权数为25%;从业人员指数,权数为20%;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权数为15%;原材料库存指数,权数为10%。其中,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逆指数,在合成PMI综合指数时进行反向运算。

  5.季节调整

  采购经理调查是一项月度调查,受季节因素影响,数据波动较大。现发布的PMI综合指数和各分类指数均为经季节调整后的数据。(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今年外贸目标面临严峻压力欧盟成首要因素

  对外贸易:中国制造抢占国际市场

  31岁的倪文明黝黑敦实,是千千万万个浙江义乌商贩中的一个。他的工作是通过网络接下美国客户的订单,然后只身一人跑到江苏无锡、浙江温州的小工厂,把订单变成商品,再通过汽车和轮船将商品运送至美国。

  倪文明从来没去过美国,也不知道他的美国客户长什么样子,但是他每年能把几千万个五颜六色的塑胶手环换成一沓沓美元。

  在商品琳琅满目的义乌,纽扣、灯泡、甚至胸罩扣环,只要你能想到的东西,都能在义乌找到。无数的倪文明通过“蚂蚁搬家”的方式,把这些商品卖到美国、欧洲、中东和非洲。义乌也因此成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

  义乌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港、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中国加入WTO十多年来,义乌的对外贸易总额飞速增长,2010年进、出口额分别是2000年的8.9倍和27倍,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2%和35%。

  事实上,在这10年里,整个中国的进出口总值从2001年的5197.5亿美元跃升到2010年的29727.6亿美元,增长了近6倍,年均增长率在20%以上。

  出口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也给中国带来了巨额的外汇储备。从2001年的2122亿美元到2010年的28473亿美元,中国的国家外汇储备增长逾12倍。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也从2001年的11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10年的近40万亿元人民币,从入世之初的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跃升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从美国纽约街头的高档成衣到非洲安哥拉农村的手机,中国制造充斥在世界的每个角落。

  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基础性工程,今年是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建立10周年。

  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达746.5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8.5%,全球排名第四位。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1.3万多个境内投资者在国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8万家,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达4247.8亿美元,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近两万亿美元。这是加入WTO后,中国对外贸易的一个缩影。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今年1~7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3677家,同比下降12.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66.7亿美元,同比下降3.6%。

  对外贸易方面,1~7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21683.7亿美元,同比增长7.1%。今年7月出现外贸增速特别是出口增速的急剧回落,7月当月中国和欧盟的进出口总额约为480亿美元,同比下降8.9%,其中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下降了16.6%。而同期,中国对欧盟以外的地区出口平均增速仍然在5.5%左右。不过,仅7月的这一个缺口就影响了近1300亿美元的出口额。对比年初进出口10%增长的目标,可以说中国贸易面临严峻压力。

  沈丹阳表示,主要原因是当月我国对欧盟的出口大幅下降所导致。欧债危机进一步升级并趋于恶化,欧盟各国进口需求急剧下降,超出了很多专家的预判。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今年以来我国和欧盟的贸易额严重下降,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出口总体增速的首要因素。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盛斌撰文指出,加入WTO后中国贸易政策的演变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年~2005年),全面切实履行入世承诺,有力推进了规则导向的经济市朝与贸易自由化,使经贸法律法规体系与政策管理的透明度显著提高;第二阶段(2006年~2008年),为促进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减少对外贸易盈余所带来的国际压力,对贸易政策进行一定的调整,主要表现为对部分出口的限制;第三阶段(2008年~2012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采取稳定外需、逐步纠正对外失衡的贸易政策。

  近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广东考察时指出,当前,要高度重视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推动出口稳定增长,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良好条件。

  对很多外企来说,2012年绝对是“寒冬”,但对广西南宁蕴霞民族服装设计工作室总经理杨春霞而言,却是难得的机遇。

  “刚刚跟美国签了一个两万美元的订单,而且应该是个能持续带来订单的潜力客户。”2004年下海的杨春霞曾是高校里教服装设计的老师,如今,她的网上服装店被阿里巴巴授予“全球十佳网商”的称号。

  2010年,德国一家企业联系她定制德国传统民族服装。在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上做民族服装生意的杨春霞抓住了这个机会,成功把生意拓展出去。一年过后,她公司2000多万元的营业额中,有三分之一是来自外贸收入。

  杨春霞介绍,外贸虽然只占其公司销售额的三分之一,但利润却是国内贸易的一倍甚至两倍。

  差异化、定制化的商品在欧美仍然畅销。杨春霞说,创新是她抓住客户的第一要素,她可以根据各国民族的特点来开发市场,根据客户需求定制服装。

  中国的原材料也是她的一大法宝。杨春霞在广西各地搜集民族布料和原材料,这些独特的原材料价格高,利润相应也高。

  2012年上半年,杨春霞的外贸一直在持续增长。“这些东西只有我有。”杨春霞说,她从来不打价格战,未来这个市场只会连年增长。

  对义乌的小老板倪文明来说,他也并不担心未来的日子,“中国的经济还在持续增长,除了中国,没有哪个国家能提供这么多便宜又种类繁多的商品。”(中国青年报)

