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与区域合作并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未来随着国际经贸往来恢复正常,双边和多边的货币合作将会进一步快速发展,并逐步成为区域间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方向。
从根本上来看,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仍是货币,其他一系列支付、汇兑、储备制度安排都是围绕货币展开的。而信用货币是与国家体系密不可分的,这就导致在解决了交易可持续增长的同时,又带来了新的问题,进而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进一步推进。
为解决国家与信用货币捆绑带来的负面效应,最理想的思路是建立一个威望较高并能对世界各国形成足够强制力的中立机构,且与各国无直接的经济政治利益冲突,能够依据各国经济增长状况提供适度的信用货币供给。
目前结合这一思路提出的主流方案就是IMF特别提款权(SDR)制度扩张计划。各国通过在IMF的特别账户存入外汇储备资金,换取SDR,通过SDR进行支付、清算和交易,同时可利用IMF的投融资平台进行国际收支平衡和国内经济调整。
虽然长远来看,高度可靠一体化的信用货币体系可能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终极目标,但中短期内由于各国的竞争关系,此类改革很难在实践中推行。加强货币集中度、全球各国集中使用少数几种货币(如欧元机制)、或者区域内部加强货币合作(如中日韩三方货币互换)可能是阶段性的可行措施。
目前已经实施的区域货币合作主要是欧元,虽然深受欧债问题的困扰,但长期来看,欧债问题会随着双方博弈逐步结束而渐趋平静,欧元区就业压力和财政紧张也会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而逐步好转。未来欧元区很可能向财政金融更为统一的方向发展。如果欧元区经济政治整合度进一步提升,那么区域货币取代国别货币的趋势将会进一步向前推进,甚至其他经济发达程度接近的经济体会仿效形成新的区域货币。
相对来说,双边或者多边货币合作由于涉及经济政治问题较少,推进速度较快,已经逐步成为双边经贸往来频繁国家之间解决货币汇率问题的首选策略。未来随着世界经济逐步走出次贷危机阴霾,国际经贸往来恢复到正常状态,双边和多边的货币合作将会进一步快速发展,并逐步成为区域间货币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