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行长:移动支付是金融IC卡应用新方向

李东荣 |2012-09-24 22:51650

银行卡芯片化迁移是促进我国金融服务民生,提升电子支付风险防范水平,推动银行卡产业升级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推广移动支付应用对加快我国银行卡芯片化迁移进程,拓展金融服务渠道和银行卡多应用领域,推进金融业务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银行卡芯片化迁移是促进我国金融服务民生,提升电子支付风险防范水平,推动银行卡产业升级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近年来,人民银行顺应国际银行卡发展趋势,立足国情,以风险防控为出发点,以服务民生为着眼点,以行业多应用为落脚点,以产业发展为支撑点,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银行卡芯片化迁移,切实履行好支付清算管理和金融标准化管理协调职能。与此同时,人民银行在银行卡芯片化迁移过程中,注重金融IC卡与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工具的结合,组织金融机构不断拓展金融IC卡多应用领域,促进了金融服务渠道的多样化,扩大了金融服务受众的覆盖范围,提升了金融服务民生的水平。

  宁波金融IC卡多应用试点的新成效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金融IC卡应用驶入快车道,银行卡产业也因此进入了服务整合和业务创新的关键阶段。金融IC卡不但能够承载传统的金融支付应用,而且能够与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等新型支付渠道有效融合。为发挥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资源整合作用,促进金融信息化与城市信息化结合,人民银行积极加强与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地方政府部门的密切合作,统筹规划、周密部署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工作,并从2008年起在宁波市开展金融IC卡多应用试点,对金融IC卡相关政策、标准、技术、业务、市场等进行可行性验证。宁波试点一方面验证了金融IC卡作为金融服务和管理创新平台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也验证了以金融IC卡为媒介推动城乡信息化发展、以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来拉动政府公共服务管理效率提升的可行性,逐步构建了在产业合作、市场推广、协同管理等层面多措并举的金融IC卡多应用推进工作机制。

  目前,金融IC卡多应用试点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宁波市金融IC卡发行工作稳步推进,9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宁波分支机构累计发行具有借记、贷记、电子现金等功能的金融IC卡291万张,发卡银行营业网点全部支持金融IC卡的业务受理,辖区内另有15家商业银行正积极筹备近期发行金融IC卡。二是在金融IC卡迁移和应用方面,商业银行参与面广,体现了金融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普惠性。在人民银行的积极引导下,在宁波市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家商业银行积极参与到金融IC卡迁移和多应用工作中,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金融服务和行业应用选择基础。这种由消费者选择不同类型银行卡来享受公共服务的模式,不但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也形成了商业银行良性竞争的局面。这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有效地贯彻了“谁投资、谁受益”的市场化原则,各家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中得到了合理的利益分配。三是金融IC卡服务民生的优势日趋凸显,公共服务应用拓展取得长足进步,实现了金融IC卡在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公共交通、公用事业、便民服务等多行业领域的融合应用,为金融服务民生开辟了新的渠道。宁波市民对于金融IC卡的接受度和满意度也不断提高,特别是电子现金受到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和普遍欢迎,不仅成为受百姓欢迎的金融服务产品,还成为当地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内容。

  在试点工作中,宁波逐步形成了既具地方特色,又符合我国社会经济活动普遍规律的“宁波模式”,体现了科技、金融、市政服务三者的融合,对推进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第一,宁波试点是金融IC卡在多领域应用的重大突破,在市民卡中采用《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以下简称“PBOC规范”),并通过宁波市政府与各行业管理部门的有效沟通,一方面突破了行业管理部门关于卡片主导权的限制,使商业银行掌握了卡片的相关控制密钥,有效保障了客户资金的安全;另一方面在发卡环节利用商业银行的银行卡受理环境和营业网点,提高了社会资源的利用率。这种模式已受到各地商业银行的关注,也成为实现金融IC卡服务于各地公共服务领域建设的有效途径。第二,通过宁波试点项目建设,充分检验了PBOC规范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并在金融IC卡的业务种类、技术规范、商业模式、行业合作等方面实现了较大的创新和突破,积累了一些值得推广的成果和经验。第三,宁波试点是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多应用的一次有益尝试,通过宁波试点形成了地方政府有力推动、人民银行积极引导、商业模式有所创新、技术手段不断突破和IC卡行业应用持续拓展等一系列值得推广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机制。第四,宁波试点通过市场手段,推动银行业与当地政府部门形成了优势互补的长效合作机制,商业银行拓展了金融服务领域,政府实现了公共服务的市场化。

