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开放兼容筑就富强之路

2008-11-20 23:01 408

   清晨不必起得太早,晚上回家还可以看部大片再睡觉--这就是在北京上班的天津姑娘耿堃的工作与生活。这样从容的节奏,得益于只有半小时行程的京津城铁。而耿堃童年记事时,坐火车到北京需要两个多小时。

    京津城铁作为当今世界上运营时速最快的高铁,汇集了国内外的最新建设技术。无砟轨道、桥梁建造……无不闪烁着中国在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的自主创新之光。

    30年前,邓小平访日首次乘坐新干线高速铁路时,发出“中国惟有大步前进”的感慨。此后不到60天,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中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在改革开放中,学习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成果、结合自身实际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

    30年间,中国打开国门,从世界引进急需的资本、技术、人才,逐步摆脱了落后的发展状况,拉近了同发达国家的距离,在学习借鉴中增强了自己的竞争力

    “上世纪80年代,我到广州谈生意,在飞机上吃到的是一块冷面包;现在坐中国民航航班到世界各地,都能吃到热腾腾的航空盒餐!”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建林谈起自己的经历十分感慨。

    今天这份看似平常的航空餐,却见证了中国开启对外开放大门之初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1980年,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公司成立。这是中国企业学习国际经验的第一步。

    北京航空食品公司的出现绝非偶然。早在1979年,中国出台第一部关于利用外资的法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从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产生,到2008年7月,我国已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0余万个,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累计达8000多亿美元。

    “合资企业只是一个载体,中国通过它引进了急需的资本、技术、人才,逐步摆脱了落后的发展状况。”江苏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葛守昆说。

    第一步的背后留下更多的学习借鉴脚印。

    如今,步入一汽集团,映入眼帘的是现代化的厂房、装备、技术与工艺。上了年纪的职工记得,改革开放前,“红旗”等第一批国产车是工人们用榔头一下一下敲打出来的。汽车专家白绪贵说,中国汽车工业在20世纪80年代同跨国公司合作、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使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时间缩短了20年。

    不久前,在珠海举行的2008中国国际航空航天高峰论坛上,中国商用大飞机项目备受中外关注。从1980年美国麦道公司与中国合作建立第一条大型客机生产线,到今天重燃大飞机梦想,中国通过不断向国外学习先进技术,在大型飞机的整机、发动机、部分机载设备研制等关键技术方面都取得了突破。

    从地面到空中,从工业到农业,从家电到重大装备,中国不但善于“求学拜师”,更善于“为我所用”,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新疆农垦科学院引进澳大利亚绵羊育种技术,成功培育出毛多肉细的“中国美利奴‘U’系羊”;已开工建设、最高时速将达到350公里的京沪高铁技术将实现百分百国产化;青海省同德县四千农户采用“测土配方”技术种庄稼,懂得了土地也要“吃营养套餐”,而这项技术已由农业部在全国推广;我国钢铁龙头企业宝钢从缩小与国外先进钢铁企业的现实差距出发,在消化、吸收并充分掌握国外先进管理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发展,步入世界企业500强之列……

    波澜壮阔的30年间,打开国门的中国人经历了太多的“大开眼界”,太多的“不可思议”,太多的“思想撞击”。

    3年前,一座外国人的铜像矗立在武汉市汉正街都市工业区内,这位名叫威尔纳·格里希的德国人,曾在上世纪80年代成为新中国第一位“洋厂长”。这次外国企业管理人才的引进,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毕竟当时“洋专家”只在北京街头或上海外滩才看得到。而今,苏北的小村庄也出现了外国专家身影,荷兰农业专家扬·波尔踏进赣榆县黄泥沟村,向农民传授无公害芦笋生产技术。

    据国家外国专家局最新统计,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引进了数以百万计的海外专家来帮助现代化建设。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利用外国智力,请一些外国人来参加我们的重点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建设。不久,国务院成立了专门引进国外智力人才的机构。一年一度的“友谊奖”,就是中国政府为表彰在改革开放事业中有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而设立的。

    请进来,更要走出去。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在国外完成硕士、博士、博士后“全序列”的归国留学生,与同事自主钻研,改写了中国飞机要依赖进口刹车片才能“落地”的历史,研制出的耐高温复合材料成功应用于航天发动机的特殊和关键部件。30年间,中国共向海外输送留学生128万人,回国创业者达25万人。

    人与人的交流,技术与技术的嫁接,企业与企业的交融,中国展开了一幅“学世界长技、走自己道路”的生动画卷。在这样一个立足自己、面向世界的技术求解过程中,中国发展积累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百姓生活更是从“老三样”向“新三样”的飞跃中提升了“技术含量”和幸福指数。

    30年间,中国学习、借鉴国外成熟的市场规则、先进的发展理念,消化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有益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中走出了一条快速发展道路

    7年前的11月11日,时任外经贸部部长的石广生代表中国政府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上正式签字,历时15年的艰苦谈判便成为历史。此后一个月,中国正式被接纳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

    这是一个异常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加入世贸组织前,中国就在不断学习、借鉴、接轨世界的市场规则、成熟的发展理念,为这一天做了大量的思想和实践准备。

    这个准备可以追溯到1978年。当时,国务院派出高级经济代表团考察西欧5国。1979年,国家在深圳西南角的蛇口划出一块2.14平方公里土地,打破国营制度,按照国际惯例引进外商与外资建设全新的工业区。

    6年后,从南部的北海到北部的大连,中国确立了14个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到1988年,长三角、珠三角等五个区域被确立为沿海经济开发区;1988年4月,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诞生。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发区,给了中国多个观察、借鉴世界成熟的市场经济规则、先进发展理念的窗口。

    “当初,只有外国才有股票,而我产生了通过发股票向其他单位和内部职工集资的想法。”已满头白发的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首任董事长秦其斌说。1986年,新中国第一股飞乐音响在上海南京西路的新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正式挂牌买卖,此举向世界证明,社会主义中国主动借鉴国际市场的做法,在资本市场迈开了第一步。

    此后几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并从国外引入期货交易机制,标志着中国期货市场的诞生。随着股票市场与期货市场的出现,中国证监会成立,一系列相关法规和规章出台,统一的监管体系逐步确立。1995年到2003年间担任上海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的朱晓明表示,为加入世贸组织接轨世界,他们在外贸体制方面也做了大量准备。

    翻开中国外贸体制改革史,从第44届广交会上中国企业第一次尝试自营出口,到后来的外贸政企分开、实行外贸代理制、打破高度集权的外贸总公司垄断全国外贸的局面,为入世后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履行着承诺。

    在融合中借鉴,在接轨中学习,在碰撞中收获,中国开始全面融入世界。

    陕西华圣集团董事长李大灿永远不会忘记这一教训:由于苹果质量不合格、农残超标,从欧洲客商好不容易承接的300吨订单飞走了。“这是加入世贸组织后,给国内农产品生产上的一堂深刻的课。”李大灿说,“它教会了我们如何按国际标准生产管理。” 

    苹果的尴尬同样出现在小小的打火机上。按欧盟规定,打火机必须安装“儿童锁”安全装置。一度让浙江省不少多年生产打火机的企业感到了从来没有的危机,他们不得不适应国际规则,调整生产。

    越来越多的技术壁垒、越来越多的反倾销,给政府行业管理及企业生产上了一堂又一堂课,中国逐渐学会在标准上同国际接轨,适应国际游戏规则,在许多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