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非投资的“主力平台”
近日,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召开期间传出消息,中非发展基金分别与非洲的航空和金融公司签约,为这家基金在中非合作的“成绩单”上再添两个项目。2008年3月,马政府向在当地考察的中非基金工作人员提出,希望中国企业在当地建设棉花加工厂,帮助提升棉花种植加工水平。
中非合作的一大新亮点
近日,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召开期间传出消息,中非发展基金分别与非洲的航空和金融公司签约,为这家基金在中非合作的“成绩单”上再添两个项目。这两个项目分别是中非基金与加纳SAS金融集团、加纳社保基金和海南航空合作,在加纳首都阿克拉投资西非地区惟一一家本地便捷航空公司;中非基金与非洲金融公司签订框架协议,引导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基础设施。
作为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对非务实合作八项举措之一,中非发展基金成立于2007年6月。5年来,中非基金在母公司国家开发银行的支持下,以市场化方式服务国家对非经贸合作,围绕非洲国家政府热点和亟需发展产业,创新投资模式,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对非投资,已成为中国企业对非投资的主力平台。
这个投资平台的作用,在马拉维棉花项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2008年3月,马政府向在当地考察的中非基金工作人员提出,希望中国企业在当地建设棉花加工厂,帮助提升棉花种植加工水平。中非基金迅速派出项目团队,对马拉维投资环境和农业状况进行调研。此时,中国一家棉花企业也计划投资马拉维棉花项目,但因资金不足而难以实施。中非基金的出现,使企业看到了希望,双方商定共同投资马拉维棉花种植加工项目。
这个项目将中国先进的棉花育种、种植、田间管理和加工技术带入马拉维。目前,该项目已成为马拉维最大的棉花加工企业,相关运作模式已经拓展至周边的莫桑比克、赞比亚等国,带动三国约11万农户、60多万农民增收,成为中非农业合作的一个经典案例。
中非发展基金总裁迟建新介绍,中非基金已先后赴非洲40多个国家开展工作,重点投资了农业、制造业、电力、港口、建材、经贸园区、资源开发等当地急需发展的领域,累计安排30个非洲国家的60个项目,计划投资额超20亿美元,实际投资近16亿美元。
开发性股权融资大有可为
迟建新认为,中非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中非投资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目前,非洲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起步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大量的开发性业务空间,急需开发性金融的支持。另一方面,非洲很多国家的政府财力有限、债务负担重,机构信用也普遍较弱,融资推动难度大。
中非基金是国家开发银行延伸出的开发性股权投资机构,能够在不增加非洲国家债务负担的条件下,增加非洲经济发展的资金供给和投资来源,同时带入较为先进的管理和技术。
中非基金支持的一批重点投资项目已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效改善了非洲当地民生。如加纳燃气电厂项目有效缓解了当地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埃塞俄比亚皮革加工项目每年可增加当地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约5万养殖户直接受益;埃及苏伊士经贸区项目全面建成,40多家中国企业入园发展,已成为红海边的投资孵化器。
迟建新介绍,中非基金目前已积累了一批语言好又熟悉非洲情况的对非投资专业人才,建立了非洲各国投资政策、法律、产业、市场等智库体系,不仅可以通过直接投资帮助企业提升投资实力,还可以通过咨询服务提升企业价值。
此外,作为国家开发银行的全资子公司,中非基金的投资可与开发银行的贷款协同配合,依托开发银行的产业分析优势和国际投融资能力,为企业提供“投资+贷款”的多层次融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