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大宗商品的买单者成为定价者?
极端天气全球肆虐,农产品价格水涨船高;经济增速放缓,工业生产资料价格跌跌不休。现货交易平台有望成为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的可靠源头,从而推动建立保障中国钢企利益的新定价机制。
极端天气全球肆虐,农产品价格水涨船高;经济增速放缓,工业生产资料价格跌跌不休。少收了三五斗的农产品很有可能推高全球粮价,而一路下探的工业生产资料却为中国争取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创造了有利契机。
秋天,本应是丰收的季节,但全球极端天气肆虐,农产品减产歉收的消息不绝于耳。美国的世纪干旱搅动了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国际大豆、玉米、小麦等大宗农产品价格飞涨。自今年1月以来,美国大豆期货一路上扬,尤其是6月、7月累积涨幅逾20%,而国际玉米价格近期涨势更甚,6、7两月累计涨幅逾40%。
更糟糕的是,东欧干旱天气又让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重要谷物出口国的收成前景黯淡,印度雨季降雨量也很低,这都加剧了全球粮食供应的危机。
与国际农产品价格飞涨对应的是中国农产品进口的大幅增加。日前,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1~6月,我国农产品进口额达547.2亿美元,同比增长28.8%;贸易逆差248.3亿美元,同比扩大78.2%。其中,小麦、玉米等进口量同比增长了近3倍。
其中最令人担忧的是大豆。中国大豆进口对外依存度达80%,对外依存度过高的负面影响已日益凸显。农业部的数据显示,1~6月,我国大豆进口2905.3万吨,同比增加22.5%。不断飙升的国际大豆价格将对豆油、豆粕等价格造成直接影响。这又将引发连锁效应,猪肉价格、食用油价格都有飙高可能。粮食价格高企,中国就是不折不扣的买单者。
虽然“豆你玩”让人很“伤不起”,但“危”中有“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中国的稀土价格、铁矿石价格却在这个秋天迎来了如春天般的调整契机。
8日,中国稀土产品交易所有限公司在被誉为“稀土之都”的内蒙古包头市正式揭牌成立。这是中国谋求稀土国际定价权的重要布局之一,无疑将促进中国稀土市场透明稳定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支撑了全球90%以上的稀土产品需求,却缺乏对稀土产品的国际定价权。由于中国稀土产能较为分散,国外买家往往拿着一张订单向多家出口企业询价,诱发生产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由此压低了价格。
中国通过组建现货交易平台,可以逐步规范稀土企业的交易行为,改变企业报价不规范、不统一的现状,有助于增加市场透明度,增强对稀土产品定价的话语权,维护稀土市场稳定。
按照规定,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有限公司将开展稀土现货交易,不开展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市场管理、仓单交易。目前,交易所已开始对交易模式、流程等进行设计。由于稀土贸易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电子平台的正式运行尚待时日。
但由于国内稀土行业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预计该交易所在短期内对市场影响有限,长期影响还需拭目以待。
另外,中国也加快了争取铁矿石定价权的步伐。2011年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为为53.6%,2012年,随着中国需求锐减,国际铁矿石供需形势终于发生逆转。中钢协判断,后期铁矿石价格将继续呈下行走势。
在本月初,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在北京召开铁矿石价格形成机制研讨会。中钢、五矿、宝钢等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明确将“借助当前铁矿石进口增长趋弱、价格下行的机遇,推动建立更加合理的铁矿石定价机制”。针对钢铁行业微利状况,会议提出,进一步扩大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影响力,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国内外矿山企业、钢铁企业、贸易企业参与平台交易,扩大交易量。
现货交易平台有望成为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的可靠源头,从而推动建立保障中国钢企利益的新定价机制。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中国如何从买单者成为定价者?相关部门应采取以下四大措施:首先,完善大宗商品战略储备制度以调剂供求;其次,发展期货市场以逐步争取大宗商品定价权;再次,建立和完善大宗商品信息发布机制;最后,发挥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作用,加强行业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