  多航空公司10月起上调国际航线燃油附加费

  核心提示:多家航空公司将于10月1日起调整国际航线燃油附加费,依目前信息,除国航中国大陆飞往日本航线属下调外,多数延续上月的上调格局。

  新华08网北京9月30电记者从携程旅行网了解到,多家航空公司将于10月1日起调整国际航线燃油附加费,依目前信息,除国航中国大陆飞往日本航线属下调外,多数延续上月的上调格局。

  据悉,国泰、港龙航空将从10月1日起,同步上调国际航线的燃油附加费。往返中国大陆地区和香港航线,每段上调0.3美元,从原来的31.20美元上调至31.50美元;往返香港及南亚次大陆的航线,每段上调4.6美元,从原来的135.50美元上调至140.10美元。

  国航则自10月1日起,调整日本与台湾航线的燃油附加费。自中国大陆飞往日本航线,下调20元人民币,从470元人民币调整至450元人民币;自台湾飞往中国大陆航线,则上调10元人民币,从165元人民币调整至175元人民币。

  东航、上航则自10月1日起,调整中国大陆往返美国航线的燃油附加费。自中国大陆飞往美国航线,上调100元人民币,从1000元人民币调整至1100元人民币;自美国飞往中国大陆航线,则上调15美元,从160美金调整至175美元。

  中华航空则从10月1日起,将中国大陆地区往返香港航段的燃油附加税上调0.3美元,从原来的31.20美元上调至31.50美元;大陆往返台湾之间的直航航班,每航段燃油附加费则维持40美元不变。

  泰国航空则从10月1日起,将北京、上海往返曼谷航线的商务舱燃油附加税上调19美元,从原来的77美元上调至96美元,经济舱燃油附加税则不变。

  阿提哈德航空则早自9月24日起,调整所有中国大陆始发航线的燃油附加税,经济舱每航段增加5美元;公务舱及头等舱每航段增加30美元。(新华网)

  一批新规今起实施药品安全黑名单将公示

  原标题:一批新规今起实施政府不得购建豪华办公房

  买豪华公车、建豪楼可能丢官,制售假药、劣药的违法企业以及主要责任人将上药品安全“黑名单”……一批新的法规规章今起实施,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药品安全将建“黑名单”

  今后,百姓买药用药将更加放心,国家食药监局公布的《药品安全“黑名单”管理规定(试行)》今起施行,规定提出,省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建立药品安全“黑名单”。从事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的企业,如严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将被纳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

  政府不得采购奢侈品

  今起,首个专门规范机关事务管理活动的行政法规《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将正式实施。《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建立健全机关运行经费公开制度,政府各部门应当采购经济适用的货物,不得采购奢侈品、超标准的服务或者购建豪华办公用房。今后,超预算开支“三公”、购建豪华办公用房、安排与业务工作无关的出国考察等情形,情节严重的将面临撤职处分。

  快递赔付标准有望统一

  国庆假期不少市民选择宅在家网购,《快递运单》国家标准将于今日起正式实施,今后所有快递公司的运单有望统一格式。对于消费者快递时遭遇的快递运单信息模糊,赔付标准混乱等问题,标准进行了统一的规范。据悉,此标准属行业标准,不强制执行。

  100瓦及以上白炽灯禁售

  据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的公告》,全国今起禁止进口和销售10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这意味着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进程进入实质性阶段。

  绿色食品准入“门槛”提高

  农业部日前修订的《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将于本月施行。新修订的管理办法进一步严格了申请人的资质条件,包括生产加工条件、原料基地建设、质量管理水平和承担责任的能力;提高了产品受理的条件,即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要求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包装贮运等必须严格执行绿色食品标准。

  教育督导经费列入财政

  《教育督导条例》今起实施,根据条例,教育督导的内容包括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督导;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工作的督导。条例指出,国家实行督学制度。

  (北京晨报张璐)

  七大因素影响节后走势

  9月末,沪指盘中瞬间击穿2000点快速拉升,双节过后A股反弹势头能否持续,哪些因素将影响节后走势?《大众证券报》特别邀请了东吴证券策略分析师罗佛传、国金证券财富管理中心分析师陶英杰等展开讨论,梳理出可能左右节后走势的七大可能,以飨读者。

  一、PMI在50%下方徘徊

  9月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为47.8%,尽管较8月终值小幅上升,但已连续11个月低于50%的荣枯分水岭。节日期间,9月汇丰PMI终值将发布,预计仍不会突破50%,表明中小企业在当前经济运行态势下压力仍存。同时,采购联合会公布的8月份PMI数据为49.2%,自去年11月以来首度跌破50%;特别是先行指标中,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较7月下滑,预计9月仍会在50%下方徘徊。

