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欧美投资加速银企合作势头趋强
随着中国日益成为全球经济中的“明星”,中国对外投资的步伐也在逐渐加快。” 冯育勤表示,加快对欧美发达国家投资合作,提升技术研发水平、创建知名品牌、拓展营销网络是其中的工作重点之一。
随着中国日益成为全球经济中的“明星”,中国对外投资的步伐也在逐渐加快。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1至7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17个国家和地区的2407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22.2亿美元,同比增长52.8%。另外,今年1至6月,按累计交易金额排序,美国是吸引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金额最大的国家,共宣布16起并购业务,累计金额57亿美元;欧洲紧随其后,共宣布36起并购业务,累计金额近53亿美元。中国对欧美的投资总额在整体对外投资总额中的占比已经超过50%。中国为何会加大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投资?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将有何作为?在欧债危机不断恶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否有更好的规避风险方式?针对上述问题,毕马威全球中国业务发展中心主席冯育勤以及该中心研究部总监彭亚利日前在北京与本报记者进行了一番对话。
背后有三重原因
就在三周前的同一天,中国两大能源企业分别宣布了对外并购的重大举措:7月23日,中海油宣布,已与加拿大油气公司尼克森达成协议,中海油将以151亿美元现金收购尼克森全部股份。中石化则宣布,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与加拿大塔里斯曼能源公司正式签署认购协议,以15亿美元收购后者英国子公司49%股份。当然,这只是今年以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部分“章节”。今年3月,中石化通过收购DEVONENERGY的油页岩和天然气资产,首次开拓在美国的油气业务;随后,华为技术公司宣布收购意大利Fastweb,用以巩固其在意大利的主要电信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的地位;三一重工(600031)也最终完成对德国工程机械巨头Putzemeister的收购;上海光明食品公司收购英国Weetabix,意图借助后者的优良技术和品牌优势拓展欧洲市场……
众所周知,过去中国的对外投资往往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缘何近年来中国对欧美国家的投资步伐会不断加快?针对这一问题,冯育勤指出了三重原因,其一,人民币的升值助力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从2010年9月起,美元对人民币就持续走低。受欧债危机影响,从2011年起,欧元对人民币也持续贬值。“人民币的升值有助于中国投资者在海外收购和建厂过程中降低成本,中国企业的海外竞争力也随之增强。”冯育勤如是说。其二,政策鼓励加快了对欧美地区投资。“今年4月,商务部发布了《对外投资合作‘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并确定了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冯育勤表示,加快对欧美发达国家投资合作,提升技术研发水平、创建知名品牌、拓展营销网络是其中的工作重点之一。能源和电力、高科技都是欧美国家发展较为成熟和先进的产业,也是吸引中国投资者投资、深化互利合作和交流的领域。其三,欧美金融危机为中国对外投资创造了机会。随着欧美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中国正逐渐调整投资策略,实体资产的投资比直接购买欧美公债更具有抗压能力。与此同时,很多外国公司拥有先进的技术,但受到经济不景气的影响,目前经营困难和处在破产的边缘,而这对想要拓展海外市场,加强技术合作的中国企业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金融机构企业合作共赢
在中国制造业、能源业等行业加快“走出去”步伐的同时,中国金融业也并未落后。7月20日,中信证券(600030)、中信证券国际有限公司及东方汇理企业与投资银行共同宣布,已完成有关向中信证券国际出售里昂证券19.9%股权交易,并向东方汇理法方授予不可撤销的售股选择权让中信证券国际收购里昂证券剩余的80.1%的股权。不少分析人士将这视为中国券商海外投资中的标志性步骤,而中国银行(601988)业在这方面更是取得了不俗成绩。在欧美等外国监管机构对中资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综合能力的认可度正在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今年5月,美联储不仅通过了中国工商银行(601398)收购东亚银行在美业务,还批准了农业银行(601288)纽约分行和中国银行芝加哥分行的开业申请。
“随着中国企业海外扩展之路不断拓宽,中国金融机构对海外市场的关注度和兴趣都在不断增加。”冯育勤表示,但金融业与制造业、能源业还是略有区别的,后者往往具有实体性的东西,例如设备、生产线、资源或者技术等,金融业更多的侧重于资金管理,是个对诚信依赖度很高的行业。举个例子,制造业企业收购了海外企业,或许能将高端的技术或者设备带到中国来;但中国银行进行了海外收购,没有强有力的措施,可能难以将被收购银行的客户完全留住,或者无法完全发挥被收购方的品牌效应。这之间有个建立信任的考验。“金融业是与人打交道的行业,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彭亚利补充说,这就给中国金融机构海外并购带来了一些难题,首先,能不能留住或者扩展贷款客户或者存款客户?其次,能否建立起当地人对你的信任度和认可度?“从目前来看,一方面欧美银行大多存在着资金吃紧的问题,另一方面中国金融机构与中国企业的默契度也相对更高。”冯育勤说,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金融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力度和深度正在不断增强,而这条路径也正为双方带来共赢。
探索新投资方式规避风险
今年6月,中投牵手俄罗斯设立中俄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用以加快对俄罗斯金融和基础建设等领域的投资。而同月,证监会对并购基金正式“开闸”,中信证券旗下全资子公司金石投资获准成立中信并购基金,这是中国第一只并购基金。
“在欧债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在把握机遇的同时也应当警惕风险,探索创新的投资方式。”冯育勤表示,除传统的企业间直接并购,专业投资机构通过设立基金,帮助中国企业技能型海外投资和并购,成为新的模式。他认为,类似于中投这样的专业投资机构,进行海外业务并购时,既能帮助企业获得市场和前沿技术,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专业机构海外投资时更倾向于高度分散化、彼此关联性较小的资产配置,有利于指引企业从全局触发,减少投资风险,追求长期投资回报。”冯育勤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