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革命攻坚:利率市场化倒逼银行加快转型

丁玉萍 |2012-09-18 10:24777

6月8日,央行允许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浮至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下浮至基准利率的0.8倍;7月6日,央行允许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下浮至基准利率的0.7倍,使得商业银行最低贷款利率降低到保本点附近。

  2012年中国金融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尤其是利率市场化大门的开启,令中国银行业转变盈利模式、业务结构的动力真真切切地来临。

  6月8日,央行允许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浮至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下浮至基准利率的0.8倍;7月6日,央行允许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下浮至基准利率的0.7倍,使得商业银行最低贷款利率降低到保本点附近。

  连续两次扩大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这是央行自2004年10月决定存款利率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贷款利率下限为基准利率的0.9倍之后,我国利率市场化探索的再次重启。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号角清晰地吹响。央行7月2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2)》指出,今后将积极推动市场制度建设,完善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等重点领域改革,为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官方解除对银行存贷利差保护的过程,这意味着,银行利差水平将被缩窄,银行竞争格局将在这场利率重定价中发生变化。

  而在此时,我国银行业在经过股份制改革、公司治理再造的“第一次革命”后,盈利模式过分依赖利差收入的特点还十分明显。

  中国商业银行的净利息差收入仍占到利润的80%左右,利差的政策性收窄和金融脱媒化的加速,给中国商业银行未来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利率市场化倒逼之下,中国银行业转变息差主导的传统盈利模式已刻不容缓。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谁能在竞争中胜出,机会来自于银行收入结构的再造,提前转型的银行将显出更强的盈利持续性。

  这是商业银行继股改以后的“第二次革命”攻坚战。

  利率市场化渐进

  世界各国利率市场化过程多集中在1960-1999年期间,特别是1980年左右,全球掀起了利率市场化的浪潮。这一方面是因为70年代以来利率管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另一方面是希望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发挥利率作为货币资金的价格和货币政策工具的双重属性。

  我国的利率管理模式仍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各地被动地执行国家制定的利率政策,这使得利率对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产品的调节作用受到许多限制,并由此削弱了我国分层次宏观调控的效果。

  目前状况下,我国利率市场化可以动态地看作是从现行单一的计划利率机制向国家宏观调控和限制下的市场方向利率机制变化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市场机制在信用资金价格决定上的基础作用,以此形成以基准利率为中心、市场利率为主体,既有国家宏观调控功能、又有市场自我调节功能的利率管理系统。

  对此,央行根据中国经济金融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开放金融市场的需要,提出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长期、后小额短期的基本步骤。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可追溯到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利率市场化破冰;此后到2004年之前,我国分几步放开了外币存贷款利率,债券市场利率、银行间市场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利率、贴现和转贴现利率、大额定期存款利率等逐步放开。

  2004年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非常关键的一年。2004年1月1日,央行再次扩大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3月25日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10月29日放开了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限,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2.3倍,实行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制度,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即贷款上浮取消封顶,下浮的幅度为基准利率的0.9倍,同时允许银行的存款利率都可以下浮,下不设底,但不可较基准利率上浮。

  2010年,“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式写进“十二五”规划建议,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成为此后央行的主要工作之一。

  2012年6月和7月,央行两次扩大利率浮动区间。目前,金融机构人民币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累计比调息前下降0.5个百分点,上浮区间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1倍;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累计比调息前下降0.56个百分点,下浮区间扩大到基准利率的0.7倍。

  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撰文称,经过这两次调整,我国贷款利率市场化接近完成。“存款利率允许上浮至基准利率的1.1倍,是改革存款利率上限管理的突破性尝试,是本次利率调整的最大亮点,是我国利率市场化乃至整个金融改革的关键步骤,具有重大意义。”

  盈利模式过于依赖利差收入

  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促进我国银行业拓展国际化视野,建立市场化机制,强化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与核心竞争能力。但是,利率市场化也对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和资金价格管理能力带来了巨大挑战。

  从2007年到2012年的五年时间里,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总负债每年以近20%的速度增长,2009年在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下年增速更是超过26%。

  根据银监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截至6月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126.7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总负债118.8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7%,分别是五年前的2.61倍和2.59倍。

  其中,包括中信银行在内的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总负债增速明显,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重逐年提升,2007年6月末股份行总资产、总负债全行业占比为13.2%和13.4%,截至2012年7月末,这两个比重增至17.1%和17.2%。

  在此情况下,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以资产规模扩张为主要特征,以存贷款规模的增长来维持利润的增加。