  二、菜篮子里知通胀

  经历了短暂的“1时代”之后,8月份CPI同比上涨2%。目前看,9月份CPI或再度回到“1时代”,一方面9月份食品价格总体表现平稳,另一方面9月CPI翘尾因素较8月也大幅回落0.44个百分点。然而,受美国QE3及日本追加宽松资金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输入型通胀压力上升,而农产品价格也有所攀高。因此,10月CPI会否往复需密切观察,而菜价、原油价格等可作为考察标的。

  三、Shibor利率继续下行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表示,近期欧美新的救助和刺激措施的影响需密切关注的同时,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受央行本周净投放3650亿影响,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呈现全线下跌的态势,如9月28日隔夜Shibor利率下跌52.34个基点至2.4758%。随着季末揽储效应的瓦解,预计节后Shibor利率仍有继续下行的可能。

  四、楼市的升温与调控

  今年以来,楼市成交量明显放大,特别是首套房需求、刚性需求的释放导致部分城市出现房价的小幅回升。数据显示,8月底,全国商品住宅待售面积达2.04亿平米,同比增长42%,到达历史峰值。8月份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也大幅反弹。随着国庆期间房展会的开幕,投资者仍可近距离观察楼市价格走向,在建及新开楼盘动态等。如果房价仍有攀升的苗头,不排除调控政策加码的担忧继续抬头。

  五、救市举措呼之欲出

  A股市场持续低迷时,主流媒体和专家学者纷纷呼吁救市。日前,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也表示,证券监管系统正在加大协调力度,积极推动降低分红成本,会同有关部门修订相关税收政策,降低证券投资有关税率。此外,证监会将在现行法规框架下,进一步研究完善上市公司分红与再融资挂钩制度,强化外部约束机制作用。因此,节假日期间,不排除管理层有相应的利好出台。

  六、锁定承诺有望跟进

  9月26日晚间,探路者、宝德股份等32家创业板公司相继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承诺股份解禁后年内不减持所持股份,或是延长限售承诺。尽管创业板整体风险在于第三季度业绩的放缓,特别是个股估值水平还有下调的可能,但随着上市公司做出积极姿态,市场信心有望重塑。因此,未来能够持续出现锁定公告,以及股东增持、回购的消息,势必给予两市正能量的传导。

  七、欧债危机继续发酵

  美国将于10月5日公布非农就业数据,从目前看,美国经济运行仍较为平稳,市场愈加关注的仍是欧债危机的进程。尽管9月份担忧情绪有所缓解,但随着10月底,西班牙偿债高峰的到来很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危机,目前希腊也爆出抵制财政紧缩的消息。此外,10月4日,欧洲央行议息,预计仍可能维持当前基准利率不变。(大众证券报李喆)

  十月乐观情绪显著上升

  九月股市,特别是最后一周,投资者尝尽大悲大喜。对于后市,莫尼塔基金经理调研显示,10月份公募基金比私募基金更加乐观,而私募更偏向中性看法;消费、基建等板块是两者共同看好的板块。

  调研显示,公募基金经理对10月市场走势的乐观情绪显著上升。有接近一半的受访者对10月大盘走势明确表示乐观,比上个月增加了21%;同时,对市场的悲观情绪显著改观,相比于上个月的42%,本月下降为32%;持谨慎态度的比例为19%。乐观者的理由是市场已经超跌,市场情绪已差到极点,这正是筑底反弹的机会。

  对未来六个月的大盘走势看法上,乐观的比例略有上升,从43%上升至48%,多数乐观者判断大盘指数上涨空间在5%-10%。对市场持中性以及悲观态度的调研对象比例与上个月基本持平,分别为36%以及16%。持市场中性的调研对象依据主要是对未来经济基本面走势的不确定及市场会慢慢接受企业去产能的事实。悲观者则向下看到1800点。

  当前,公募基金经理更看好消费和水泥板块。由于创业板的中小市值企业有大量的解禁股票,该板块也是调研对象规避的板块。也有相当数量的调研对象表示目前没有特别偏好或规避的行业。在周期和非周期的偏好上,偏好周期性板块的调研对象大幅增加,从上个月的12%上升至42%。偏好非周期行业的调研对象大降至32%。

  在私募基金经理调研中,对10月市场表现持乐观态度的比例与上月基本持平,接近三成;而悲观情绪则显著下降,由上个月的40%下降为本月的29%;42%的受访对象则认为大盘以震荡为主。未来6个月的大盘走势判断也基本与上个月持平,42%认为整体可实现正增长;29%表示以震荡为主,29%则表示悲观。

