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之路:美国延续透支消费模式

2008-11-27 19:24 818

选择访问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杨青丽,是因为她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直将其主要研究精力聚焦于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各个维度,对银行业

    选择访问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杨青丽,是因为她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直将其主要研究精力聚焦于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各个维度,对银行业务结构和盈利指标有非常细致的了解;而对于这场源自美国、最终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海啸背后的逻辑,杨青丽用其独特的视角进行了解读。

    “人性是不完美的,在这个意义上,金融或经济危机永远都无法避免。“杨青丽说。

    华尔街太强势了

    《21世纪》:有人将次贷危机描述为一场“完美的风暴”,是一个不会经常同时发生的多个事件的结合体,比如利率上升、住房价格下跌,同时收入水平滞胀。还有人认为,这场次贷危机是可预测的,发放次级贷款和其它高风险贷款的金融机构只是忽略了风险所在。你认为美国金融海啸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杨青丽:我有这么一个想法,实际上,次贷危机现在问题出来了,再往前追诉这么多环节,好像每个环节都有问题。似乎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如果当时谨慎一点也不至于出这么大的问题。

    比如说,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如果风险控制得好,不至于发展到现在的状况;再往前追溯,监管部门如果监管到位也不会出事儿。因为我知道在此之前,美国监管部门其实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了,甚至有些监管部门还提出要对此进行整治,结果这种声音被压下去了。也有人说是评级的问题,认为评级机构不够严谨。所以你可以看到诸多的环节都有漏洞。

    现在我们再倒回来说,这些环节当时能不能做得很完美?比如说,内部风险能不能控制得好?评级机构能不能做得好点?监管能不能到位?实际上,我觉得这些问题最终的症结都是,人存在弱点,谁都不可能做得完美。

    不完美的背后则说明,大家都要逐利,自然就会放松警惕。比如说内部风险控制的问题,如果风险控制很严,银行就没业务可做,所以大部分机构为了逐利就放松再放松。虽然有个别机构控制得好一点,没出事儿,但是这并没有阻挡出现问题的大潮流。这说明人的本性是很难校正的,因为人很难是完美的,现在不出这个问题,将来也会有那个问题。

    另外,美国是号称民主自由的国家,实际上也不是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据说监管部门当时就想要对这个问题进行严格监管,但是最后为什么被华尔街的声音给压下去了?这里面有政治的因素。华尔街太强势了,自然形成了影响力,在辩论的时候,质疑的声音就被压下去了。现在假设投行没有影响力了,但今后商业银行影响力太大之后也会有问题,总有一种势力要占据有影响力的地位,并在其长期影响下产生负面的问题。

    造成美国此次危机的市场或自由经济,并不是百无是处。实际上我们说美国的资本市场的发达,当然与自由化有很大的关系,没有这种自由化的氛围,根本不会那么发达,这是它的好的方面,促进了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但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也会带来不良的东西,这个很难做到完美的平衡。

    监管者与企业的猫鼠关系

    《21世纪》:美国金融海啸后的可能发展路径是什么?

    杨青丽:我想这个事情关键是怎么解决,金融危机的解决方法决定了金融海啸之后金融体系的运作方式。比如说现在最紧迫的问题是救急,不要再出现更大的问题,不要再破产了。如果政府行使强大的政府功能,不让这些次级贷款、CDO、CDS等产品出现违约、破产,这个事情就到此为止了。然后,再讨论下一步该怎么做。

    至于下一步是不是说美国人要改变消费方式?我觉得没必要。因为从理论上来说,提前消费是很漂亮的经济理论,如果都是先有储蓄再去消费,真要这样校正的话,美国还不如不救,该破产的就让它破产。因为只有通过痛苦的失败,才能真正校正这个模式。如果现在又想救它,又想让它校正,其实是校正不过来的。

    所以,我觉得可能还是延续透支消费的模式。这种透支消费或者信贷的理论,其实也没什么错,关键是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测不要太离谱。

    看看现代理论的发展,最早是商业信贷,是短期的,必须有实物抵押的,后来发展成中长期的信贷,这也是业务竞争导致的,后来又发展成个人信贷,基于未来现金流的信贷模式,越来越往前发展。难道我们要倒退回去,必须用实物抵押才能贷款吗?所以我觉得,不应该退回去,可能该透支消费还是要透支消费,只不过有一个度的问题。

