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私募业绩傲人
股市的持续低迷倒逼出遍地开花的创新策略,而政策的逐渐松绑更是大大加速了我国对冲策略的发展。
股市的持续低迷倒逼出遍地开花的创新策略,而政策的逐渐松绑更是大大加速了我国对冲策略的发展。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眼光投向期货市场。若问今年阳光私募谁家秀,期货私募是不得不提的一个亮点。
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市场上的期货私募大部分成立于2011年至2012年,其中一半以上都取得了正收益。成立于2010年9月的凯丰基金,短短两年时间,便取得了789.37%的收益,相比传统的阳光私募最高437.22%的收益(中国龙1,成立于2003年8月),期货私募似乎正在向投资者展现其疯狂的获利能力。净值排名第二的是颉昂商品对冲1期,自2011年9月成立以来,上涨134.85%。成立于2011年12月的元邦1号排在第三,累计收益也达到了60.64%。
期货私募不等于高风险
作为对冲策略的一种,期货私募在人们的印象中总是与高风险挂钩。在对期货私募的风险性下结论之前,我们不妨可以先来看一下国际上的对冲基金的业绩。在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中,从1998年以来,道琼斯瑞士信贷对冲基金指数年化收益率约为6.7%,年化波动率约为7.1%,相对于很多股票市场指数,表现出更高的年化收益率和更低的年化波动性的特点,对冲基金的业绩整体表现出低风险高收益特征。而看其中的管理期货策略的近1、2、3、5和10年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为-4%、4%、0%、5%和7%,从长期来看,这个策略明显呈现出较好的投资价值。
管理期货策略通过商品市场、期货市场和期权市场来管理资产,并结合套利进行操作。由于管理期货基金主要投资于杠杆性极高的期货市场,因此风险管理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即使长期行情判断正确,如果短期的亏损超过保证金能够承受的幅度,基金最终仍将面临损失。因此相对于其他对冲基金类别,该类基金首先会考虑“在市场中活下来”,即更关注对下行风险的控制。管理期货基金具有多空开仓、杠杆操作及模型化运作的特点,使得采取该策略类别的对冲基金无论是在平均收益,还是在所承担的风险上,均优于主要股票及商品指数。因此,只要拥有严格完备的投资风控体系,此类期货私募的风险并不如人们想像中那样可怕。
期货策略业绩喜人
从目前我国市场中的期货私募来看,表现较好的凯丰基金、颉昂商品对冲1期和元邦1号都采用管理期货的投资策略。
颉昂主要从事商品对冲投资和宏观对冲投资。颉昂商品对冲1期成立9个月即实现了净值翻倍,其以往月收益率与沪深300呈现负相关性。颉昂比较成功的案例是其今年二季度做空沪铜,当铜价在今年3月处于6万元的高点之时,颉昂投资通过对宏观面的判断,在沪铜几乎每个月份的合约上都布局了不同数量的空单,终于在4月铜价的大跌中一举获利,半月净值涨幅就达30%。商品投资的交易机制优势以及对于趋势判断的精确是颉昂成功的两大重要因素。同时近多远空的投资策略可以很好地帮助颉昂保护既得收益,甚至在同一个品种、同一个月份上同时持有双向单,可以有效地对冲不确定。
元邦和颉昂一样采取有限合伙的模式,充分利用了有限合伙制组织灵活、责任明确、激励与约束结合等优点。公司采取程序化趋势交易模式和程序化套利模式的投资策略,而趋势追踪和套利是期货投资中比较主流的投资策略。公司董事长张敬伟曾表示,公司做的是右侧交易,进场的理由通常是把行情看得非常远,如果看错,公司会不断修正,等到差不多时便会选择离场。
业绩公信力尚待提高
目前,由于信托投资商品期货仍然受到较大限制,以投资期货市场为主的私募基本上采用三种形式:一是有限责任公司,二是有限合伙期货基金,三是“期货工作室”。
在“有限责任公司”的投资运作中,通常是客户提供账户,私募基金公司代为操作的“专户管理”模式,这类私募基金公司往往规模较大,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青马投资、泛金投资等。有限合伙的期货基金属于“合伙人开办的投资公司自营式的基金”,所有投资者都是“有限合伙人”,而操盘手则作为“普通合伙人”。这种形式的合伙制公司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但较高的税收成本使得有些私募心有余而力不足。“工作室”模式的期货私募通常游走于“灰色地带”,由操盘手个人吸引资金,与客户签订“代客理财”协议。这类协议通常没有法律保障,容易引起纠纷。
期货私募今年以来的表现正在越来越多地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力。但尽管当前已经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期货投资管理机构,但期货市场本身的限制以及政策因素,决定了期货私募仍存在诸多的发展瓶颈,如市场拓展难、人才流失严重、净值公布缺乏公信力等。未来,期货私募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政策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和支持。投资者在选择期货私募时,要注意别被光鲜的业绩所吸引,而要仔细研读合同,了解其投资逻辑,看清楚业绩背后的净值核算是否真实可靠,赚钱方法是否具有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