  在行业选择方面,私募基金的选择比较分散,周期类行业、医药行业、券商、消费、汽车、基建均有其支持者;不被看好的行业则与公募基金的选择类似,周期性行业以及创业板为最多的选择。本月周期类的偏好度为36%,另有50%的受访对象偏好非周期行业。

  (大众证券报黄晓霞)

  2000点私募操作主线

  市场如今一直徘徊在2000点上下。是进是退?底线在哪儿?其实这是私募高手们早就思考好的问题。我问了几个今年市场上操作还算不错的私募,发现他们的操作主线有一些共性。

  首先针对海外市场,可能日本钓鱼岛事件搅乱了一些操作节奏。原本对海外市场并不敏感的私募,都开始密切把握与海外市场有关的投资主线。

  目前在私募中一个主流的想法是:不管菲律宾事端,还是钓鱼岛事件,都是美国担心人民币国际化步伐过快而故意挑衅的表现,因为人民币国际化动了美元的奶酪。那人民币会朝着哪个方向走呢?金融大鳄索罗斯的观点也代表了很多私募的意见——中国利用货币低估和囤积外汇储备来促进经济增长的策略已经走到了尽头,当前的中国必须改变。但同时,政策制定者又担心增长减速产生的麻烦,这也意味着,当前人民币是被低估了,但办法也比较有限。

  至于QE3,他们都觉得对国内市场影响不大,因为美联储推出QE3,中国政府并不会随之放松货币政策。如果中国也大幅降低利率,那么通胀就非常难以控制。国内通胀回落,是建立在M2持续回落的基础上的,政府用了很多行政手段,如果现在放松货币政策,那么通胀就会卷土重来,基本就前功尽弃。而美元指数已处于低位,虽然量化宽松会打压美元指数,但欧洲的情况并没有比复苏中的美国好,因为欧债危机的内在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在扩大。短期来看,QE3会拉低美指,但这个趋势不可持续。所以,大宗商品的涨势,在美元指数不会继续走低的情况下,短期内的涨幅也不会取代中长期的跌势。

  一些做海外市场的私募觉得,在全球低利率的大背景下,黄金还有投资机会。

  其次针对国内A股市场,2000点是底吗?9月最后一周,因为朦胧利好消息刺激,指数在9月26日破2000点后,在9月27日出现急涨。很多人认为,这是见底信号。然而,很多私募告诉我,他们不认为2000点就是底部。他们的意见多数是,2000点是十八大维稳的一个底,很可能随着十八大召开,指数还要再下一城。这主要还是基于当前市场上看不到经济学家陶冬所称的超激因素。市场上没找到持续动力,而实体经济并不理想——第三季度经济数据很差。原因主要为现在地方政府出台大规模的刺激计划,让当前很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无法落实,因为现在整个经济的杠杆已经很高了,上市公司的债务非常繁重,当前银行贷款特别是中长期贷款连续几个月没有流出,中长期的投资无法回升。再加上国退民进政策有些反复,民间投资也没有信心。所以,当前,资金面的问题、上市公司业绩的问题、年终债务问题,会传导到所有的行业和领域,会拖累大盘。除基本面外,四季度后市场维稳力量也逐渐削弱,新股发行又重新开始,都是造成市场下跌的隐患。

  不过,也有少数有信心的私募,在他们看来,指数到2000点至少已经是相对底部,而且此前担心的10月底创业板的大非的解禁也有了新的变化——9月26日,不少创业板公司发出公告,一些大非不会在2012年底前抛售股份。另外,QFII资金在大举入市。这些都是好的消息,至少已经到了布局的时候。

  具体到板块方面的机会,尽管9月底的金融、地产表现不错,看起来周期股正在启动,但私募并不看好地产,他们觉得地产还在消除泡沫的过程中,而金融创新会驱使券商、保险等行业进入新的投资周期,但这也不是长期投资方向。从中长期来看,他们还是更喜欢防御性板块,看好的行业主要有节能环保、医药和消费。

  理由是,这些板块是政策的长期扶持方向,也符合社会发展。比如医药行业,中国未来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医药未来会有比较大的中长期投资机会。而消费升级也是趋势,比如休闲旅游、游艇这种符合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的新兴消费品行业会增长迅速,长期都是热点。

  有些私募淡定地说,在市场恐慌的底部区域,就应该选择优势行业、优势企业全面介入,耐心持有。总的来说,医药、消费行业依旧是A股市场长期投资主体,电子行业周期性较强,节能环保行业在国内的发展空间巨大,相关细分行业与个股将保持长期超额收益。

  另外创新交易方面,原本单一做多的私募也在寻找一些新的投资方向。除了转融通,他们另一个新近关注的是国债逆回购。9月27日,国债一日逆回购,盘中最高达到20%以上,是平日的5、6倍。当前国债逆回购的天量资金对私募而言,也增加了潜在交易机会。(股市动态分析)