  宁波手机信贷业务是金融IC卡多应用的新探索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是全面改进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破解“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人民银行坚持“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以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为手段,努力提升信息化条件下中央银行的履职能力,引导中小商业银行以移动支付作为创新平台和服务渠道,不断拓展金融IC卡多应用领域,将IC卡、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与金融服务有效融合,创新信贷服务模式,积极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2010年,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结合金融IC卡多应用试点工作,指导浙江民泰商业银行在确保授信风险和技术风险防范的前提下,开展手机信贷项目。该项目以PBOC规范为基础,以非对称密钥体系作为身份认证手段,将金融借记和电子现金应用加载到具有通信功能的手机安全模块中,实现了线上支付与线下支付业务的有效融合。在商业银行完成对借款人资信评估和授信的前提下,手机信贷业务利用金融IC卡和STK技术提供7×24小时随时随地自助借款、还款、存取现金、消费、圈存等,一次授信可循环使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手机信贷业务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便利性。适用于中低端手机,基于远程支付方式实现信贷业务,能够提高信贷服务的覆盖范围,扩大受众群体,有效促进金融服务渠道的多样化。客户不受商业银行工作时间的限制,可在7×24小时内通过手机实现即时贷款、还款;客户无需到银行柜台办理,在手机信号覆盖的地方均可办理业务;客户提交贷款申请后,可通过手机交互自助完成贷款、还款等交易,提升了信贷业务的交互体验度。二是安全性。基于手机安全芯片技术,利用非对称密钥体系及相关数据认证方法作为身份认证手段,具有不易被盗用、复制的优势,有效保障了贷款、还款等交易的安全。三是经济性。利用利率定价灵活、存贷积数挂钩、授信额度循环、随借随还的循环小额贷款实现自助业务,可节省一定利息,降低了客户的融资成本。

  宁波手机信贷业务自2011年7月推出后,给当地“三农”和小微企业用户带来了极大的融资便利,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得到快速普及,有效填补了农村、偏远山区、海岛等地域的金融服务网点空白,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受到用户的广泛认可。截至2012年6月底,该地区共发卡3064张,完成贷款审批2577笔,其中个人经营性贷款2488笔,消费性贷款129笔,授信总额为5.45亿元,最高授信50万元,最低授信2万元。

  宁波手机信贷业务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传统信贷比较,手机信贷通过用户手机自助贷款或还款,实现7×24小时借款还款业务,且能根据借款人意愿随借随还,而传统信贷需要到银行柜台办理;二是与普通手机银行比较,手机信贷以智能芯片为安全介质,利用PKI技术作为身份认证手段,通过STK技术实现贷款、还款等操作,对用户的门槛要求低,能够为“三农”和小微企业用户提供简单、快捷、安全的金融服务;三是与信用卡业务比较,手机信贷业务采用浮动贷款利率,利率定价方式灵活,且贷款期限由借款人在授信有效期内自行选择,而信用卡预借现金是采用万分之五的固定日利率,且贷款期限受到固定还款日的限制。

  宁波手机信贷业务通过移动支付创新平台,安全可靠地将金融IC卡多应用范围从信息服务和交易支付拓展到了融资领域,其效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效益。可以有效契合农村地区和小微企业对金融信贷“短、小、频、急”的需求,简化信贷服务流程、提高贷款审批效率,促进“三农”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的多样化发展,缓解了当地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薄弱问题。二是经济效益。依靠较少的基础设施投入有效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和受众群体,既满足了公众多样化的信贷需求,也缓解了银行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与金融网点有限的矛盾,是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扩展融资渠道、提高服务效率的有益尝试。三是示范效应。借助非对称密钥体系实现可追溯的身份认证,基于手机安全芯片技术将传统的银行柜面服务拓展到手机渠道,通过STK技术使手机成为可随身携带、随时随地提供金融服务的“移动银行”,对于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不足问题具有示范效应。