  2004年至今,利率市场化两次启动的间隔期恰恰也是中国银行业快速发展、盈利能力快速提升的黄金期。不过,目前我国银行仍以存贷款息差收入为最主要的盈利来源,得益于利差收入及生息资产规模的扩大,商业银行利息收入水平持续高企。

  数据显示,2011年大多数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比在80%以上,其中,华夏、浦发和浙商银行的利息收入占到其营业收入的90%左右,在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最高。

  不过与2010年相比,2011年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除交行、兴业和浙商银行外,利息收入占比整体呈下降趋势。

  银行业规模持续快速扩张的时代将成为历史,银行已不能像过去那样,靠过高地消耗资本、信贷增长来维持发展速度。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指出,利率市场化最主要的是“定价权”,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要尊重企业的自主权,同时反映客户的选择权,反映差异性、多样性的要求以及对风险的判断。

  这意味着,利率市场化将改变当前商业银行的利差水平,造成银行利差缩窄。

  随着我国继续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非对称降息,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在宏观经济下行背景下,可以预见我国银行业净利差和净利息收益率将高位见顶回落。

  未来银行业在规模增长上将趋向平稳,业务重心将由粗放式地追求“量”,转向追求结构的优化,实现盈利模式的转变,从而更好地应对竞争、监管要求、金融脱媒以及利率市场化的挑战。

  中信银行常务副董事长陈小宪指出,在利率市场化与竞争加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我国长期利率管制下所形成的银行高息差时代将一去不返,国内银行依靠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盈利模式受到严峻挑战。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要求商业银行根据风险因素实现差别定价,强调风险资产的收益率,这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强化风险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股份行强烈感受到战略转型的痛苦和压力不断加大。

  中间业务收入有限突破

  为了改变利息收入比重过高的盈利模式,商业银行纷纷致力于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在零售银行业务、私人银行、高端理财业务、中间业务和综合经营盈利模式上不断突破。而非利息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中间业务。

  近年来,受益于银行理财产品快速增长、资本市场趋于活跃等因素,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持续大幅增长,2011年,在资金紧张的市场环境下,与信贷业务有关的中间业务,如贷款承诺费、融资顾问费等,更是得到迅猛发展。

  收入结构上,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逐渐提升,已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全国性商业银行为例,2011年,全国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比为18.39%,比上年提高1.36个百分点,整体上稳中有升。

  从具体品种看,2011年各全国性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中间业务集中在支付结算类、银行卡类、与理财业务相关的资产托管类,以及与贷款相关的咨询顾问类业务。其中,工行、农行的支付结算类业务占比最高,中信、中行、建行、浦发和兴业的咨询顾问类业务占比最高,交行、光大、广发、深发展和招商的银行卡类业务占比最高,华夏、民生的资产托管类业务占比最高。

  不过与国际同业相比,我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状况依然有不少差距。在金融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市场,如美国、日本、欧盟的银行机构,其非息收入占全部收益的比重大都在40%左右,有的甚至超过70%。

  美国在利率管制时期,非利息收入占比长期低于20%,而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伴随着金融创新的加大,银行不断加强表外业务的发展,非利息收入占比逐渐上升,从1979年的18.25%上升至2000年的43.11%,而净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从1979年的81.75%下降至2000年的56.89%。从结构上看,美国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分为四个部分:与存款相关的服务收入、来自信托活动的收入、各种衍生交易收入和其他收入。

  同时,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也存在政策规定不具体、概念标准不统一、操作与统计披露不规范等问题,尤其是,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受考核压力的影响,出现了将利息收入转为手续费以虚增中间业务收入等急功近利的做法。

  在此背景下,银监会于今年年初出台“七不准”规定,对银行业不规范经营进行专项治理,重点指向存贷款和服务收费两大领域存在的问题,为中间业务收入“挤水”。

  “七不准”即不准以贷转存,不准存贷挂钩,不准以贷收费,不准浮利分费,不准借贷搭售,不准一浮到顶,不准转嫁成本。

  监管政策趋严、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加上银行产品同质化竞争,银行中间业务收入面临较大挑战。从已披露的上市银行2012年中报情况来看,中间业务收入增速大幅下降,个别银行甚至出现负增长。

  数据显示,上半年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21.5%,增速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21.2个百分点。