  9月大宗交易数据分析:市场下跌交易升温

  尽管市场迭创新低,但9月大宗交易平台的交投却较8月份明显升温,81.64亿元的月总成交额,相比8月份环比增长24.51%。

  交易背离市场升温

  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9月26日,沪深两市月内共有197家A股公司发生大宗交易443次,累计成交9.97亿股,成交总金额81.64亿元。截至统计日,本月还有两个交易日的数据没有披露,但无论月内涉及公司数量、发生交易总次数、总股数和总金额都超越了8月全月。

  尽管9月份大盘不断刷新新低,但大宗交易成交价格却随成交量一起较8月出现回暖。统计显示,9月份443次大宗交易平均折价率为6.02%,其中129次主板公司发生的大宗交易,平均折价率仅为3.64%。

  溢价股中多牛股

  虽然整体平均折价率降低,但从个股看,9月份以溢价成交的大宗交易仅有14次,为5月份以来的最少月份。9月18日,新湖中宝以3.45元于大宗交易市场成交20982.49万股,成交金额72389.58万元,成交价较当日收盘价溢价6.81%,为截至统计日9月份溢价幅度最高的公司。与此同时,9月19日,新湖中宝再度以3.39元溢价1.8%成交5384.54万股,成交金额18253.58万元。两笔交易的买卖双方均为湘财证券长沙韶山路营业部,交易股份全部来自大股东新湖集团的减持套现。据悉,交易目的有可能是为引进战略投资者,以便未来在更多层面和领域进行合作。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本月大宗交易以溢价成交的公司中,今年以来的强势股颇多,如丰华股份、汉商集团、宝莫股份等,截至目前今年的涨幅均超过了40%。

  机构吸筹力量增强

  相比8月份机构专用席位现身大宗交易的寥若星辰,本月机构的“热情之火”并没有因市场的回调“冷水”而熄灭。统计显示,截至9月26日,两市有15家公司发生的24次大宗交易,买入方都出现了机构专用席位的身影。9月26日,三安光电以13.23元在大宗交易平台成交44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05%,金额高达5.82亿元,此次高调接盘的机构可能在三季报中曝光。从交易信息看,三安光电本次大宗交易的成交价较当日收盘价折价8%,卖出方为湘财证券乌鲁木齐克拉玛依东路营业部。根据公司二季度末的股东名单看,北京嘉诚资本投资和中融国际信托-中融增强33号都持有公司4400万股,前者为2010年参与公司定向增发,后者系在二级市场持续买入,两者本次都有减持的可能性。

  尽管机构热情本月有所升温,但其中也不乏平安银行、万科A、中联重科、广发证券、五粮液、苏宁电器只为机构专用席位之间的互相倒手。

  小盘股遭抛售影响大

  统计显示,目前中小盘公司依然占据了大宗交易的绝对比重(9月份,77家主板公司发生大宗交易129次,成交34.66亿元;120家中小板、创业板公司发生大宗交易314次,成交46.98亿元),但其中也不乏蓝筹股的身影,如浦发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中国石化、中国联通等。观察此类公司大宗交易的买卖双方,卖出席位主要是海通证券国际部,买入席位则均为中信证券总部。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很可能是QFII套现行为所致,因为海通证券国际部主要是QFII等席位集散地。不过毕竟该席位上的大宗交易数量虽然庞大,而实质减持金额并不大,所以对股价的影响力度也相对较校而一些小市值品种的大宗交易极其频繁,则导致了部分个股因此而股价急跌。9月11日,宝莫股份在大宗交易平台成交100万股,涉及成交金额1164万元,尽管成交溢价3.37%,但交易一出,公司即终结了上升之路,类似的公司还有鸿利光电、冠昊生物等。

  由此可见,沪深两市的大宗交易存在着一定区别,上交所的大宗交易主要体现在机构之间的换仓,并不涉及新增筹码,因此个股虽然在大宗交易平台成交有所增强,但对股价走势的影响力度有限。而深交所的大宗交易则主要体现在大小非解禁股的抛售,市场由此新增了可流通的筹码,从而也加剧了股价走势的下行力度。(证券市场红周刊)

  10月解禁市值重上千亿创业板解禁大潮延后

  10月份解禁市值重上千亿元,较9月环比增近五成,其中市场最为担心的是10月底首批创业板"大非"的解禁。不过,日前已有不少创业板公司大股东宣布了延长限售期的承诺,创业板也因此大涨了两日。但业内人士分析,这只能在短期对市场恐慌情绪起到大缓解的作用,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解禁股的巨大压力。

