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冬: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证监会研究大幅放宽QFII准入门坎,将合资格基金的条件由五年经验及50亿美元规模,下调至两年经验及5亿美元,并将QFII总额度上调至800亿美元。
此政策从数量上看,只是引进投资资本的一小步,对萎靡不振的A股所带来的刺激估计亦有限;但是从方向上看,却是开放资本帐户、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一大步。
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是中国经济发展绕不开的课题。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企业海外投资需求日益增加,居民跨境汇款需求日益强烈。更重要的是,限制资金跨境流动,政策操控汇率,一方面带来外汇储备的暴增,资金利用效率与回报的低下,另一方面扭曲资金的价格信号,导致内部流动性泛滥,诱发资产泡沫,埋下金融动荡的风险。
而且,中国人民辛苦挣来的血汗钱,在欧美的滥发钞票中贬值、缩水,由此引出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路。与人民币汇率升值不同的是,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自己想做的事情,必须要做的事情,其进度可能快过人们的想象。
笔者看来,人民币国际化有三个目标和三大基础设施。三个目标,是令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货币、国际投资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中国的经常项目开放,在1996年已经初步完成了,最近随着与周边国家展开人民币贸易结算,人民币正从这个渠道流出境外,进展十分顺利。中国人民银行与不少国家央行达成货币掉期协议,有条件地让人民币逐步成为央行的储备货币。人民币成为IMF的SDR(特别提款权)的组成部分,相信只是时间问题。
人民币成为国际投资货币,是国际化的难点与瓶颈。笔者认为,在监管前提下逐步开放海外资金进入和国内资金流出的限制,应该是大趋势。资质审核与资金跨境的审批,是两大把关门坎。资本项目开放有四个前提条件:宏观环境稳定、外汇储备充裕、金融机构经营稳健与金融监管完善。这四个条件如今均已具备,可以做到资本项目开放适度提速了。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在三大板块同时建立基础设施。除了上面提到的资本项目外,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也必须成型。前者是理顺内部资金关系和资金价格信号,后者是理顺资金与外资的相对价格信号。多数国家先推出利率市场化,再浮动汇率,最后开放对资本跨境流动的管制。以目前中国拳打四方的态势看,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和资本账户开放很可能是同步进行、相互配合,成熟一项,推出一项。中国又在制造一项摸着石头过河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