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外部危机带来价格雪崩

2008-11-19 21:22370

11月17日,央行公布《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确定了“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基调,并表示着力扩大信贷支持领域,努力保持币值稳定,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央行还在报告中指出,“短期防通缩、长期防通胀。”

    通胀似乎已经不是目前最主要威胁,但长期看,还有阴影。目前的通胀放缓,主要是因为截至10月上旬,全球金融资产发生的大缩水(缩水27万亿美元),造成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崩盘,显著减轻了我国的外部通货膨胀压力。而各国在救市中普遍采取了大规模注资、大幅度降息和降低准备金率等措施,所注入资金动辄数千亿,进一步的降息措施也在酝酿之中。宽松的货币政策蕴藏着通货膨胀强力反弹的风险,作为反危机对策的大规模财政投资、提高居民收入等措施也会从需求和成本两个方面推动通货膨胀压力。加上某些关键大宗初级产品生产能力正因为金融危机而急剧萎缩,我们对潜在通货膨胀压力不可忽视,更不能认为,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一样,我们需要解决的已经是全面的通货紧缩了。

    但就某些商品、某些产业的局部而言,我们需要关注通过对外贸易渠道引起的国内“价格破坏”,即大面积的价格下跌,这对国内产业的平稳发展和从业人员的收入同样是灾难。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已经大幅度下跌而步入惨烈的熊市。外部市场的上述变动对我国国内产业产生了双重冲击,首先是价格下行冲击生产者和销售者。10月20日,国家发布收储消息,将大豆收购价格提高为每斤1.85元,折算为3700元/吨;而进口大豆价格已经下跌到3200—3300元/吨,导致企业使用进口大豆的意愿强烈。1—9月,累计进口大豆2870多万吨,其中9月份进口413万吨,环比增长30%,为近年来进口量最高的月份。预计全年进口大豆将超过3300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同时国内大豆也大幅度增产400万吨。在国内大量增产和进口激增的双重挤压之下,大豆价格堪虞。具有战略意义的棉花同样如此,无论是洲际交易所(ICE)还是郑州交易所,国内外棉花期货价格都已经下跌到了4年来的最低点。而由于国内生产者是在上年生产资料价格高涨时期种植投入的,此时的价跌对生产者的压力可想而知,我国农业和采掘业不少部门头顶类似于“谷贱伤农”的阴影正日益浓重。

    其次是这种价格变动导致不少生产者和销售者库存资产(原料和成品)减值,鞍钢股份三季度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79亿元;南钢股份前三季度资产减值损失1.14亿元,同比增长1897.99%……大规模的资产减值不仅冲击金融市场,而且损害这些实质经济部门企业的融资能力。

    鉴于价格破坏仍在蔓延,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我国国内保持一定生产能力,维护经济安全,而且考虑到棉花等产业对于巩固新疆等地边防的重大意义,采取一定的措施是必要的。既然中央已经公布反危机十大对策,从中提取部分财政投入以某种方式向这些产业提供价格支持,当属可行。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