  节后首周解禁市值暴增

  据统计显示,10月份两市共有70只个股涉及限售股解禁上市,数量为113.27亿股,以上周五收盘价计算,10月份解禁总市值为1081.4亿元,较9月份环比大增了48.5%。从全年看,10月是四季度"解禁洪峰"最小的月份。但10月非股改限售股占比提高,首发、增发等部分的非股改解禁市值为1079.4亿元,比9月增加64.6%。

  "从整体情况看,和9月份相比,10月份限售股解禁的上市公司家数减少近一成,股改限售股解禁市值环比减少九成多,非股改限售股解禁市值环比增加六成多,交易日数减少,单日解禁压力环比增加七成多,单个公司的解禁压力环比增加七成多。"西南证券分析师张刚分析。

  双节过后的首周,两市共有19只个股涉及解禁上市,数量为17.8亿股,市值达174亿元。虽然首周在10月份的各周解禁中规模算小的,但与节前9月份的最后一周6.9亿股、56.9亿元的数量相比,节后首周的解禁规模可谓庞大。解禁日期集中在10月8日和12日这两天。其中徐工机械的解禁量最大,有10亿股、108亿元市值的解禁,占当周解禁总量的62%。考虑到本次解禁的限售股均为控股股东持有,预计其遭到减持可能性不大。

  创业板解禁潮延后

  10月份一个备受市场关注的解禁群体是37家创业板公司的首发原股东限售股解禁,这包括10月30日的28家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大非"解禁。这成为高悬创业板头上的"利剑",而创业板指数从9月12日最高点766.52点一路下跌至9月26日的最低点660.12点,累计跌幅达13.7%,而同期上证指数跌幅仅6.18%。

  在解禁时限临近之时,9月27日,32家创业板公司发布公告称大股东主动延长股份锁定期,共涉及27.83亿股。据深交所数据显示,2012年底以前共有36家创业板公司限售股解禁,实际可流通股股份9.47亿股。这意味着10月底创业板公司"大非"解禁高峰将随着锁定期的延长而推迟。

  "本次32家创业板公司大股东联手延期解禁,将对市场的恐慌情绪起到大缓解的作用。"恒泰证券分析师周胤杰认为,"本轮创业板的暴跌已经先期消化解禁潮的压力,因此延期许诺一出,必将带来市场的情绪回稳,降低紧张气氛影响。"数据显示,创业板指近两日来大涨了4.26%。

  但考虑到仅仅延长2个月的限售期,周胤杰认为,这个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创业板解禁股的巨大压力。大同证券投资顾问付永翀也认为,"首批创业板公司推迟解禁时间,但是最终的解禁还会在3个月后到来,到时可能还有第二批、第三批的创业板公司会加入到解禁大潮。因此,延缓减持只是暂时减轻对股市的冲击,如果未来创业板仍然发生大规模的减持,对股市的负面影响还是较大。"(大众证券报)

  解禁潮"尖峰时刻"延后创业板"成长烦恼"犹存

  锁定期延长稳"军心"

  今年10月末、11月初,创业板首批28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所持股份将因三年限售期满而获得上市流通资格,创业板大股东持股解禁大幕由此拉开。首批创业板公司的大股东、实际控制人所持限售股解禁高峰被个别人士解读为创业板减持套现洪峰的来临,加剧了市场担忧。

  在创业板"大非"解禁时限临近之时,不少上市公司大股东纷纷表态暂不减持所持股份。27日,32家创业板公司发布公告称大股东主动延长股份锁定期,共涉及27.83亿股。据深交所数据显示,2012年底以前共有36家创业板公司限售股解禁,实际可流通股股份9.47亿股。

  据接近交易所的人士分析,32家创业板公司大股东主动延长股份锁定期,意味着10月底创业板公司"大非"减持力度将低于市场预期,传言中的"解禁高峰"将随着锁定期的延长而推迟。

  实际上,创业板限售股解禁时点也成为创业板公司股东是否立即减持套现的分歧点。据数据统计,自创业板成立以来,有178家公司的重要股东曾在二级市场进行减持;同时有43家公司股东在二级市场进行增持。

  值得注意的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减持热潮"一直没有降温。二级市场上进行减持的178家公司累计减持数量为8.9亿股,以减持均价或减持当日收盘价为基准计算,套现金额约合184.1亿元。某创业板公司高管透露,由于高溢价发行的创业板股票具备一定的财富管理效应,的确会有一些创业板公司大股东选择解禁后转让。

  "集体承诺"并非特效药

  按照32家创业板公司承诺的大股东限售股最新锁定期来看,各家公司"大非"解禁潮时点被顺延两个月至1年不等。

  创业板解禁压力有所缓解被业内人士认为将稳定市场情绪,驱散恐慌气氛。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此次创业板公司集体承诺可以保持市场供求平衡,减少创业板公司股票的供应,在目前市况下对投资者信心的提振和市场的运行都是有利的。不过,他也认为,股份锁定延长的集体承诺并非是创业板市场"特效药",解禁股的压力延缓从根本上仍难救市。