  监管部门的中间收入“挤水”运动,令以往非息收入增速大大高于整体利润增速的局面发生逆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结构的脆弱和不可持续性。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现实来看,银行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面临许多制约,比如以银行贷款为主的宏观融资结构以及严格的分业监管体制。近些年有的大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很快,但这跟银行理财业务的飞速发展密切相关。而银行理财主要还是利差的置换,还是以存贷款为基础的业务。如果把这部分剔除,中间业务占比仍不高。

  在美国银行业中,非利息收入中占比最高的是存款账户的服务费、投行财务顾问经纪担保费和佣金、资产证券化以及贷款转让。这些中间业务在我国银行业还无法大规模开展。另外,现在信托能够做的业务越来越多,随着存款不断分流,银行也遇到越来越多挑战。

  结构优化

  利率市场化改变了货币资金价格的形成机制,直接影响到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并引发业务转型。

  如果说此前对盈利模式转型的探索还处于微妙的过渡阶段,而现在,商业银行已经深刻意识到,必须让其发生根本性转变。

  这要求商业银行以经济资本集约高效运用为原则,以调整业务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手段,通过维持合理净利差水平、拓展非利差收入、控制成本支出,实现盈利模式从传统信贷规模扩张为主的粗放型高风险增长模式,向利差业务与非利差业务均衡发展的集约型低风险增长模式转变。

  在当前复杂的形势下,中小股份制银行尤其要通过优化资本配置,引导业务健康发展。通过发展零售业务优化业务结构,通过发展中小企业客户优化客户结构,通过发展中间业务调整收入结构,通过降低风险资产比例、提高主动负债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有专家指出,在企业脱媒趋势下,银行在债券承销、财务顾问、银团贷款、资产管理等领域的业务机会将日益增多,资金运用和流动性管理渠道将逐渐增加。信贷资产证券化将成为流动性管理、中间业务收入和资本管理的有效渠道。居民收入水平提高,高收入阶层崛起,居民消费和投资意识与国际接轨,推动信用卡消费、个人信贷、出国金融、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等金融业务进入高速增长通道。

  具体而言,优化业务结构体现在:

  一是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提高主动负债的比重,增强对负债的主动调控能力,特别是通过应用主动负债金融工具,以创新的金融产品推动负债结构的转型。增加负债来源,降低贷存比,尤其要增加非贷款户存款、结算性存款、储蓄存款。

  二是调整贷款结构。通过提高风险溢价,优化资产结构等方式,使有限的信贷资源重点支持低资本消耗、高定价的客户贷款。优先满足风险调整后综合收益高的优质战略客户,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和高价值客户的占比,确保高收益资产增长,提高风险资本回报率。在零售资产业务方面,重点发展个人按揭贷款、汽车消费贷款、信用卡循环贷款这类高收益的一般性贷款。

  三是调整收入结构。银行中间业务覆盖面广、产品差异性大、价格敏感度低、复制难度高、增长潜力大。一般不增加银行风险资产规模,因此,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可以有效缓解银行规模扩张和资本短缺的瓶颈约束,促进银行经营结构和盈利模式转变。银行应特别加大中间业务收入贡献较大的对公对私理财业务、投行咨询业务、银行卡等业务的拓展力度。

  四是调整客户结构。资本市场和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必然逐步分流大型优质客户,压缩来自大型优质客户的盈利空间。这就要求银行积极进行客户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增加高价值客户,特别是是对公战略客户、中小企业客户、对私贵宾客户和私人银行客户。中小企业客户风险较高,但银行议价能力强,收益也高。通过相应的定价手段转移和控制风险,银行可以找到风险和收益的合理平衡点。零售客户方面,注重客户分层管理,在客户细分的基础上,建立起支持零售业务持续发展的基础客户群。

  利率市场化倒逼之下,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结构调整亟须转变,但这一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将是一个自然演进的、又略显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银行业经营与竞争格局必将重新洗牌,商业银行唯有知难而进方能有所作为。

  商业银行二次革命系列专题

  中信银行特约

  文/丁玉萍

  (21世纪经济报道)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渤海银行新一代国内信用证全新面市 创新打造供应链金融数字化生态

2024-11-20 11:03
15088

第九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公私联动,交易银行服务的新模式

2024-11-19 18:08
19707

世界银行批准7.5亿美元贷款 助推菲律宾数字化转型

2024-11-19 12:41
22138

第九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场景化创新,金融服务无缝嵌入企业运营

2024-11-18 17:12
69102

京东支付打通信用卡积分与消费“高速路”,助力银行唤醒睡眠用户

2024-11-18 11:46
74541

2024第九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数字人民币,交易银行的新战场

2024-11-15 17:05
48240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