    当然,评级机构可能确实要改变一下他们的模式,变得更客观一点,监管更严一点。我想评级机构都是逐利的,可能你刚开始监管严一点,它们谨慎一点,但时间长了,可能会有一个模糊地带,而它们就会闯到模糊地带的上沿。

    另外,让美国人拥有房产实际上是美国政府的推动政策,也有人说,现在这个政策是不是要改变?其实,美国的这一政策应该说是很好的一个事儿,因为本来社会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应该是由贫富差距导致的,如果穷人也能像富人那么消费,经济自然也会增长,通过让穷人借钱,它也能拥有消费能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是什么坏事儿。

    《21世纪》:是啊,美国社会治安这几年很好了,比以前好多了。

    杨青丽: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的问题怎么解决?很难做到很完美。美国可能没有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概念。

    《21世纪》:纽约有控制房价,你在这里租房,房东不可以任意提高房价,它也控制。

    杨青丽:是啊。这个事情很难平衡,因为有公平效率的问题,如果让穷人都过得很舒服,借钱不用还,大家就都不进取了,所以很难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其实是一个平衡和适度的问题。平衡和适度又必须通过矫枉过正来实现。

    《21世纪》:商业银行把投行都吃掉了,现在美国的投行也没有了,这个问题未来意味着什么?是不是投行就不会太活跃了?

    杨青丽:我觉得可能是这样。因为美国投行的创新活动,已经达到一个很极端的程度了,经过危机之后,创新活动也许会收敛一点?这个取决于监管。美国的监管体系我觉得是应该改进一下,因为这次出这么大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指责。

    《21世纪》:不少人认为美国的监管体系没有跟上市场的发展,你觉得该如何改进?

    杨青丽:像美国前一阵儿很严格的一个法案,就是说在他们那儿上市的公司,面临很严厉的披露,类似这种规定。可能美国也到了一个尴尬的地步,一方面它非常繁荣,很活跃,但是冒出来的问题,也让监管部门很头疼,出问题之后就意味着要严格监管,但是严格监管之后肯定是不再繁荣,这是一种没法解决的一个宿命,也许整个美国的景气度可能该过期了,没有强大的内需支持之后,就漏出这种弊端,这个时候也许是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机遇。

    《21世纪》:另外,这次危机也表明一点,银行的短期盈利和长期经营之间,似乎存在矛盾。

    杨青丽:是的,这个问题非常突出。现在企业的生存,不仅仅是银行,短期指标似乎变得比长期经营更重要,很多企业的管理者,由于各种原因,包括任期的、体制的等等,都过于看重短期绩效,即便是美国的银行,也要短期考核,业绩不好也要下台。所以说,长期的问题到底谁在关心?好象没人关心,股票投资者也是看短期指标,监管部门关心吗?理论上应该是关心,但是实际上很难做到跟被监管者保持对立,美国也一样,这就是问题的关键,能不能找到真正的监管他们的人?就像猫和老鼠的关系,能不能真正找到一只猫?而不要总是陷入利益共同体的怪圈?就像我们分析师一样,你就是要揭露出问题,不揭露问题才是你的失职呢!

    《21世纪》:你觉得金融危机是否修正了以往对银行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应该如何重新认识银行的监管环境、盈利能力、创新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资产质量、流动性、资本充足率等因素?

    杨青丽:从国际上来看,对银行竞争力的评价体系都比较全面地涵盖了从管理层到业务的方方面面,但是有些东西是无法衡量的,很多真相也无法得知。

    如果要看长期经营能力的话,风险管理能力是最重要的。所以,我更看中风险管理能力和资产质量。换句话说,所开展的业务是不是真的没有什么风险,还是说只要短期业绩增长就可以了?银行有没有这种特别认真的态度去评判客户风险?

    如果说修正的话,我觉得是不是可以加入基层员工对自己银行的看法?我发现,实际上如果银行有问题,基层员工一般早就感受到了,因为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不是银行,它的盈利压力实际上最后是传递给最基层的人,而最基层的人在这种压力下开拓的时候,会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做平衡,如果压得太厉害,风险就开始了,但是在财务指标上看都很好,成长好,盈利高等。所以要多听一听批评方的意见,就是跟管理层对立的那一方是怎么看的。

 

0
标签: 银行业 研究部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