  "延长锁定期,对市场而言仅仅只是情绪的触动,并不能真正改变减持意愿及市场供求。"东北证券分析师杜长春认为,延长锁定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真正解禁流通的股票数量及市值对市场的影响,短期看对市场或许是利好因素,但解禁潮最终仍会到来,创业板大股东的集体承诺只是将短期解禁的风险延后,最终的解禁大潮仍会到来。

  恒泰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此次30多家创业板公司集体公告调整限售期的主因在于巨量的解禁压力。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2013年创业板每月平均解禁市值约169亿左右,2012年每月平均解禁市值约112亿左右,2012年11月解禁市值是平时的4.24倍。解禁市值给本已疲弱的市场造成较大心理压力。

  不过,也有券商分析师认为,30余家上市公司集体延长锁定期不排除受到监管层的"指导"。对此,27日宣布延长大股东限售股股份锁定期限的华测检测公司董秘陈硕表示,公司三年来在创业板市场融资机制下获得良好发展,大股东在目前市场信心不足的情况下发布承诺公告,是源于对公司未来的信心。

  公司成长价值待发掘

  实际上,不少券商认为,市场对于创业板解禁一事反应过于敏感,某种程度上高估了创业板解禁压力,将解禁潮直接解读为减持潮。

  华泰证券认为,按照历史经验,当10月底创业板解禁高峰期过后,创业板大股东解禁的负面效应逐步消退,解禁公司的股价或将修复。与此同时,当前市场给予创业板估值最终体现的是对成长性的预期,解禁本身并不影响基本面。

  创业板公司大股东自愿延长锁定期,从侧面反映了公司高层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充满信心。从32家创业板公司发布的公告看,大部分公司实际控制人或股东对限售股持有计划的内容非常相似,或承诺在2012年年内不减持其所持创业板上市公司股份,或表示将延长股份锁定期。

  在一家创业板公司承诺公告中,其控股股东及部分创始人表示,为明确市场预期,表达对公司长期发展的信心,承诺其所持限售股的90%在解禁期之后追加限售一年。

  大股东限售股解禁期限为明年的中青宝实际控制人李瑞杰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从公司成立开始至今没有任何减持计划。

  "10%以内的减持行为可以理解,但多数公司高管在解禁之后仍会继续持有,毕竟公司还需要发展。"大股东限售股解禁期限为明年的创业板公司汇川技术董秘宋军恩认为,尽管一些人将创业板当作"吸金通道",但大部分创业板公司高管如果对企业发展未来比较看好,即便解禁也不会马上全部减持套现。创业板市场机制的确为公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融资通道,也为企业提供了发展动力,如果盲目减持套现,对整个市场的发展不利。另外,新股发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宋军恩认为,新股发行"三高"使解禁时限问题成为影响市场波动的重要因素。在股价下跌过程中,不应忽略创业板公司本身的成长价值。

  "应用严格的发行条件和上市条件来稳定市场发行价格,以此来解决解禁潮问题。"李大霄说。

  此外,一些机构投资者开始从创业板解禁洪峰中挖掘投资机会。大摩华鑫基金认为,解禁的压力可能会使部分创业板个股承压,但具有持续成长能力的个股可能会出现较好的加仓时机。

  32家创业板公司27日发布公告表示,大股东承诺延长所持限售股锁定期,让市场对"减持潮"忧虑大大缓解。业内人士认为,部分创业板公司三年来发展乏善可陈使其估值逐渐降低,一些创业板公司高管和原始股东减持意愿依然强烈,解禁潮的警报暂时还不能解除。部分创业板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真正存在投资价值的创业板公司未来市场表现并不会因为解禁压力而受到过多影响。(中国证券报)

  长假后首周解禁市值环比增6倍

  国庆节后第一周沪深两市将有涉及19只个股的16.57亿股限售股解禁,较本周限售股解禁量环比增加602.10%;以9月27日收盘价计算,上述限售股解禁市值为152.53亿元,较本周解禁市值环比增加629.79%。其中,以徐工机械为首的3家公司共10.50亿股股权分置限售股解禁就占当周解禁总量的63.34%。

  10月底,创业板上市公司迎来首批限售三年以上的股份解禁,此前市场传言创业板解禁洪流高达500亿,而近日首批解禁的32家创业板公司大股东表示延长股份锁定,解禁市值剩100亿。

  谨慎为主基金慎言反转

  上周四市场创下年内第二大单日涨幅。对此,基金一方面认为这是超跌之后、利好传言引导的必然,但由于基本面难有改善,反弹难成反转。而对于即将到来的四季度,基金观点也较为谨慎,但认为向上和向下空间均有限,仍将维持震荡。

