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冲动与金融抑制
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形式正在更新,这就是地下票据贴现业的滋生与蔓延。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利率成本方面,民间借贷利率高,最高可超过20%,而票据贴现折合年率在10%左右,远低于一般的民间借贷。无论是民间借贷还是地下票据贴现,都体现了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强烈冲动。
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形式正在更新,这就是地下票据贴现业的滋生与蔓延。
民资在票据领域里的活动并不是现在才有,只不过地下票据贴现业发展到现在,其规模也日益庞大,行业成熟度不断增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日益扩大,所以,其已经形成了气候,到了不得不对其重视的时候。最近杭州曝出的900亿元地下票据贴现案,或许只是长三角甚至全国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类似现象的一个代表而已。
逐利天性
此前,民资进入传统金融领域主要是通过民间借贷的形式实现,而票据贴现本质上与民间借贷没有多大区别,都是属于贷款性质。同时,二者的相同点还体现在期限方面,由于民间借贷利率高,因此借款者大多是为了实现资金正常周转及防止资金链断裂,短期救急目的比较明显,而票据贴现业务则是典型的短期资金贷款,期限一般在三个月及六个月。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利率成本方面,民间借贷利率高,最高可超过20%,而票据贴现折合年率在10%左右,远低于一般的民间借贷。另外,票据贴现主要是围绕银行承兑汇票展开,因此,实现了将地下票据业务与银行绑定,降低了地下票据贴现业务的风险。今年以来,由于经济下行风险增加,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意愿不足,银行贷款短期化趋势仍然突出(6月份的数据出现缓解),这为民间资本进入票据贴现领域提供了大好生存环境。
无论是民间借贷还是地下票据贴现,都体现了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强烈冲动。如果抛开地下票据贴现业务的合法性问题不谈,单从这件事情本身来看,至少体现了两个有意思的信息,首先是民间资本敏锐的逐利嗅觉。
资本总是逐利的,但面对今年以来的经济及金融形势,哪里才是最称心的投资地呢?进入实业,现在几乎是每个行业都饱和,而且做实业人累还不一定有钱赚。再看资本市场,今年以来的A股市场虽然有两次小幅上涨,但总体趋势仍是下行,目前仍在苦苦寻找底部支撑,许多富豪及大户都已经逃离股市。
至于传统的民间借贷,由于经济增速放缓,企业资金需求下降,同时在这种经济环境里放贷风险增加,因此,进入民间借贷市场也不是最佳选择。而且,在政策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背景下,小贷公司可谓遍地开花,这一领域的服务供给已经趋于饱和,好的市场机会并不多。
那么选择新的盈利机会就顺理成章,与银行承兑汇票绑定的地下票据贴现业就成了选择对象之一。与传统的纯粹借贷活动相比,这一业务增加了票据这一中介,形式更高级了一点。
消解金融抑制
地下票据贴现业透露出的第二个有意思的信息就是,市场的力量更有活力。资本的逐利天性使得资本有内在的本能追逐利润及利润的最大化,这一逐利过程就是市场微观主体的决策、行动过程,构成了最基本及最原始的市场活动。它是一种纯粹的市场行为,体现了市场创造的力量。
当然,在目前的法律框架及政策规定下,这些颇具原始市场特性的金融冲动自然也受到了惩罚。不过,市场监管与市场发展始终是不同步的,市场总是走在前面,政策则是被动跟随,就像大量民间非法集资及高利贷活动倒逼监管层准许民资进入银行业一样。
如果银行业向民资开放即允许行业准入是第一步,那么未来的业务开放也许会是第二步,未来民资也许可以通过合规的形式,即成立监管层允许的专门机构,专业从事票据贴现业务,这也相当于将地下票据贴现业务阳光化及合规化。
这一做法对民资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投资渠道。对于有贴现需求的企业来说,手中的票据不再只能向银行贴现,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对银行来说,也可以减少资金的占用,而有些票据贴现业务由于规模小,有些银行根本都不愿做。对整个金融体系及经济而言,由于增加了市场资金供给量及增加了企业的融资便利,有利于金融体系更具弹性,也有利于金融市场的竞争及利率趋向合理水平。
中国的金融体系及金融机制正在进一步市场化,无论是向民资开放银行业,还是利率及汇率的市场化改革都体现了这一大方向,而这一市场化过程也是金融抑制进一步减少及消除的过程,同时也是资源最优配置及最大化利用的过程。可以这样认为,金融抑制程度将成为衡量金融市场化及自由化的重要标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