  移动支付是金融IC卡多应用发展的新方向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金融IC卡的广泛应用以及智能终端等的不断普及完善,移动支付逐渐成为金融创新的热点。移动支付本质是智能化、终端化、网络化、虚拟化的银行卡,是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金融创新与信息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是一个跨渠道、跨行业、跨网络的金融创新平台和多应用融合载体,能够有效整合金融IC卡、互联网支付等新兴支付工具和渠道,是金融IC卡的渠道拓展和应用创新,是未来金融IC卡多应用发展的新方向。推广移动支付应用对加快我国银行卡芯片化迁移进程,拓展金融服务渠道和银行卡多应用领域,推进金融业务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符合群众对新型支付工具和渠道的需要。移动支付作为金融服务民生的重要载体,具有安全性、便捷性、可扩展性等优点,集金融支付、行业应用、网络通信、智能计算、身份认证等功能于一体,能够提供更加便捷的支付体验和更为广泛的支付范围,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业务融合、安全便捷、标准规范、多卡合一支付工具的需求。

  二是符合银行卡拓展行业多应用的需要。移动支付终端存储容量大、安全保护能力强,有效复用金融受理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可加载丰富的行业应用,能够将金融功能与行业功能有效整合,实现多行业资源共享、设施共用、成本共摊,可作为行业合作的纽带,为各行业提供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

  三是符合金融服务融合和渠道拓展的需要。移动支付具有广泛的业务适应能力,通过将支付服务与手机功能结合,可实现银行卡业务与网上银行业务的有效融合,并能够创新出多种新型的金融应用,实现多渠道、全方位的“3A”(Anytime,Anywhere,Anyway)金融服务,推动商业银行向服务更加丰富、应用更加广泛、功能更加强大的方向发展。同时,移动支付也是贯穿现代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支付服务工具,将成为商业银行、银行卡组织、支付机构抢占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制高点的重要竞争领域。

  四是符合农村地区支付环境改善的需要。与传统的支付模式相比,移动支付依靠较少的基础设施投入获得广泛的便民效果,是促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增强金融惠农的有效手段,对于改善我国农村支付环境,解决金融资源不平衡问题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移动支付规模化推广应用的前提和基础是技术标准的统一。技术标准是移动支付产业健康生态环境的生命线,是移动支付产业从量变向质变飞跃发展的源动力。技术标准的统一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产业生态环境,增强移动支付安全管理水平和技术风险能力,整合优势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营造各产业链单元开放、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目前,人民银行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兼容相结合,加强行业协调与产业合作,组织产业各方开展移动支付关键技术方案选型研究和标准体系规划,并按照“凝聚共识、谋求合作、统一标准、共同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实现“资源复用、联网通用、安全可信、国际接轨、自主可控”为主要目标,完成移动支付金融行业标准的研制工作。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按照“安全、规范、合作、创新”的原则,坚持“以标准促发展”,充分发挥移动支付标准对产业发展的资源整合、技术支撑、业务推动和规范管理的作用,集产业之力,着力实现产业联合协作、市场资源共享、业务有序竞争的发展局面。同时,以移动支付作为金融业务创新平台,加快金融IC卡从提供信息服务、交易支付向公共服务领域应用拓展,实现多行业、跨部门信息共享、设备共用、服务融合,稳妥推进移动支付在金融服务水平薄弱地区的应用,促进金融普惠制发展。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银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通知

2020-02-19 23:31
34276

中铝保理以“金融+科技”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

2024-11-22 10:43
4688

“跨境易融”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在中国(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正式上线

2024-11-19 12:42
25813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的指导意见》

2024-11-19 12:12
25120

第九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场景化创新,金融服务无缝嵌入企业运营

2024-11-18 17:12
78293

重庆“跨境易融”数字金融服务平台上线

2024-11-13 11:47
60811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