  反弹力度不宜太乐观

  2000点一度失守之后,昨日大盘发力上攻,在金融资源股带领之下,上证指数大幅反弹52.15点,涨幅2.6%。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昨日的反弹是超跌+利好传闻的合力推动,因此涨幅较大。"9月26日盘中一度击破2000点,而2000点作为非常重要的整数关口,抄底资金或许认为已经跌到位了因此入场,实际上大盘超跌迹象也非常明显;再加上昨日一些利好传闻的刺激,大盘反弹有力。但仍不可以将其看作是反转。"

  国泰基金也认为,"昨日市场大涨,依然是短暂的反弹,而非反转。反弹主要是因为传闻证监会要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场预计会有救市政策出台。"国泰基金同时提醒,"市场跌破2000点这个重要心理关口之后,本身就容易产生反弹,而这种反弹的动力就在于市场猜测监管层的底限也在这,所以一旦有风吹草动市场就会受到影响。但这种反弹的特点是时间短、空间小、难以预测起始和结束的时间点。今年市场之所以如此弱势,主要原因是中长期因素都比较负面,这导致短期的利好因素往往被忽视或者是漠视"。

  申万菱信表示:"昨日大涨的原因可能和26日管理层会议指出要研究加快发展服务业,发展服务业是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有关。而与此同时,多项技术指标已经低位运行多日,风险有所释放"。

  四季度难有起色

  对于四季度,杨德龙观点谨慎。"经济依然处于下降通道,四季度或现最低点,整体来看将呈L型走势。因此,经济的颓势难以提振股市,市场将维持震荡。"杨德龙判断四季度股市将在1900点至2200点之间波动,"向上走很难,向下的空间也不大"。

  申万菱信认为当前不确定因素较多,再加上经济两大先行指标:8月份企业用电量和9月份汇丰PMI依然偏冷,表明经济景气依然低位徘徊。在此情况下,A股短期难现趋势性行情,但四季度或有一波阶段性机会,无论是GDP还是企业利润,四季度或有一定的回升。做出上述判断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从政策预期来看,四季度预计政策扶持力度将逐步显现;其次,从估值方面来看,当前沪深300指数PE约为10倍,处于历史新低,向上波动的概率较大,投资机会将较为明确;第三,从资金面来看,受益于大型项目投资的拉动和房地产类贷款的回升,8月新增信贷超出市场预期,8月增加7039亿元,同比多增1555亿元,说明当前银行并不缺资金。而随着基建等项目的加快审批,银行放贷也会持续受到刺激,这将对四季度的经济增速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

  国泰基金认为,"近期不太可能会有实际利好的政策出台。国外放水带来的通胀压力,地产周期和经济周期的不匹配以及结构转型的需要都决定了政策放松的可能性很小。"

  华安基金称,四季度依然存在结构性机会。9月份市场可能会砸坑见底,10月份反击的概率比较大。砸坑的动力在于外围QE刺激的消退以及深度下行,国内市场同时也在经历最艰难时刻的煎熬。反弹的主要契机在于经济下行的担忧与超跌,经济、盈利最坏时点和PMI、PPI、CPI、GDP等指标的低点都在三季度,但市场很可能有些麻木与怀疑。四季度预计开始弱行,经济则以自身韧性走过最黑夜。

  博时基金则提出,投资的本质是风险管理,而风险对应的核心就是不确定性。目前的市场已经基本反应了各种悲观预期;从价值投资角度讲,目前股市已经具有投资价值。市场似乎忽略了乐观的一面,短期政策虽然不确定,但是经济转型是大方向,经济增速也许会下一个台阶,但经济持续在5%以上的增长是大概率事件;经济去库存已经近30个月,按照历史规律,四季度有望完成,盈利下滑预期也将随之改变;地缘政治的确很难说清,但发生全面战争的概率很低;大小非减持的因素一直存在,关键问题还是公司的质量、增长和投资价值。

  财通基金称,长远来看,当前困扰市场的问题,经济和市场制度问题兼而有之。经济方面,转型压力叠加下行周期,上市公司盈利缺乏明确及可持续的预期。市场方面,过于融资导向和非市场化的制度安排,导致供需相对失衡。随着经济驱动力的转型以及资本市场重大制度变革的深入,对未来经济走势和A股市场并不悲观。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9月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量同比增长28.05%

2023-10-16 14:20
19720

碳排放配额累计总成交量已突破4000万吨

2021-12-07 14:16
845

上海环交所:全国碳市场总成交量已突破4000万吨,要引入投资机构进入全国碳市场

2021-12-01 14:47
13480

工信部:支持软件企业积极申请科创板、创业板上市

2021-12-01 14:44
13209

今年34家上市公司公布“A拆A”计划,20家瞄准创业板

2021-11-25 15:14
6698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量2703万吨,是同期欧盟碳市场的4倍

2021-11-18 14:52
27045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